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童 張 坤
(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7)
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是企業經營發展中的兩個重要崗位,二者既有區別又有共同的目標,只有將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工作相協調,才能促進企業長遠發展,使企業擁有較為完善的會計體系、明確的發展目標以及發展方向。
財務會計指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實時監控與管理,嚴格記錄企業原料、成本、利潤、往來賬款等經濟活動。財務會計是企業經驗過程中的基礎工作,幫助企業及時了解利潤、資產負債以及企業資產等情況。且財務會計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有著決策的作用,為企業發展方向提供相關意見。財務會計工作內容較繁雜,既包括企業生產活動也包括銷售活動,甚至還要對企業倒閉情況予以預警,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稅務會計指在企業中專門針對稅務活動的工作,如企業稅務核算、稅務申報以及稅款繳納等都屬于稅務會計職責所在。稅務會計是經濟發展的產物,以國家法律為基本原則,以貨幣計量為基本形式,運用會計學理論對公司應繳稅款進行計算,履行法律規定的納稅義務。稅務會計是企業必備會計之一,依法納稅是我國國家規定,也是企業正常經營的必要舉措[1]。對于企業內部的經濟活動,除財務會計需要完全了解外,稅務會計也要予以相關記錄,準確計算出企業應繳稅款以及預繳稅款,對于開專用發票的企業抵扣額度的具體數值都需要稅務會計運用專業知識予以核算。
企業實際的生產經營活動中,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工作是相輔相成的,但又存在著差異,利用會計之間工作內容的不同找到關聯性,協調發展,以幫助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定發展。
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二者核算目標不同。財務會計核算企業經營成果,并為企業利益有所著想,提供相關真實信息幫助企業領導人員準確認識企業發展現狀,為企業長遠發展提供積極意見。而稅務會計的核算目標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計算企業應繳納稅款數目,保證企業按時完成納稅義務,為企業領導的決策做出相關參考意見。稅務會計以國家法律規定為工作原則,以國家稅法為最高標準。總體來說,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核算目標是存在差異的,可以說是起到相反作用的工作內容。
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核算對象存在差異。財務會計核算對象是針對企業經濟活動中資金的流入、循環、轉出等過程,同時包括企業原材料進入,產品產出,員工工資以及往來賬款等所有的經濟活動。財務會計所核算的內容較為復雜,且工作范圍較廣、壓力較大。而稅務會計核算對象僅包括與稅務相關的經濟活動,針對企業的不同,納稅額度也有所變化。因此,稅務會計的核算內容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針對企業實際發展情況進行稅款核算工作。
雖然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工作內容有所差異,但二者都以促進企業穩定發展為目標,因此,協調二者之間的關系能夠為企業長遠發展做出貢獻[2]。
1.構建完善的稅務會計理論
當前,會計理論發展中財務會計已有相對完善的理論,而稅務會計理論僅遵照國家法律,缺乏一定的會計基礎。因此,應加強稅務會計理論,使二者在工作時能有所參考,相互協調并予以指導。稅務會計理論基礎應以我國稅法為依據,建立稅收理論與財務理論相協調的管理制度,實現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關系的協調。
2.統一核算基礎
財務會計以“權責發生制”為核算基礎,稅務會計則以“全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結合為核算基礎,因而導致會計事項上有所不同。例如:利潤核算時,稅務會計以企業已形成的資金往來作為依據并計算出應繳稅款,而財務會計則以企業應收賬款等會計理論核算企業利潤,因此在繳納稅款時常使企業領導人員出現不理解的情況。因此,針對這種差異,應強化“權責發生制”在稅務會計中的使用,使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在核算基礎上達到相互協調的目的。
3.深化會計電算化進程
會計電算化的完善能夠減輕會計人員的工作強度以及計算的準確程度,且有利于檔案的保存與調取工作。因此,企業內部應強化電算化使用力度,提高計算機使用范圍。財務人員將企業經濟活動完整錄入計算機內便生成各類信息數據與財務報告,由系統直接計算出企業應繳稅款以及會計年度內企業的利潤情況。
綜上所述,在企業發展趨勢下,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應及時溝通交流,整體掌握企業發展情況,實現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協調發展,打造良好的企業內部財務狀況,推動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長足發展。
[1]賀秀利.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差異及協調[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07):31-32.
[2]楊瑾慧.企業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差異與協調探究[J].中國商論,2017(08):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