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海燕
(邵陽市隆回縣石門中心小學,湖南 邵陽 422200)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當前新課改下語文教學的關鍵,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才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開展有效學習,變傳統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與目標,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當前,由于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不足以及缺乏針對性的自主探究活動,影響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考慮到新課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不斷深化,為了提升小學階段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明確自主學習的目標,優化語文課堂教學設計,加強語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利用學習目標的調節與引導功能,促進學生良好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當有效整合現有的語文教學資源,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適當調整語文教學內容,科學設置與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相一致的自主學習目標,并根據學生“就近發展區”的基本理論,把現有的語文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避免超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范圍,讓學生始終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與方向,豐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途徑,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創新性的應用語文知識,構建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多角度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情感的充分表達,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最終實現學生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提升。
當前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活動過于枯燥,學生普遍沒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對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造成一定影響。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考慮到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需求,以及小學生的學習特點與興趣愛好,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結合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化設計,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構建起一個自主閱讀的平臺,改變傳統的以導學法為主的語文課堂教學,教授給學生科學合理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幫助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與閱讀方法,結合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來獲取重要知識與信息,以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習慣與閱讀興趣,以及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合理調整語文教學及閱讀教學的內容設計,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料,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實際學情,啟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思維,通過語文學習任務及閱讀任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有針對性的開展閱讀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
好奇與質疑是小學生的天性,但傳統以“一言堂”為主的教學形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考慮到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及小學生的性格特征與學習特點,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天性,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質疑品質,有效結合語文教學與實踐活動,明確語文教學的任務與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適時組織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活動,合理設置一些自主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的合作互助學習,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自主思維能力的養成,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發現問題并解答問題,以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新教材的編寫充分考慮了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而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優化設計語文教學內容,豐富實踐活動,將語文學習融入到生活中,把課堂搬進社會,重視語文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鼓勵學生參與環境調查與模擬采訪及社會采風等活動,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實踐中動手動腦,大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自主學習是學習主體主動產生的一種發自內心的內在潛動力,也是由學習主體制定并付諸實施。新課程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習慣,而考慮到獨立這一需求,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意識到學生自主意識與自主學習能力的缺失,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與思路,全面分析能夠激發學生自主知識探索興趣及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要素,通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不受教師意識的過度影響,為學生打造出自由度更大的學習空間,使學生逐漸由被動思維轉向主動思維,擺脫傳統學習思想的局限,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對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語文素養具有積極意義。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具有自學能力的學生才能實現課堂的有效銜接。小學的語文教學是基礎性的,而考慮到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應當擺脫傳統語文課堂的局限性,通過豐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途徑,有效結合語文教學與實踐活動,結合閱讀教學培養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用心體驗,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自學活動,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