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宇
摘 要 本文旨在總結懷特海有機哲學的四個原理:整體性、是其所是與在其所在、內在一致、關系決定本質四個原理。針對特色學校建設中個問題,依據這些原理,提出三點啟示:運用整體性原理,厘清特色學校概念;有機哲學為建設特色學校提供理論基礎;內在一致地建設特色學校。
關鍵詞 懷特海有機哲學 特色學校 建設
中圖分類號:G40-0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12.013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ummarize four principles of Whitehead's organic philosophy: wholeness, the four principles of what is and where he is, the internal consistency, and the relationship determining the nature.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school constru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le, put forward three enlightenment: using the principle of the whole, to clar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 concept; organic philosoph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schools; inner consistent characteristic school construction.
Keywords Whitehead's Organic Philosophy; characteristic school; construction
當前,對于特色學校的研究依然如火如荼。尤其在21世紀,面對“千校一面”的情況下,對特色學校的研究更為重視。關于特色學校建設的研究,更多的是外在治理范式上。校長、學校管理組織等如何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去研究如何建設特色學校,但是在理論基礎研究上較為薄弱。特色學校的建設的外在和內在要求不能再只依賴外在管理模式,而應該輔之以內在生成的哲學作為理論基礎。本文旨在闡述懷特海有機哲學對建設特色學校的啟示。
1 懷特海的有機哲學原理
1.1 整體性原理
懷特海在《過程與實在》這本書內集中表達了其有機哲學觀。在其有機哲學中,整體性理論是他的重要理論之一。對于這些理論,懷氏有些并沒有明確指出,但是卻散見于他該著作的字里行間?!氨举|存在于整體之中,不能從環境中抽離出來?!盵1]筆者認為,這是整體性理論的一個核心。對于任何事物的把握和認識應該把握其本質,其實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就是應該認識該事物的整體,不能抽離出來,單獨地對某一個局部去認識或者是改進。對于特色學校的建設問題,不應該只是從局部出發,創辦學校特色、停留于學校特色,應該有整體的格局。
1.2 在其所在與是其所是原理
“在其所在與是其所是原理”在懷式的有機哲學中也占有重要的比重?!霸谄渌谂c是其所是”主要是指一個物體在歷史上總是流動的、動態的;在橫面分析,就是該物體總是在聯系中占有一定的位置。這個原理和整體性原理是有聯系的。在談整體性原理時,可能有人會問:體系那么大,整體那么龐雜,如何認識呢?認識何以可能?筆者認為談整體的時候就要談在其所在與是其所是,通過整體去認識局部,反之亦然,談在其所在與是其所是也要整體,要有框架,大的整體中要有自己的在其所在,也就是理論的價值。在建設特色學校時,要認識到該校在大環境中的位置,也就是它的在其所在,發揮他的是其所是,才能夠真正對自己的特色建設有一個真正的定位。
1.3 內在一致原理
《過程與實在》的開篇談到“思辨哲學就是要建構一個由諸一般觀念構成的一致的、邏輯的、且必然的體系,我們經驗中的每一成分都能得到解釋。”[2]內在一致原理也是由此引出。該原理強調有機、聯系、整體、融合,一方面含義是:一點不明白就很難理解整個事物;另一方面,在表達、做事的過程中,應該內在一致,不能拼湊。在建設特色學校的過程中,應該做到內在一致,不是朝令夕改,也不是為特色而特色,不是全盤借鑒和吸收,應是在本校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建立融貫一致的特色學校。
1.4 關系決定本質原理
懷特海哲學是一種過程——關系哲學,或者是有機哲學。有機哲學強調過程性,現實世界是一個過程,過程就是實在,就是生成,生成就是自我創造、自我生成。有了過程,才能有關系,而關系決定了本質,其含義是:內在關系決定了每一“現實存在”都有價值。都有審美性要求,都有評價。有關系,就有價值,就有評價,或是肯定、否定,或是喜歡、厭惡,表明這個世界是一個價值世界。懷氏認為:只有在過程和關系中,事物才能存在。在建設特色學校時,應該關注到它與之相關事物的關系。
2 特色學校建設的問題及原因
特色學校建設的研究到目前為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也確實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分為以下四個方面:特色學校概念界定不清晰;特色學校研究缺乏理論基礎;特色學校建設為特色而特色;特色學校建設局部化。下文中具體分析這些問題,以及這些問題的成因。
2.1 特色學校概念界定不清晰
