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彩虹
摘 要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教學模式也在開始發生著改變,本文通過分析“未來教室”的功能特點,以小學信息課堂的教學作為實例,詮釋了自主探究式學習是如何在未來課堂中得到應用的。
關鍵詞 信息時代 未來教室 自主探究式教學 小學信息課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2.040
Exploration of Independent Inquiry Teaching Mode in "Future Classrooms"
——Take 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ass as an example
PAN Caihong
(Kuns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Kunshan, Jiangsu 2153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teaching mode is also beginning to change, the paper analyses the features of “future classroom", take 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aching as an example,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independent inquiry learning is how to obtain the application future in the classroom.
Keywords information era; future classroom; independent inquiry teaching; 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 course
0 引言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廣泛運用,教師的教學模式與學生的學習方法都在發生著變化,以“教”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代學生的學習要求。現如今,一方面教師與學生的生活無不被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所包圍,另一方面當代社會越來越重視對創新人才的培養,因此對現有教學模式的改革已然成為一種必然趨勢。自主探究式教學作為現代教學的一種新模式,可以在實際教學中利用先進技術手段來提升教學質量,其開放性與自主性等特點也與未來教室的理念相得益彰,有利于培養當代創新型人才。
1 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內涵
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作為當代一種新的課堂教育方法,主要包含了兩個層面,一是情景設置,二是自主探究。所謂情景設置,就是教師在此過程中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情景素材,以情景作為載體,將所學知識融入于情景之中,通過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去接近知識。自主探究則是通過運用不同的手段,例如查閱文獻、小組討論、分工協作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所提供的知識環境中進行具體的思維活動,在課堂中探究到教學知識,實現既定的教學計劃。因此,自主探究式的教學模式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去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創設的情景中進行自主學習,進而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2 “未來教室”功能特點
教室是實踐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提供教學環境的最主要載體,傳統的教室是桌椅、黑板和講臺,這種學習環境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要求。為了更好地把教學知識帶入到情景當中,“未來教室”的理念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國內外許多學者開始對未來教室展開研究,其中由麻省理工提出的TEAL未來教室就是目前非常成功的案例之一,它的設計將空間理念與教育理念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整合了當代信息技術,突出了學習過程的交互性,為以后未來教室的規劃與設計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參考。相比傳統的教室,未來教室的功能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2.1 知識的呈現與交互更加豐富
內容的呈現是課程開始的基礎,未來教室中呈現的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交互式的電子白板、iPad、移動終端、擴音設備、無線路由器等等。通過這些設備媒介,教學內容由書本的文字知識轉變為圖像、動畫、音頻與視頻,不僅豐富了知識的表達方式,也體現了更好的交互性。例如,在未來教室中,教師使用的“黑板”是目前先進的液晶電視加觸屏技術,整合現代的中控技術、多媒體與網絡共享,與每個學生的iPad相連,這樣教師的黑板與學生的終端就可實現交互,既能做到教師的操作演示,也能呈現出學生的操作反饋。
2.2 學習交流更加自由
討論與交流是課堂學習中不可或缺的環節,而在未來教室中,這種交流變得更加自由與開放。一方面,由于每一位學生都可以配備一臺iPad等移動終端設備,利用社交網絡平臺,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目的與學習習慣與外界或教室內的學習者進行交流與學習;另一方面,為了方便交流,未來教室對于其空間的布置也進行了改造,例如教學區域采用可拼裝課桌、豆瓣形課桌或流線型設計,學生可以自由進行排列與組合,支持2~6人的協作學習,這樣交流方式就不僅僅限制于網絡平臺共享,面與面的交流學習有時會更加直接。
2.3 學習監控更加有效
為了保證學習的質量,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計劃、檢查、評價、反饋與調節,未來教室擁有一套完整的現在教學管理系統,可以對教師的教學授課情況與學生的在線學習過程進行實時監控,監控視頻可儲存到校園資源中心,在課下,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通過分析上堂課的教學過程做適當教學調整。另外,未來教室是一個開放的教學環境,學生很容易在信息爆炸與資源共享的網絡中迷失,在教學管理系統的支持下,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都可以通過數據反饋到教師手中,教師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便可做出相應的指導工作。endprint
3 “未來教室”對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支持
在未來教室的支持下,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就可以更加簡單清晰地呈現出來,具體的教學流程可以分為:教學任務分析、學習者分析、設置情景、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和交流反饋。下面,我們以小學信息課堂為例,具體分析在未來課堂中如何實現自主探究式學習。
案例分析:
教學內容:插入表格;
科目:信息技術;
教學對象:小學四年級;
課時:第4課時。
3.1 教學任務分析
在小學信息課的教學中,插入表格屬于教學演示類的知識,是一項很重要的基礎操作課程。本課時的教學任務包括兩個板塊:教學分析和多媒體呈現。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在word文檔插入一個表格,添加或刪除表格的行與列,調整表格的行高與列寬,合并與拆分單元格等。多媒體呈現的內容主要包括“導入”、“插入”、“添加與刪除”、“調整”以及“綜合訓練”的相關視頻。
3.2 學習者分析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無論是從聽覺、視覺還是記憶力方面都發展到了一定水平,對于知識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注意力也慢慢有所增加,基本可以達到20分鐘左右,最重要的特點是這個階段的學生思維開始活躍,對于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想象力豐富。正是因為學習者具有這樣的特點,自主探究式教學就更加具有優勢,以制作精美的表格與視頻動畫相結合作為吸引點,教學開始就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好奇心,讓他們更加有興趣去學習,再逐步遞進,達到教學目的。
3.3 設置情景
教師活動:同學們,今天森林里迎來了一件大事,大象爺爺已經60歲了,他想邀請森林的小動物們來參加自己的六十大壽,但是他年事已高,不記得他們的聯系方式了怎么辦呢?于是他想請同學們幫幫他做一個通訊錄,大家說好不好?
