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奇志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北屯高級中學義務部,新疆 阿泰勒 836099)
教育理念在新的要求下,對于初中歷史的教學課堂,不能僅限于對書本上歷史知識的傳授,而是應該注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訓練和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提升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教師創建的情景教學中感受歷史、回顧歷史、展望歷史;只有體會歷史,才能了解歷史、學習歷史。
應試教育一直是我國傳統的教育模式,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也是在應試,嚴重地影響了歷史的學習和社會的需要,在發展迅速的今天,對于歷史課堂的改革勢在必行,教師應尋找出一套新型的教育方案進行教學。即針對新課標對于教學的要求,結合學生學習心理,創新教學模式,用情境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教師在課堂中要將歷史教學的情景發揮到極致,激活教學氛圍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歷史的學習。
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興趣占有很大比例。如果認為歷史是枯燥且乏味的,那么對于歷史就沒有興趣,歷史成績可想而知。教師在運用情境教學之后,這種現象就會減輕很多。教師在歷史課堂中創設情境模式,讓學生感到歷史課堂不再是無聊單一的,而是生動并富有新鮮感的,讓學生愛上歷史,喜歡歷史。情境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改善傳統的教學弊端,通過創建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歷史的學習效率發揮到最大。
創建良好的情境課堂,作為課堂引領者的教師,要善于和學生溝通,創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要切身地為學生著想,這是教育取得疊加效應的重要條件。由此便要求教師在工作中主動地了解學生、接近學生,關心和愛護自己的每一個學生,主動尋找并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也是學生學習的目標,教師只有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進行問題的設定,讓學生對歷史產生疑問并進行解決。通過問題的設定,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自主地尋找出問題的答案和解決辦法,讓學生愿意學習、喜愛學習。將傳統的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激發學生對于歷史的興趣,提升歷史課堂效率。
課堂面前人人平等,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差距僅僅是對知識掌握的時間不同而已,先知者傳授后知者,教育的任務和職責不同,兩者不存在任何的等級尊卑問題。眾所周知,學生對于科目的喜愛往往取決于學生對于任課教師的喜愛程度。喜愛某一位教師,便會認真學習他所教的學科,而教師也會喜愛這個給予回應的學生,反之亦然。
伴隨著時代的進步,信息技術的應用也被引入課堂,教師可以合理地運用科學技術對歷史進行情境再現,教師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觀看歷史電影。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帶給我們的沖擊和感受。通過教師適當地引導了解其歷史背景后,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用一些故事視頻,讓學生更深層次地了解歷史的發展,讓學生均全身心地投入到歷史畫面、聲音的故事中,更加直觀地理解故事情節。打破傳統教學,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讓他們記住故事的情節,讓學生快速理解歷史的梗概。
作為教師,應該積極地創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體現新課標下的新課堂。用師愛去關注學生,包容學生,全面地發掘學生的學習問題,并保持一個愉快、和諧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上思維開闊,表現自己。
首先,歷史課堂是傳授歷史的過程,可以讓學生了解歷史、了解過去。通過情境教學,教師在課堂中再現歷史情境,讓學生學習的不再是白紙黑字,而是一個生動的歷史演繹,讓學生能夠直觀地進行學習和體會。情境教學是一種感官上的學習,能給學生創建一個新鮮的課堂,讓學生能在其中更好地接觸歷史,學習歷史。其次,對于學習而言,知識并不是學習的終點,而是學習的能力,如今社會需要的是全方位創新性復合型人才,所以對學生的培養主要還是注重各個方面的能力。這對于綜合素養的提升也有較大幫助。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性才是正確的選擇,也是新時期對于歷史課堂改革的必然要求。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就要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實施歷史情境教學,不單單是體現出歷史的能動性,同時還能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歷史、學習歷史、了解歷史、理解歷史,創設歷史的情境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中就能感受到另一個時空帶給我們的震撼,讓學生能夠更為直觀地了解歷史的來龍去脈,縮短學生和歷史的距離,讓學生對歷史的感覺不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