關于特色學校的定義有很多種,大致分為這樣五種?!疤厣珜W校是一種有辦學特色的學校;特色學校是一種個性化的學校;特色學校是名?;蛑攸c學校;特色學校是一種學校文化模式;特色學校是一種具有獨特辦學風格的整體化的成功學?!盵3]。當然,還有其他的分類,在這里就不一一贅述。因為有這樣多的特色學校的含義,并且混淆不清晰。沒有要求和標準,甚至一個最基本的概念,如何能建設成特色學校?怎樣的學校才是特色學校?特色學校的評價標準是什么?在諸多的定義當中,筆者比較贊同這個定義即:“特色學校是在堅持教育公平原則的基礎上,通過挖掘學校內部潛力并結合特定攝入的需要而自然形成的,其本質特征是學校的個性化,其終極目的是促進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盵4]在這個定義中,即有教育活動的主體,又體現了特色學校建設的目標以及未來的評價標準。應考慮學校的整體格局,而不是單一的某方面。只有更好地厘清特色學校的概念,才能談如何建設特色學校。這是根本性問題,應該是最值得的重視的。endprint
2.2 特色學校建設研究缺乏理論基礎
很多文章談如何建設特色學校,卻鮮有學者談特色學校建設的理論基礎。零星的也有幾篇文章,例如:漆新貴“特色學校建設_內在生成的理念”、馬聯芳“特色學校形成與發展的理論思考”。特色學校建設,是教育中一項重大的課題,對學生的發展、學校的未來,都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怎能沒有理論基礎?在教育界的一些重大事件中,都是有理論基礎的。例如:林崇德等人對核心素養的研究,最后形成了三十六個基本要點。在研究中,是有一定的理論基礎的即:兩個需要“人的需要和社會的需要[5]”。所以,在對特色學校的建設中,必須應該有理論基礎作為根基,這樣的特色學校才能夠走得更遠。對于特色學校研究中,理論研究較少的原因,筆者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特色學校的的概念界定不清晰。所以導致,不知道特色學校應該朝著那個方向發展。二是:少有學者關注特色學校建設理論基礎。理論基礎屬于“看不見”的東西,不如物質上的建設那么立竿見影,所以,對特色學校建設的理論研究較少。
2.3 特色學校建設為特色而特色
特色學校建設不是盲目跟風,為了特色而特色。一些學校,為了能夠發展迅速,取得立竿見影的成效,特意的為特色而特色,想要在短時間內就上升為一個特色學校,妨礙了教育管理、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違背了教育規律。為了特色而特色,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盲目跟風,別的學校建成了特色學校,自己的學校秉持著“拿來主義”或者是隨意改改,就成了本校的特色。二是:特色虛掛,為了迎合一些部門的要求,必須建設特色學校,因而就只是打著“建設特色學校的”旗號,宣傳一個建設特色學校的理念,實際上還是原來的一套。學校在建設特色學校時,應該摒棄功利主義的心態,踏踏實實地找準自己學校的定位,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基礎上,建設特色學校。
2.4 特色學校建設局部化
特色學校建設應是全方位、系統的合理規劃,而不僅是局部的特色建設。特色學校建設的局部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將特色局限于某一方面的特色,如科研特色、教學特色、管理特色等。并沒有把某一特色與全校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機融合在一起。沒有內在一致性。二是:特色學校的建設僅僅是校長或者是某個部門想法。是一種自上而下的這種建設。局限的主體范圍過于狹窄。特色學校建設的主體有很多。校長、相關的額管理部門、教師、學生,甚至是后勤人員也是特色學校建設的主體之一。造成特色學校建設局部化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對特色學校概念界定不是很準確,對特色學校建設的標準模糊,使之沒能更好地建設特色學校。二是:特色學校缺乏理論根基,沒有能夠指導特色學校建設的一個根本理念,使之特色建設只能夠看到某個方面,不能統攬全局。
3 懷特海有機哲學對建設特色學校的啟示
3.1 運用整體性原理,厘清特色學校概念
特色學校的概念至今在各界,尤其是教育界沒有統一的界定。導致特色學校建設相對混亂,不斷地陷入各種誤區之中。通過對懷氏整體性原理的理解,似乎能夠對特色學校概念的界定能有一個相對清晰的把握。特色學校的建設,應當是對一個學校各個方面的一個整體掌控,從一個創新點出發,要對其進行深化和普及,輻射到學校的整體。形成一個整體、系統、有機的特色學校。
3.2 有機哲學為建設特色學校提供理論基礎
特色學校在建設過程中缺乏理論基礎,面對這種情況,應該為其提供理論基礎。從不同的角度來講,不同學校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環境、辦學理念,辦學層次也不相同,因而采用的理論基礎也可能是不同的。在面對眾多的理論中,懷特海的一些有機哲學原理是可以應用的,尤其是在其所在與是其所是原理。這個原理,能夠使學校能夠弄清楚自己的定位,找到建立特色學校的目標。
3.3 內在一致地建設特色學校
面對“為特色而特色”建設特色學校,總是朝令夕改,各種拿來主義、形式主義的應用的這些狀況,運用懷特海的內在一致理論倆解決這個問題似乎是有所幫助的。它強調要建立融貫、一致的事物。在特色學校的建設中,應該做到某一特色一以貫之,發現不妥之處即使修改,學校不僅在某方面有特色,應當是有機地融合在學校的各個方面,以達到學校整體的特色。
參考文獻
[1] 懷特海.觀念的冒險[M].周邦憲,譯.北京:北京聯合出版社,2014.73.
[2] 懷特海.過程與實在[M].周邦憲,譯.北京:北京聯合出版社,2014.5.
[3] 馬翠微.中小學特色學校概念探析[J].理論探索,2015(11).
[4] 張華.重點學校”的消亡與“特色學校的回歸[J].教育參考,1996(2).
[5] 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1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