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源縣第六中學,新疆 維吾爾 835800)
物理課是初二年級的一門新學科,這對剛接觸這門課的學生來說,往往有一種新鮮感。許多學生對此學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但這種興趣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種新奇,如不及時深化,“熱”的時間是短暫的。這就要求教師在上序言課時,認真設計教案,上好第一堂課。比如像通過演示“三棱鏡分解白光”“紙盒燒開水”“被紙片封閉在倒轉的玻璃杯中的水不會流出來”等操作簡單、現象明顯的實驗,能引起學生的疑問,激起他們求知的欲望。再舉一些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現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會彎折”“同樣是電,通入不同的用電器會產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學生一接觸物理就感覺到學物理有趣,為今后的發奮學習打下良好的開端。
興趣總是與人們對事物的情感態度緊密相連,當人們接觸到事物,產生愉悅的情緒體驗時,就會對它產生向往的心理,進而對它產生興趣。沒有這種情感,就不可能形成興趣。因此,教師要深入學生中去,與他們同歡樂、共憂患,熱愛自己的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學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的熱愛之情。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熱愛教師,聽從教師的教誨,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中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水平大致處在直接興趣階段,他們對自然現象的解釋和日常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處理等都具有濃厚的興趣。如初中學“測量”后,問:“你怎樣測一張紙的厚度?”學“大氣壓”后,問:“為什么鋼筆能吸入墨水?”學習“電學”后,提出為什么“100W”的燈比“60W”的燈更亮?書寫臺燈為什么能調光?學習“物態變化”后,問:“自然現象中的霧,露是怎樣形成的”等。
由于中學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好動,喜歡實際操作。因此,課堂教學中應加強實驗教學,多給學生動手的機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增強對物理學的興趣。如“長度的測量”教學中,讓四位學生用同一米尺分別上臺測量教師講桌的長度,學生各自測量的結果暫不公布,當四位學生都測量完以后,讓他們四人同時上臺在黑板上寫出自己的測量結果,由于四人的結果各不相同,必然會使學生感到驚奇。這既增強了學生的興趣,同時又對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教學的展開,有了良好的啟迪。此外,也可以讓幾位學生同時準備一個演示實驗,選一位好的在教學時演示,這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
現行物理教科書中采用國際單位制,初學者對“米/秒”“千克/米”“牛頓”“帕斯卡”等單位感到陌生抽象;學生習慣于單位的單一性,開始學習P=pgh和功率的單位焦耳/秒這些知識時,對概念的多因性很難適應。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設法使學生的思維方法跟上,并側重對“學困生”的基本功進行強化訓練,從而減輕“學困生”學習物理的困難。
在強化訓練中,要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學習精神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新課前,教師應要求學生按每一條的預習提綱先預習新課內容,上課首先檢查預習情況,課后應要求學生把上過的課文復習一遍,對課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徹理解的前提下然后再做作業,做作業時應該集中注意力,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并養成自我檢查的良好習慣。
物理定義、定律一般是客觀平白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會影響對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師在閱讀課文時必須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從而提高閱讀效果,增強對課文的理解。例如,壓力的定義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這里“垂直”一詞就是關鍵詞。又如,在講光的折射時,讓一束光通過玻璃槽蓋子上的狹縫,斜射到水面上,這里的“斜”字就是非常重要的詞。
在指導閱讀時,首先要讓學生把關鍵性的詞找出來,把學生的閱讀感覺從模糊的總體轉變到精確的定位上來。在這些關鍵處放慢閱讀速度,從字面意義理解物理實質。此外,教師還應要求學生盡可能結合自身的實際感受去閱讀,這對培養學生形成理論聯系實際的思維方式很重要。對一些抽象概念,在教學前,先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有一些感性知識的積累,如在學習慣性之前,先布置一些觀察思考題:(1)觀察用臉盆潑水的動作過程和發生的現象;(2)坐公共汽車,突然開車和突然剎車時各有什么感覺,等等。這樣學生在閱讀慣性概念時就覺得容易接受,從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敢于聯想,敢于發表不同的見解,教師也可有意地制造“矛盾”,把學生置于是非徘徊中,誘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發揮其創造性。比如在初三的串、并聯電路實驗后,利用串聯電路中只要有一處斷開,整個電路中沒有電流這一特點以及電鍵與用電器一般只有串聯這些學生已有知識,向學生提問:一個電路有一個電源,一個電鍵k兩個燈泡L1,L2,這兩個燈泡串聯,當電鍵K斷開時,L1,L2均發光,但K閉合后,L1不發光,L2發光。這種情況可不可能存在?畫出可能的電路圖。由于已有知識的干擾,就將學生置于“矛盾”之中。學生只有敢于想象,沖出“電鍵只能與用電器串聯”的定式,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又鍛煉了他們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
總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是如何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傳授知識、激發興趣和提高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教改的關鍵是充分調動主體——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愛學、樂學、會學。作為主導的教師,在整個物理教學過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導學生的學法有機統一起來,同步進行,實現教學的優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