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僑英中心幼兒園 黃小青
繪本作為一種獨特的兒童文學形式,可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理解能力,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能力,還可讓幼兒感受、欣賞兒童文學的美。幼兒在閱讀繪本時可釋放自己的情感,促進其社會化發展。
如何將繪本這一形式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呢?根據本人的教學實踐以及對繪本觀摩活動的學習、研究,在此,將自己的實踐進行總結。
小班繪本教學目標的設置,從“知情能”三方面思考。根據繪本內容及小班幼兒年齡段進行刪改。如《媽媽的吻》教學目標為:
1.學會觀察繪本內容,感受動物媽媽的愛。
2.初步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
目標 1 可結合繪本內容、繪本想要傳遞的思想以及繪本的作用做一個詳細、具體的表述;目標 2 可表述通過該活動幼兒的哪些方面能夠得到發展或是幼兒能夠得到些什么收獲。
小班繪本教學過程主要分為三大塊:活動導入、活動過程、活動延伸。在導入環節需具有趣味性,吸引幼兒注意力。可直接出示繪本中的主要人物手偶、道具等,也可創設情境進入繪本內容世界。如《小蛇散步》可直接出示繪本封面、小蛇手偶,結合現實生活創設飽餐一頓的小蛇要出門散步的情境,引領幼兒進入森林,同小蛇一起去看看散步路上會發生什么;也可根據繪本主題以“開門見山”式或“談話”式導入。我的教學案例《媽媽的吻》所采用的導入方式為“談話”式,但我個人認為還是少了些趣味性,一位教師提出可以“送禮物”(禮物為親吻)的方式導入。對于小班幼兒而言,導入部分還是以“趣”為主,所以導入環節是我需要調整的一部分。
活動過程首先是根據繪本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對截取的繪本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初步了解繪本內容,參與表達;其次進行完整欣賞,理解繪本內容,體驗情感;最后的情感延伸部分應鼓勵幼兒大膽表述,結合繪本表達自己的收獲、體驗,將繪本所體現的關鍵點結合幼兒生活體驗及自身進行進一步的提升。在《媽媽的吻》中,我的活動過程為:觀察繪本內容,鼓勵幼兒大膽表述;完整欣賞繪本,感受動物媽媽的愛;繪本內容的情感延伸。在觀察繪本環節先是以快速閱讀的方法,在輕柔音樂背景下觀察欣賞繪本選取部分;爾后采用回憶的方式仔細講述繪本內容;接著就是通過完整欣賞的方式,感受繪本所傳遞的情感;然后就是將繪本中所體現的情感延伸到生活中,轉移至自身。
小班繪本活動延伸可以簡單的將繪本直接投放在語言區供幼兒自主閱讀;還可將繪本錄音放置“繪本角”,幼兒可以隨故事錄音逐頁詳細閱讀,不僅營造良好閱讀氛圍,還可從小培養幼兒講故事的能力;另外,可將幼兒極感興趣的繪本故事作為表演游戲的主題。
在活動過程中該如何解決小班繪本教學活動的重難點問題呢?我的答案是利用豐富、多樣的形式進行教學。其一,可讓幼兒進行動作模仿、“動作表達”,幫助幼兒理解繪本內容。對于認知經驗較少的小班幼兒,通過充分調動他們的感官,利用肢體動作的表現能較好地理解故事的重難點,還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如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幼兒模仿兔媽媽與小兔子相互比較對方有多愛的動作,師幼通過進行長度的比較,發現兔媽媽好愛好愛小兔子——教學工具PPT的制作采用重疊比較的制作,體現小兔子與兔媽媽之間“愛”的對比;其二,還可通過角色扮演,情境再現的方式理解故事內容。如《我會關心別人》中,可讓幼兒模仿繪本畫面進行角色扮演,一個扮演寶寶一個扮演爸爸媽媽,并讓表演的幼兒描述情感體驗,體現寶寶對父母的愛,感受被關心的溫暖體驗,而PPT制作可直接提供一些生活中關心他人的圖片;其三,結合實際生活中發生的問題,通過自身理解故事內容。如《學會分享》讓幼兒聯系實際,結合自身經驗想一想自己是否與同伴分享玩具,不愿分享和愿意分享會有什么不一樣的結果和體驗。
