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麗
(新疆省阿拉爾市十二團中學,新疆 阿拉爾 843301)
長期以來,我國的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方式就是死記硬背,缺乏學習外語的語言環境,因此大多數學生對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高,再加上一些學生的基礎差,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一些初中英語老師在教學活動中,沒有充分利用到英語學科的特點,教學內容單一,而考試又成了檢驗英語學習成效的唯一途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做到靈活運用所學到的英語知識,造成交流和學習的困難。這樣,不僅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而且也影響了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的成長。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留意到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素材,將生活的常識融入到教學活動中,這樣的教學方式接地氣也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比如我們在學到餐館restaurant這個詞的時候,我們老師就可以創造情境,讓學生模擬餐館的一些日常對話,讓兩名學生扮演顧客和服務員,通過對話waiter: Can I help you? Customers: May I have a tea,please? Thank you! waiter: ok,green tea or black tea?Customers: black tea.waiter: Here you are.Customers: Thank you!除此之外,老師還應該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營造學習英語的環境。比如在課前老師和學生相互問好,下課以后,大家都可以相互道別。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學習英語也是如此,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很多的英語素材可以使用,比如室外各種廣告牌和廣告語,麥當勞,McDonald;必勝客,PizzaHurt;銀行:Bank;醫院:Hospital。通過這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英語單詞,讓學生覺得英語其實就在我們生活中,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興趣,這也符合新課改的目標。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實在太快了,英國技術預測專家J·馬丁測算:人類的知識,目前是每3年就增長一倍。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我們每一個人都要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這樣才不會落后。而初中階段孩子的個性和學習習慣還在發展階段,初中老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我們中國人常說的一句話: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根據新課改的要求,老師在教學中,應該轉變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因此,我們的英語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給學生預留更多的探索以及思考時間,比如因為氣候變化無常,英國的問候習慣一般是問天氣怎么樣?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但是我們中國人的問候習慣一般都是你吃了嗎?為什么會造成兩種不同的文化差異,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查找資料,去尋找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就能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答案,同時也能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了解不同國家的地理文化,這樣也有利于學生英語的學習,我們學習語言不能光靠記單詞,而是應該融入語境,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特征。
根據新課改的目標內容:讓學生嘗試應用不同的教育資源,從口頭和書面材料中獲取信息,擴展知識面,解決簡單的問題并對結果進行描述,對學習能做出合理的計劃和安排,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傳統的板書教學,比較單調和乏味,有時候吸引不了學生的興趣。因此新課改下的初中英語課堂,老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改變教學的方式,積極引入多媒體教學以及網絡資源,現在網絡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00后,他們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與互聯網有著天然的聯系,他們常常混跡在社交網站上,對網絡非常熟悉,我們的老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教學效果。
學生時代,有一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如果學生喜歡這門課程的老師,無論這門課程的學習內容有多難,學生也愿意去學習,所以學生的成績也不會太差;反之,如果學生不喜歡這個老師,很簡單的問題,學生都不愿意去思考去探索。而如何提升老師的個人魅力也是很重要的課題,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有一類人,大家都很喜歡,那就是幽默有趣的人,大家都愿意去接近他,去了解這個人。所以在英語課堂上,英語老師也應該改變傳統的老師形象,一本正經,做一個有趣的人,提高課堂的趣味性。老師可以通過故事讓學生學習英語。比如曾經聽一位朋友講過自己的一個親生經歷,有一次鼠標壞了,她到商店去買鼠標,選好鼠標以后,她對導購說:“I want to buy two mice.”“What?”服務員半天沒有弄懂,后來她趕緊拿著鼠標給服務員看,她才明白過來。后來她向別人請教才明白mouse作老鼠解時,復數用mice,作鼠標解時,復數應用mouses。通過這樣的故事,不僅讓學生了解單詞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用法,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明白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可謂一舉兩得。
英語是目前全世界通用的語言,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從被動者變成主動者,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