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冉
(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胡麻營中心校明德小學,河北 承德 068353)
如何將小學英語課堂打造的既生動有趣,又積極有效,一直是我們小學英語教師常研常新的問題,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深感到,只有切實把表演內容中的語言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才能發揮語言的交際能力,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小學英語教育是啟蒙知識教育,小學英語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使學生獲得一些英語的感性知識,打下較好的語音和書寫基礎,并掌握一定的交際用語。在小學的英語教學中,應先讓學生學會正確、得體、靈活運用新學語言的知識與技能,如聽說能力、交往能力等,繼而通過大量的交際活動,使學生將之轉化為技能,只有讓學生在“能說”的基礎上“會道”,才能促使學生真正將語言學到實處。
每個人都是有情感的,學生也不例外,學生的情感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果。只有積極,肯定的情感能使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得到發展,創新教育才能得以實現。在傳統的課堂上,桌椅一般橫成排、縱成列地有序擺放,看起來整齊劃一,紀律良好,但在語言交流課上,這種標準模式從某種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交流范圍,降低學生的交流熱情。我在教學中,根據特定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桌椅擺放方式。例如,在三年級學生學習How are you? Fine,thanks.Nice to meet you.這組簡單的問候語時,我們經常用到一個游戲“Simon Says”,在實際操作中,如果按照現行的大班容量標準模式擺放桌椅,教師兩側挨墻坐的學生總沒有參與游戲的機會。于是,我把桌椅調整為:全班的同學以老師為中心,圍坐成兩個同心圓,學生們在兩個圓之間進行游戲,擴大了游戲的參與面,保證了每個孩子的參與機會。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手拉手,肩并肩”的學習環境更利于孩子們互助合作,彼此溝通,取長補短。孩子們可以在高高興興的游戲中不知不覺地學習英語,在品嘗成果中獲得自信,激發起更大的學習熱情,自然習得語言。二是堅持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優化了“教”與“學”的關系。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創造個性,激活他們內在的動力,最大限度地把他們的智力與潛能發揮出來。較好地改變了老師主宰一切,一講到底的模式,把課堂的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活動,讓他們開口說話、思考、發揮。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學生使用語言,一切由學生嘗試展開,使課堂成了學生實踐語言的天地和舞臺。老師的重頭戲在課前備課,課內任務只是“尋戲”、“說戲”,調動情緒,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角色”。
創新教育即擺脫傳統教學方式,改“滿堂灌”為“精講巧練”,使教學過程情境化,突破課堂教學目標的片面性,而學生的思維習慣、心理感受能力、意質品質、情感、交流能力才是課堂教學所追求的目標。創新教育便是突破教材對學生的禁錮,突破師生交流的單向性,充分鼓勵學生展開其想象力,對課文會話進行改編并能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在教學實踐中,我作了以下嘗試:在學完三年級起點第一冊第九模塊Family后,根據學生們已能對自己的家進行概述,我設計了一堂口語課——介紹我的家庭。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們結合剛學到的語言知識,根據自己的特定情況,作出了各具特色的自我介紹。學生甲手持自己的全家福照片介紹到:Hello,nice to meet you !My name is Xu Xiaozhen.I’m eight years old.I’m a student.This is my family.We are a happy family.This is my mother.She is a doctor.This is my father.He is a driver.I love my father and mother.學生們能將之前學到的句型結合自身的情況將其融入會話中,并能比較準確地表達出來。這對于剛學了一個學期英語的學生來說實在難能可貴。通常在教授完一些句型后,我會介紹許多能運用該句型的場合,以便讓學生選擇,同時可以很快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學生課后能用英語和小伙伴對話。這無疑又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這些活動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踐證明,學習語言的最佳期是在兒童期。教師要根據兒童的好奇心與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在兒童接觸“A、B、C”的起始階段,充分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引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小學生是否對英語產生興趣,英語教師起著關鍵的作用。首先,教師要努力使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到新鮮、輕松,使學生喜歡英語課,喜歡學習英語。在教nose,ear時,教師走到學生中間,輕輕地捏捏學生的鼻子、摸摸學生的耳朵,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切、和藹,并置身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滿懷激情,以豐富的體態語言與面部表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在教單詞或句型時,我們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做相應的動作,即使是夸張的動作或朗讀語調,孩子們也會特別喜歡。“big”兩手張開畫個大圈,“small”用兩手指做個特別小的小圈,“strong”出示手臂,并鼓起肌肉,“thin”做一個瘦的動作。學完單詞后,老師做出動作,學生就會說出這個單詞;教師還可以根據孩子好動的心理,結合游戲和兒歌教學,努力創設英語活動情境,動靜穿插,集中活動與分散活動穿插,吸引年幼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會自主學習。對于中高段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編排課本劇,進行表演,進行free talk,如讓學生利用每課的前五分鐘表演鞏固已學句子,具體做法是:學習小組表演對話,能說什么就說什么,說錯也沒關系。這樣就不會讓學生感到有說錯要批評的壓力。
總而言之,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更應讓學生充分調動生活積累和所得語言,縱橫聯想,讓英語在創造中升華,讓英語教學在學生的創造活動中“活起來”、“動起來”、“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