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晨晨
(四川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隨著各國政治經濟的發展,流行音樂已經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并具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全面研究流行音樂文化,是符合我國城市文化需求的重要舉措,有利于促進城市音樂文化的進步。文章闡述了中國流行文化的發展歷程和特點,討論研究了流行音樂所具備的基本文化功能。
流行音樂在20世紀70年代后期逐漸的進入中國,改革開放以后,人們思想逐漸被港臺、西方流行音樂所影響,音樂也從僵化的傳統模式中解放了出來,自此一些娛樂性歌曲和抒情歌曲在中國逐漸流行起來。比如《絨花》、《少年壯志不言愁》、《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好人一生平安》等優秀作品。這為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促進了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但是在改革開放初期,由于長期受傳統音樂的影響,這個時期的流行音樂作品在音樂旋律和唱法上,沒有太大的變化和進步。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我國的流行音樂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這個時期電視已經在家庭中普及,一些優秀的電視劇、電影和流行歌曲的風格也有了巨大的改變,中國的流行音樂進入了全新的快速成長時期,中國流行音樂不論是從詞曲創作方面還是從演唱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成就。比如《霧里看花》、《濤聲依舊》、《彎彎的小船》、《晚秋》等作品在社會中反響很大,成為年輕人都會傳唱的流行歌曲。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網絡化時代的到來,中國流行音樂逐漸形成了一個多元化的流行趨勢,在音樂流派、音樂表現和創作,歌手演唱等方面均呈現出多元發展的特點。這個時期涌現出了許多創作型歌手,音樂作品也越來越成熟。
相對于西方國家來說,中國流行音樂有著自己獨有的特點,流行音樂的旋律輕松優美、節奏鮮明;具有風趣輕盈、色調豐富的風格特征。同時,中國的流行音樂以較小樂隊規模編隊為主要形式,歌唱詞曲通俗易懂、曲調優美,演唱技巧輕松自然,以抒情為主,能夠給人以自然親切的感受。
當前流行音樂具備多種文化功能,流行音樂豐富了我國的音樂文化,同時也促進了社會文化的可持續性發展。首先,當代流行音樂具有一定的文化反哺功能。隨著流行音樂的不斷發展,非主流的流行音樂文化對專業化的主流音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也給專業性的音樂輸送了獨特的文化因素。一般來說,學院專業主流音樂對非主流流行音樂具有影響和改造作用,而當代流行音樂文化反哺功能卻改變了這種文化傳遞形式。流行音樂用自己獨有的特色來表現主流意識。比如當前一些公益性、環保性以及紅色經典音樂都采用了大眾喜歡的流行音樂形式來進行演唱、傳播,流行音樂這種形式更利于讓人們接受。
其次流行音樂還具備教育功能,并且是低成本、高效率的普及性教育。流行音樂通俗易懂,社會各個階層都可以接觸到流行音樂并且通過學習流行音樂來獲得一些音樂知識和技能,因此流行音樂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符合大眾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高端學院音樂教育音樂知識過于高深的不足。流行音樂讓更多喜歡音樂的人,通過聆聽和演唱流行音樂來獲得音樂知識和技能。
此外,流行音樂還具有社會文化功能。流行音樂是一個社會化的產物,在社會發展中它不僅能夠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還帶來了一系列相關產業和行業的崛起和發展。比如,CD唱片的制作銷售、商業匯演、音響設備以及流行音樂帶來的時尚意義消費等。流行音樂的消費功能滿足了人們個性審美的需求和不同生活品味的需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娛樂設施的不斷完善,KTV、唱吧等平臺應運而生。流行音樂具有簡單易學的特點,多數人可以在這些娛樂場所展示自己的才能,釋放生活工作的壓力,豐富人們的業余生活,為社會大眾提供了更多的知識文化獲取渠道。
最后當代流行音樂還具有一定的文化標志功能。流行音樂的受眾多數是青少年,青少年在學習和傳播這些音樂作品的過程中,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并通過一定的外化方式進行表達。比如青少年對自己所喜愛的歌手的行為、裝扮進行模仿,收集自己喜愛風格的音樂作品,這足以看出流行音樂對青少年具有一定的文化身份標志功能。此外流行音樂還具有時代標志功能。流行音樂具有一定的商業性、科技性和非主流意識,流行音樂的興起表明中國已經從傳統的農業社會進入到工業社會,人們的意識形態得到了最大化的民主和自由,我們已經全面地進入到了商品經濟時代。
總之,中國流行音樂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流行音樂具有文化反哺功能、教育功能、社會文化功能以及文化標志功能。因此,我們要更加重視流行音樂對社會的影響,通過多種途徑扶持和規范流行音樂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安杰.當代流行音樂的文化功能研究[J].戲劇之家,2016(14):76.
[2]王思琦.中國當代流行音樂文化功能研究[J].中國音樂學,2017(2):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