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妮
(河北省文安縣日上小學,河北 文安 065800)
學校德育不能拘泥于一個固定的模式,學科教師不應該放過任何一個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機會,要不斷探索實施德育課程一體化的方法,把學科育人落到實處,積極實現文化育人、實踐育人,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
學科德育要求鮮明實際。寓德育于教學內容和過程之中是德育課程一體化的基本要求,通過學科教學滲透德育具有其它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優勢。為此,新學期我們要求學科教師在制定計劃和備課的同時,要把學科德育鮮明實際地列入計劃,寫到備課之中,并在課堂教學中抓住德育教育的契機,讓學生既學會知識又學會做人。
教材是課堂教學內容的載體,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點進行直接或間接的德育教育,是在學科中進行德育滲透的主要方式。尋找德育教育的契機進行德育滲透,一方面學生掌握了知識,另一方面也從中體會到我們家鄉及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從中體會自豪感。把德育滲透到具體學科中,使傳授科學知識與育人有機結合起來具有較強的可接受性。學科育德,要引導教師梳理網格化德育點。我校在語文、數學、英語3個學科中率先開展了“德育點網格化梳理”活動。各學段教師梳理每個單元或每一課的德育點,確定其所屬的美育內容,并根據省教育廳發布的實施建議和評價建議進行個性化實施。以語文學科為例,二年級下冊《葡萄溝》及《潑水節》這兩節課德育范疇隸屬“家國情懷”,活動建議確定為“這類課文大都蘊含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憂國憂民情懷,語言富有感染力”。我們通過開展“個性化實施”對本節課的德育點進行梳理:1.舉辦“祖國美”圖片展。每名學生搜集祖國美好風光的圖片,配上簡短的文字介紹,以班級為單位舉行圖片展。2.舉辦“魅力葡萄溝”手抄報展、繪畫展。以繪畫或制作手抄報的形式,宣傳新疆維吾爾族的民俗風情和特產。3.舉辦以“周總理的故事”為主題的講故事比賽活動,學習周總理志向高遠、勤儉樸素、平易近人、誠實守信、機智愛國等品質。
學生在學科學習中要接觸大量的作業、練習、試題,這是向學生滲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各科教師在選編作業、練習和命題時,要注意增強思想性,發揮其教育功能。尤其是德育課程,我們新學期將鼓勵學生,從生活中挖掘故事,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等手段,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名人軼事,從而更愛祖國,愛家鄉。
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揚民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鼓勵學生辨認自己的價值觀念,揭示并解決自己的價值沖突,將自己的價值觀念與別人交流,要采取教師誘導、小組討論等多種方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交流或辯論,做出判斷,尋找自己認為是正確的答案,形成民主、寬松、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這樣德育教育的目的才會充分得到實現。
傳統文化是祖國瑰寶。為了使傳統文化能夠得到更好的傳承,新學期我們在開齊開足課程的同時,早上學生到校后定為雷打不動的經典誦讀時間。我們要求學生大聲誦讀,不但要讀出節奏,更要讀出韻味,讀懂含意。為豐富校園文化活動,我們將定期開展書香校園、經典誦讀、傳統節日主題文化系列教育等活動,讓學生通過讀詩、寫詩、畫詩等來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同時在誦讀與積累中提高自己的修養,積淀自己的文化底蘊。
開學后學校將通過多種途徑提高教師課堂教學德育滲透能力。一是舉行研討課、示范課、大比武。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豐富學校網絡學習資源,加強德育課程一體化優秀課例、案例的展示與學習。三是建立課程教學德育信息資源的共享與互動平臺,促進與兄弟學校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
找到結合點,做到“教”和“育”的融合。每篇課文都有德育的元素,關鍵要找到德育的結合點,在滲透上下功夫,做到“教”和“育”的融合。在日常教學中,我注重在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讓學生的思想受到洗禮。一方面讓學生感受祖國的語言文字美,激發他們熱愛祖國和中華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正確的、高尚的道德熏陶。《梅花魂》講述了一位身在異國的老華僑對梅花的喜愛,反映了他對祖國的深深眷戀。課文形象生動的語言令學生沉浸其中,很快進入情境,在讀中明情,在讀中悟理。然后抓住“有氣節的人”進行文本拓展,列舉了文天祥、岳飛等有氣節的英雄人物,讓學生感受“梅花魂”就是“民族魂”。學生通過字字句句感受到作者起伏的情思,領會梅花魂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在自然狀態下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我也做到了“教”和“育”相結合。
找準立足點,實現“教”與“做”的統一。教師不僅要言傳,更要注重身教,在教學實踐中找準立足點,實現“教”與“做”的統一。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對學生有影響。要求學生不遲到,我課前3分鐘在教室門口候課;要求學生環保,我主動撿拾校園里的垃圾。一開始我班的晨讀紀律不好,我決定把講桌變成我的學習桌,每天早晨不再站在講臺上監督同學,而是專心看書學習。一天、一星期、一個月過去了,漸漸地,學生們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晨讀紀律自然好了。教師做事嚴謹的態度、一絲不茍的精神、說到做到的品質是對學生最好的品德教育。
抓住興奮點,做到“內”與“外”的一致。內外一致、言行合一是德育的目的。要想做到這一點,新穎活潑的語文實踐活動必不可少。活動的設計要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教師要潛心研究,精心設計,捕捉學生的興奮點,激發學生的興趣。小學生非常羨慕記者采訪,在學校組織的共創“文明禮儀學校”活動中,我借鑒《焦點訪談》的形式,讓學生充當小記者,用心觀察身邊的方方面面,對不文明現象、不文明行為進行曝光。學生們在訪談中增長了知識、鍛煉了能力,也規范了自己的行為。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抓住學生的興奮點適時引導,就能實現學生由他律向自律的轉換。潤物細無聲,把德育的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做到內與外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