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丹 王 蕾
(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河北 石家莊 050228)
英語閱讀課程是聽、說、讀、寫中的基礎課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環境下,發現高職英語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時代要求,創新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本文擬解決的問題。
英語閱讀課是高職英語專業的基礎課,以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英語專業為例,均開設兩學期閱讀課程。英語閱讀課程旨在通過內容與題材的廣泛的閱讀,加強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及判斷、分析等邏輯思維,提高學生閱讀技能,擴大詞匯量和知識面,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筆者通過多年教學及校內外調查,發現英語閱讀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大多數高職英語閱讀課程是課文講解,教學過程就是講解生詞,羅列搭配,講解語法點,補充詞匯,逐句分析句型結構和語法知識。學生學習閱讀課程也是詞匯、語法優先。將英語閱讀等同于英語精讀,以至于整個閱讀課程學習下來,詞匯背了不少,但是英語閱讀水平沒有任何提高。在這種精讀模式的培養下,學生的閱讀速度沒有得到提高,還是高中時期機械性的閱讀模式。教師基本上不介紹閱讀技巧,沒有注重各種閱讀技能的訓練而是重點強調句法分析和語句翻譯,造成的結果就是,學生讀了很長時間,單詞基本都認識,卻不能整體掌握全篇的大體內容。
英語閱讀又稱英語泛讀,旨在閱讀內容廣泛,題材廣泛的文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及跨文化交際能力。英語閱讀篇目大多是英美原文,包含說英語國家歷史,文化,娛樂及民俗等知識。課堂上,就詞論詞、就句論句的現象很普遍。英語教師很少補充或根本不提與閱讀材料有關的背景、文化知識,而學生也因專業課程壓力大,無暇擴大知識面。如此以來,學生很難讀懂也很難理解課文,閱讀效果不佳,不能達到英語閱讀課程的學習目的。
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單一,被學生稱為枯燥乏味的課堂。通常以教師依賴教材,以講解為主,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閱讀是一個主動地、有創造性的語言和思維互相作用的過程。大部分的高職閱讀課堂是老師講解的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太少。學生只能被動的模仿、記憶,并沒有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打消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部分同學英語基礎較差,詞匯量不足,將整篇文章讀懂存在很大困難。據調查,大部分同學并沒有每天及每周進行閱讀的習慣,英語閱讀就少之更少,沒有生活中的實際操練,無法真正掌握英語閱讀技巧。英語閱讀課程中,每單元兩篇文章,有的文章比較晦澀難懂,學生沒有興趣閱讀。
傳統的英語閱讀課堂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加以應用。“翻轉課堂”又被稱為顛倒課堂,是一種混合使用技術和親自動手活動的教學環境。將翻轉課堂模式應用到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學時間不再受課堂時間的限制,學生以組為單位完成文章閱讀,直到自己理解為止,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自己學習生詞,并將難懂的語句勾畫出來。針對背景知識,組內同學上網查資料。課上老師講解難點,文章結構及閱讀技巧。大大節省了文章基礎閱讀時間,上課老師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文章結構題材的引導講解,提高了學生參與度與積極性。
改變傳統單詞,句型等的教學內容,每節課系統加入閱讀技巧。例如“skimming & scanning”,根據上下文猜詞義,總結段落大意等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水平。每節課先講解閱讀技巧,并將閱讀技巧應用于課本文章的閱讀分析,同時,補充大量的閱讀練習,使閱讀技巧得以掌握。
學生讀書少,沒有好的閱讀習慣。為了提高閱讀課程的學習效果,將圖書館設置為英語閱讀第二課堂。這樣。不僅給學生帶來新鮮感,提高閱讀興趣,還大大擴充學生知識面。在學習一階段的閱讀技巧后,學生帶著閱讀任務到圖書館閱讀。圖書館中的報刊,雜志,繪本給學生們提供了不同于課本的閱讀體驗,可以了解國外政治、經濟、文化、娛樂,時尚等方面知識,同時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院系及班級多開展英語閱讀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開展班級讀書交流活動,手抄報評比活動。在學習名篇閱讀后,可進行情節表演等。
英語閱讀在英語學習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英語閱讀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如改變英語閱讀教學現狀,教師需要從思想上解放自己,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及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使之進行大量閱讀,擴充知識面,提高閱讀水平,最終養成終身閱讀的好習慣。
[1]張桂蘭.淺談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跨世紀,2008.
[2]張曉寧.淺談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問題及對策.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