李寶利 阮曉芳
(西安文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指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把堅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高等學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要響應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國夢的宣傳,對學生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以及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爆F在的大學生大多是95后的獨生子女家庭,他們接觸著最先進的文化,性格張揚、有個性、積極向上。但是網絡的快速發展對他們的思想有巨大的沖擊和挑戰,越來越多的學生感到迷茫,迷失了方向。有的同學沉迷于游戲不能自拔,上課時間玩手機,有時為了玩游戲而逃課。盡管老師不斷提醒,但是學生依然不能警醒,致使出現逃課、夜不歸宿等違反校紀校規的行為,繼而影響學習,考試成績不合格,畢業升級都成了問題。有的同學追求物質享受,名牌加身,一味追求奢侈品,價值取向嚴重扭曲。青年學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對其加以引導,增強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須站在理想信念的高度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寄托著中國人民的理想和信念,承載著每個人的美好愿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現民族復興的精神力量,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的宣傳教育融入學生成長成才各方面,精心營造濃厚的理想信念教育氛圍,幫助學生堅定崇高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當前大多學生認同并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理念,但在網絡高速發達多元文化思潮的沖擊下,有些學生缺乏民族精神和民族自信。如果不及時干預引導,容易出現偏離主流文化的價值取向,影響學生健康成才。高等學校要加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教育引導學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著幾千年來中國人民民族精神,蘊涵著今天實現中國夢的力量,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來滋養學生,豐富其精神世界,筑牢其精神支柱,使其成為文化傳承創新的守望者和擔當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有利于理想信念的培育。具體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樹立榜樣楷模;國家的重大歷史事件影響教育;加強學生黨員的教育;學生黨員朋輩影響教育等。將文化自信的精神貫穿到大學生學習、生活中,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才能擁有內發的動力,以達到“文化育人”的目的,同時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落腳點。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停留在書本中,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要落實在具體行動中,通過實踐鍛煉進一步鞏固理想。必須強化實踐環節,如教學實踐、專業實習、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科技活動、勤工助學、科研助理等,引導大學生將理論知識延伸到經歷體驗,加深大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和現實生活的關注,引發更多的思考。在現實的考驗中把理想信念錘煉得更加堅定。大學生只有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理解學習的意義,以激發為國富、民興而努力奮斗的決心和勇氣。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個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過程,而理想信念教育是其中重要的內容。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課題,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應對當前日益復雜的意識形態形勢的迫切需要。學生工作者必須認真考慮當前社會理想信念教育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著力構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策略。
[1]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新華網,2014-5-5.
[2]肖文新.關于理想信念教育對大學生教育重要性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35:91.
[3]耿超.在堅持文化自信中堅定理想信念[N].江西日報,2017-4-17.
[4]價值向度:文化自信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J].教育評論,2017,4: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