《媽媽的吻》教學活動的重難點是感受動物媽媽的愛及自己媽媽的愛,因情感本就是一種難以言表的體驗,更何況是小班幼兒,所以先通過快速閱讀及完整欣賞讓幼兒感受動物媽媽對小動物的溫柔呵護,為感受媽媽對自己的愛及表達愛的環節做鋪墊;爾后聯系生活實際通過提問的方式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
逐頁閱讀法適用于內容簡單的繪本。如《好餓的小蛇》畫面簡單,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像講故事一樣娓娓道來,更適宜放在談話等其他活動中。根據畫面不斷變化的內容,吸引幼兒注意,讓孩子們樂在其中。《媽媽的吻》畫面雖簡單,但該繪本屬于情感類繪本,繪本主要想傳遞母愛之情,這對小班幼兒而言有一定的難度。情感這種難以言表的東西只能通過欣賞畫面、渲染氛圍,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媽媽的愛。對于懵懂的他們而言這一切需要由教師進行抽絲剝繭,通過不同的閱讀方法以及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幼兒感受繪本的所要表達的情感,以利于他們的情感教育和成長。
本學期年段開展了課題“如何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背景下深入挖掘情感類繪本對幼兒的作用”,結合課題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其中包括繪本教學觀摩活動。通過觀摩情況以及繪本教學活動,我將小班繪本教學活動教學方法歸納為以下幾點:快速閱讀(結合輕柔音樂安靜觀看繪本4~6張)、詳細講解畫面(運用提問等多種形式分析挖掘繪本畫面內容)、完整欣賞繪本(結合錄音動畫進行整本繪本的欣賞)、先小書后大書(幼兒人手一本,自主閱讀小書后教師集中閱讀大書,從頭至尾閱讀)。
以上方法需結合繪本內容進行篩選,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完整欣賞是每個繪本集中教育活動必須具備的,可根據繪本畫面內容決定將快速閱讀與詳細講解相結合,還是進行取舍只選擇其一運用在繪本教學中。在我的教學案例《媽媽的吻》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為快速閱讀法和完整欣賞法,讓活動能有一定的遞進性,也能夠讓幼兒較好理解感受媽媽的吻帶來溫暖和欣喜之情。
以上所述方法都可借用PPT的形式進行展現。在教學PPT的制作方面,選擇的繪本圖片一定要清晰,還要有一定的創意——畫面設置合理,恰到好處,不花里胡哨的。《媽媽的吻》PPT選擇的圖片皆為原著完整畫面,讓幼兒感受繪本的完整性。動作軌跡、觸發器等功能的利用,以及聲音和圖片結合展示,加入動態圖等元素可讓孩子們感到驚喜有趣,同時也豐富了課件內容,增強了孩子們與繪本之間的互動。繪本完整欣賞時需采用錄音,對錄音的背景音樂及音質感有一定的要求。教師錄音時需有飽滿的情感,根據繪本內容調整語速語調。如《好餓的小蛇》的故事錄音應有趣、生動,“啊嗚”“咕咚”的擬聲詞需加強表現,讓幼兒感受到小蛇吃東西時的狀態。在教學活動中適當模仿小蛇吃東西的樣子及所吃食物的形態,主要是要通過畫面的詳細講解,理解感受小蛇一口吃下什么東西身體就會變成那個東西的樣子。又如情感類繪本《我爸爸》,教師對繪本進行詳略處理,分類講解繪本內容,讓幼兒對繪本中彼得爸爸的形象有所了解。接著,在完整欣賞時教師的錄音溫柔生動,能夠讓幼兒感受到彼得對爸爸的愛,從而激發幼兒自己對爸爸的愛。
繪本教學的學習主體是幼兒,我們應從幼兒角度出發,根據幼兒的特點選擇題材,最后設計適宜的繪本活動。以上只是結合自身的繪本教學經驗進行歸納、分享。繪本的教學設計過程還有許多知識需要教師們進行鉆研,在工作中應繼續進行繪本教學研究,發現更多、更值得分享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