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金桃
(江西省贛州市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三江鄉中心小學,江 贛州 341003)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旨在摒棄傳統的“模板式、官方式”的寫作基調以及千篇一律的寫作風格,以生活為主要的寫作內容,使其思想、意志、想法能夠最真實、最直接的體現在語文寫作中,讓學生真正的寫出屬于自己的文章。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改變學生對待作文的態度:學生對待作文的態度實際上是其對待生活的態度的集中反映,因此只有從生活入手,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使其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才能從根本上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而改變學生對待作文的態度。
讓學生學會寫作的同時學會做人,促進學生人格的發展:學生只有先學做人,隨后才能學做事,這是教書育人的基本過程。因此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摒棄傳統的“唯分數論”和“唯考試論”的觀念,讓學生在寫作時可以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培養學生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求學態度,促進學生人格的發展。
生活豐富多彩,有名山大川,有鄉間景色,有飛禽走獸,有蟲鳥游魚……所有的自然萬物都是語文寫作的靈感源泉,在四季的變換中,這些美好的事物賦予了人們太多的想象和情感寄托,例如《致橡樹》《靜夜思》等等。
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這些自然景物當作學生的“第二教師”,即通過讓學生感受世間萬物體會生活的多姿多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作為激發學生寫作靈感的“活水”,能讓學生的寫作思路更加豐富。對小學生來說,這并不是一種寫作任務,而是為其以后的寫作打基礎的必要步驟。
筆者認為,教師要將發揮生活實物的啟發作用,就必須打破傳統課堂束縛,以一種全新的“課外寫作”的方式開展語文寫作教學活動,就如同美術教學要去郊外寫生一樣,語文寫作過程中,教師也要經常帶學生出去走走看看,而不是僅僅和圖片來描述外面的世界,這樣達不到“生活化寫作”的真正目的。
學生作文教學的實踐過程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具體如下:第一,創新性原則,即不斷創新教學理念、模式、過程和方法,打造現代的生活化作文課堂;第二,主體性原則:即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始終做到“以學生為課堂中心”,堅持生活化寫作教學方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寫作,能夠把內心真正想說的話落實到紙上。
首先,教師要教給學生記敘文的基本寫作方法,即通過順序、倒敘和插敘的方式把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講清楚;其次,為學生找幾篇不同敘述方式的文章,讓學生找出事件的先后順序和文章的敘事方式;第三,嘗試讓學生將順序、倒敘和插敘三種敘述方式融合到一篇作文中,例如以《我家的幸福生活》為題,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分別寫爸爸、媽媽、姐姐、哥哥等家庭成員一天都做了什么事情(注意運用不同的敘事方式),然后再讓學生整合成一篇完整的作文。這種通過“拆分——組合”的方式訓練學生的敘事能力,是培養學生記敘文生活化寫作方式的最好方法。
首先,教師應讓學生抒情文的基本寫作方法(借景抒情、借物抒懷、寓情于景等);其次,教師可以拿一盆花、一只小動物(生活實物)到課堂,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擁有借景抒情、借物抒懷、寓情于景的客觀道具,當然,組織學生到郊外采風是最好的方式;然后,讓學生將自己的內心感受以3-5句話概括出來,注意言簡意賅,情感分明;最后,采用擴寫的方式讓學生把這3-5句話寫成一篇完整的文章。這種通過“感受——概括——總結”的方式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是培養學生抒情文生活化寫作方式的最好方法。
綜上所述,新課標下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是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并適應當代教育發展趨勢的,而致力于解決當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弊端,體現作文教學為學生服務的真正的教學價值。上述中提出的關于新課標下學生作文教學的生活化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只是筆者的淺見,希望能為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