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青
(遼寧大學人口研究所,遼寧 沈陽 110136)
銀行與電子商務之間的一種支付平臺,為客戶在網上支付業務提供交易和服務渠道,從事這種業務的非金融機構稱為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是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逐漸興起的,僅僅出現十余年,但其發展速度相當迅猛,我國第三支付也出現了跨越式發展。根據相關數據顯示,自2005年開始,第三支付市場進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長階段,市場規模每年以近100%的漲幅高速增長,2009年我國第三支付市場規模為5051億元,2010年達到1.01萬億元,2012年就到2.16萬億元,至今其業務仍以高速擴張。
網上購物,網絡支付等支付方式以其自身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也在人們生活中普及。由于銀行業務的局限性,從而給第三方支付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人們逐漸選擇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第三方支付的業務和規模不斷擴大,對商業銀行業務的發展及其風險防范體系產生了一系列影響。但第三方支付和商業銀行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第三方支付業務的發展對商業銀行帶來了一定的威脅,另一方面商業銀行以其自身的優勢也可以從這場激烈的競爭中尋找出路,實現第三方支付與商業銀行的互利共贏。
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分為九類服務,而第三方支付平臺也可以更為便捷的給客戶提供此類業務,替代了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使商業銀行大量的市場份額被搶占,再加上第三方支付平臺相對于商業銀行手續費用較低等原因,從而減少了商業銀行的相關業務,第三方支付平臺在中間業務市場中占據了一定的份額。
第三方支付平臺出現之前,商業銀行基本上是處于壟斷的地位,掌握著金融市場的資源,但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出現等于在和商業銀行共同分享著這塊“大蛋糕”。隨著第三方支付業務的不斷擴大延伸,產品不斷的豐富創新,平臺提供的業務更為方便、快捷、高效以及主要針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業務這些優勢,從商業銀行中吸走了大量的資金和客戶。所以,吸引新的客戶,留住老客戶對商業銀行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第三方支付平臺對客戶的吸引,使原本應回歸到商業銀行的現金流大量的流入到了這些第三支付平臺中去。由于第三方支付平臺對客戶資金的吸收,使其獲得充足的現金流,針對商業銀行主要為大型及國有企業貸款這一特點,第三方支付平臺向中小企業開展信貸業務,通過成立小額貸款公司在網絡上為客戶提供相應的融資,進而從商業銀行中“奪取”了部分中小企業的貸款融資。對于主要的盈利來源靠貸款獲得盈利的商業銀行來說,這一做法對商業銀行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雖然第三方支付市場份額在不斷擴大,但由于銀行最終掌握著資金劃撥和結算清算業務,銀行在金融體系中的主導地位無法被取代。商業銀行應加強整體的金融創新意識,與時俱進,不斷提高產品的便捷性、高效性、靈活性、安全性,全方位多元化的滿足客戶需要,應重視金融衍生品和高附加值中間業務的開發,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由于商業銀行與第三支付平臺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所以支付平臺的可靠性不足也會破壞到銀行業信譽和安全,所以加強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風險防范體系至關重要。客戶的銀行信息出現資金支付時,要確保第一筆支付業務完成之前,必須要經過他的開戶行完成安全驗證。另外,加強宏觀監管力度,明確監管機構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并且落實執行,避免一些潛在的風險和隱患,建立健全的市場準入機制以及退出機制,強化第三方支付平臺防止洗錢和套現的責任等。采取強制性措施來加強對風險的防范的同時,也需要第三方支付的行業自律,進而共同構建一個健全和諧的金融體系。
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發展離不開商業銀行,第三方支付所吸納的大量資金最終還會流入銀行,所以二者的合作是一個必然趨勢。第一,第三方支付的發展能夠帶動網上銀行業務的發展;第二,銀行提供給第三方金融機構專有的網絡技術。銀行可以充分把握住這個機會,加強與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合作,使自身成為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備付金存管銀行,吸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沉淀資金,同時建立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的信息共享平臺。
第三方支付作為新興事物備受人們青睞,對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了挑戰,但也給商業銀行帶來了新的機遇,可以說競爭與合作并存。商業銀行相對于第三方支付而言,其自身擁有良好的客戶基礎,商業銀行應利用自身的優勢,不斷地進行金融創新,加強金融風險防范體系,強化自身的監管力度,與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優劣互補,實現與第三方支付之間的互利合作共贏,才能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得到可持續發展。
[1]董明會.商業銀行業務轉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營與管理,2006:40-4.
[2]陳景清.阿里巴巴是銀行殺手嗎[J].IT經理世界,2011(09):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