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翔宇
(深圳交響樂團,廣東 深圳 518021)
單簧管演奏主要依靠人的氣息進行支撐,呼吸是氣息的主要動力,掌握呼吸的技巧有助于更好的掌握單簧管的演奏,對于提高演奏者的演奏能力和演奏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自然的呼吸不需要技術性,但是單簧管演奏卻需要掌握高超的呼吸技能,將呼吸與單簧管演奏完美的結合在一起,進而表現出有層次感的藝術。
胸腹式呼吸就是依靠人體的胸部和腹部,對呼吸和氣息進行控制,因為在人體的胸部和腹部之間,有一個橫膈膜,控制著氣息的發出。橫膈膜的彈性較大,當氣息通過嘴巴洗到橫膈膜處時,氣息會在橫膈膜的作用下沉到腰部。在進行單簧管吹走時,呼吸講究快速吸氣,要一次吸到位,吸氣時腰部要有膨脹的感覺,有了膨脹的感覺才能夠更好的運用胸腹式的呼吸方式進行吸氣。吸氣完成之后,吐氣依然要使用腰部進行支撐,要合理處理腰部的支撐狀態,將氣息保持在腰部。單簧管演奏中進行氣息練習時,要注意單簧管所發出的音色變化,同時還需要注意口腔和咽喉的變化,演奏者在長時間吹走單簧管時,嘴唇會有些累,但是喉部如果也感到疼痛,說明呼吸方式沒有正確運用,吹出的音色用喉部擠出,而不是氣息振動,吹走出的音色也會發生變化,要及時調整呼吸的吸氣方式。
單簧管演奏中經常需要使用樂器發出連貫的聲音,而且聲音需要平穩,依靠常規的呼吸法無法做到,此時可以使用呼吸循環法進行演奏。呼吸循環閥就是通過進行呼氣和吸氣,實現口鼻吸氣,這種呼吸方式就是利用口鼻的連通性,起到吸氣和呼氣的作用,口腔能夠起到呼氣的作用,而鼻腔將吸進的空氣傳入口腔,與口腔中的空氣進行回旋,從而保證樂器的聲音不會因為呼吸而被打亂。
使用雙吐技巧進行演奏時,需要先使用常規的技巧將第一個吐音發出,然后再使用氣吐法將第二個吐音發出,雙吐法要用氣吐音和舌頭吐音進行相互結合,找準音節并正確把握氣息的準確性。在使用雙吐法進行單簧管的演奏練習時,要正確使用腹式呼吸進行氣息的掌握,保持氣息的連貫性。同時還要將雙吐呼吸法與呼吸循環法進行結合,正確掌握口型。在練習的過程中要正確把握換氣的轉換點,找到換氣的節奏,并認真體會雙吐循環呼吸法的技巧,讓音樂更具表現力。
在演奏時姿勢要正確,姿勢會影響到演奏的狀態,同時也會影響呼吸的方式,在演奏時,演奏者切記不可彎腰弓背,容易讓胸廓無法得到擴展,同時也會影響咽喉,從而影響演奏的效果。
掌握正確的口型是保證聲音質量的關鍵,在吸氣時,要讓唇部肌肉變得緊張,這樣氣流才能夠更加的集中,面對不同的音區變化,唇部肌肉也要隨著音區的變化而變化。當吹走低音和中音時,唇部肌肉要相對放松,保證氣流的壓力減小,有利于單簧管的演奏。
全身的肌肉運作都與呼吸有一定的聯系,保持手指動作與呼吸的協調,讓手指能夠保持自然放松的狀態,將手指的動作能夠與音樂的感知聯系在一起。如果呼吸緊張將會造成其他肌肉群的緊張,從而影響手指的發揮,不利于演奏的呈現效果。
呼吸的力度影響到氣息的正確發揮,要想發出聲音,氣息是擠出,在進行單簧管演奏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了先發出聲音,后發出氣息,說明氣息沒有推著聲音演奏,這樣演奏出來的音色質感就會較為欠缺,色彩較為虛化;如果先發出氣息,然后再發出聲音,氣息就會牽著聲音進行演奏,這樣產生的聲音質感較為強烈,聲音洪亮,氣息沉穩,有助于演出的成功。
呼吸可以控制聲音的力度,在演奏單簧管時,如果樂曲中標記的是強音,則在進行呼吸時,要進行深呼氣,并且多吸氣,在呼氣時要迅速,與聲樂演奏較為相似;如果樂曲中標記的是弱音,同樣要進行深呼吸,呼氣的力度稍微小一點,重點是要緩慢。在演奏的過程中,如果一味的吹走強音而忽略弱音,則會讓強音過于突出,讓音樂演奏失去了美感。每一首樂曲在演奏的過程中都不能只用一種力度進行個演奏,如果一首樂曲從頭到尾只用強音或者只用弱音進行演奏,則會完全失去演奏作品的風格。沒有強弱的對比,則無法更好的體現出音樂作品的層次感。因此在處理音樂作品時,演奏者要盡量做到強弱結合。
呼吸與情感是一種間接的聯系,是建立在呼吸和力度的基礎上的。在演奏時,要正確運用氣息,使氣息能夠跟隨樂曲的旋律進行自由的流動,而旋律線則是體現情感的重要組成,有了氣息才能夠發出聲音,氣息的流動性是帶動演奏情感變化的關鍵,氣息與情感之間的關系密切,但是有些演奏者在進行演奏時容易找不到情緒的連接點,同時又無法找出缺口,其實關鍵不在于演奏技巧,而在于呼吸技巧的合理運用。
演奏者利用氣息在合適的時機進行換氣,在保證樂曲流暢的情況下還能夠有充足的氣流進行換氣,說明呼吸對單簧管的演奏非常重要。同時還要正確處理呼吸與姿勢、口型以及手指之間的關系,保持順暢的呼吸,不影響其他肌肉群的運作,才能夠呈現出更好的演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