學生活動:好。
教師活動:通過中央網絡把情景視頻共享到每一位學生的iPad上,視頻內容包含由表格制作出來的各種通訊錄
學生活動:觀看自己iPad視頻。
教師活動:大家覺得這些表格做的好不好?大家想不想幫大象爺爺也做一個這樣精美的表格呢?
學生活動:想。
教師活動:恩,那我們下面就來學習如何做一張精美的表格。
3.4 提出問題
教師活動:大家現在知道了表格是什么樣的了,那么我們該如何制作一個表格呢?我們不妨去問問猴子先生,播放視頻。
學生活動:觀看自己iPad視頻。
教師活動:通過視頻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如何制作一張表格了,接下來我會在液晶屏幕上做一個表格,大家打開iPad的word文檔,跟著老師的步驟做一次。
學生活動:跟著老師的步驟在iPad上插入一張2€?表格,在表格里輸入小動物的名字以及他們的聯系方式。
教師活動:看來大家基本山知道怎樣插入一張表格了,那么現在就去完成大象爺爺的通訊錄吧。
學生活動:在自己iPad上開始制作表格通訊錄 。
教師活動:在制作表格的時候,大家有沒有發現有一個問題呢,小動物那么多,有的同學會漏掉一個或者多做了幾個,如果重做的話就會很麻煩而且可能會再次出錯,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們該怎么辦呢?
學生活動:開始思考。
教師活動:還有一點,制作表格的時候大家有沒有發現,長頸鹿、穿山甲、啄木鳥、貓頭鷹和梅花鹿是合租在一個房子里的,所以只有一個電話號碼,我看到有的同學就做了5行都是用一個號碼,有的同學把5個動物都塞進表格里,結果格子都脹破了,后面的名字都看不到,那么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該怎么做呢?
3.5 自主探究
學生活動:通過觀看視頻與查閱網絡資料,了解如何添加和刪除單元格,了解怎樣調整表格的長度與寬度,怎樣合并與拆分單元格。
教師活動:不知道大家想到了解決方法沒有,現在我們以每個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分享你們的解決方法,然后討論好的小組可以演示給老師看,老師會把演示過程錄下來。
學生活動: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分享自己的操作過程。
教師活動:通過中控系統,連接到每個同學的iPad,把每個小組的演示過程拷錄下來,呈現在液晶屏幕上。
學生活動:通過觀看各個小組的演示過程,發現自己與其他人操作的不同。
3.6 交流與反饋
教師活動:我看到了各個小組的制作過程,總的來說發現大家都做得特別好,但是有的小組用的方法并不是特別好,下面我為大家親自演示一遍最簡單的做法是怎樣。
學生活動:觀看老師在液晶屏上的演示過程,發現自己在制作過程中的問題。
教師活動:通過看老師的方法,誰能告訴我你們的問題出在哪里?
學生活動:紛紛回答自己問題所在。
教師活動:看來大家已經知道了該如何制作一個表格了,現在老師布置了一個新任務上傳到了你們的iPad中,大家課下完成后上傳到iPad的資源平臺上,老師會給你們打分哦,大家在制作的過程中遇到任何的困難也可以隨時發信息反饋于我。
學生活動:課下完成并上傳作業,提出疑問。
教師活動:完成作業評價,解決反饋問題。
3.7 總結
在未來教室中的學習最重要的是要結合學習目標,根據學習者特點充分利用教室的各種特性,以學習(下轉第115頁)(上接第87頁)者為中心,靈活的設計教學步驟,創造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構成良好的教學互動。由于未來教室帶來的信息化便捷,有效地改善了教學環境,促進了自主探究式教學的發展,在實際教學中,自由化、人性化、開放性的教學模式改變了現在傳統教育的單一化、模式化與教條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更加能體會到學習所帶來的樂趣。
4 結束語
本文致力于對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進行研究,引入“未來教室”的理念,通過具體案例詮釋了當代新型教學方法,旨在培養現代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謝未,江豐光.東京大學KALS與麻省理工學院TEAL未來教室案例分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9:99-101.
[2] 曹梅.網絡學習監控初探[J].中國遠程教育,2002(7):47-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