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 馬嘯塵
摘 要 大學和中學相比在環境、學習、人際關系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學新生都要經歷一個艱難的心理適應期。而在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創造性地開展相應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可以幫助新生更好地了解大學生活、明確學習目標、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以及增強班級凝聚力。
關鍵詞 團體輔導 新生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2.081
Group Counseling and Mental Health of Freshmen
WANG Rui, MA Xiaochen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Huaqing College, Xi'an, Shaanxi 710043)
Abstract College has many differences with high school, such as campus environment, study method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etc. Freshmen have to adapt these changes. But if we can creatively lead conclusion group guidance into freshmen'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t will contribute to promoting their adaptability, clearing learning goals, establishing good relationship and strengthens the cohesion of class.
Keywords conclusion group guidance; freshman; mental health
大學與中學相比在生活環境、學習環境、人際關系、自身角色與地位等方面都將發生很大的變化。面對全新的大學環境,滿懷憧憬的高校新生會遇到很多困擾,或許會產生心理不適應,嚴重的甚至導致心理障礙,我們將這類現象稱之為高校新生心理適應問題。新生心理適應問題是大學新生從中學向大學過渡的必然現象,大學新生不可避免地都要經歷這樣一段心理適應期。但是,不同的學生心理適應期的時間長短也不同,有1~3個月的,有一個學期的,還有甚至更長時間的。
如何更有效地引導新生盡快地適應大學生活,已成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苦苦思考和探尋的問題。而近年來隨著團體輔導的發展與完善、探索與實踐,團體輔導在新生心理健康中發揮的積極作用日益突顯,團體輔導也因此逐漸受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關注與重視。
1 團體輔導的定義
團體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成員在共同的活動中彼此進行交往、相互作用,使成員能通過一系列心理互動的過程,探討自我,嘗試改變行為,學習新的行為方式,改善人際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1]
團體輔導也被稱為“神奇的圓圈”。它是一項專業的心理學助人知識和技能,有其專業的理論、方法和實施過程。團體輔導有助于促進個人成長、改善適應和加快發展。尤其在幫助有共同發展困惑和相似心理困擾的群體時,更是一種經濟而有效的方式。因此,基于以上團體輔導的特點和新生常見心理不適應問題,如在大學新生中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不同主題的團體輔導,將有利于縮短新生適應大學生活的時間,有助于新生更快地熟悉大學生活、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增加團隊凝聚力。
2 大學新生心理不適應的類型
2.1 環境不適應
環境不適應不僅包括校園環境的不適應,更包括生活環境的不適應。大學新生離開家進入大學校園后,就開始面臨要獨立面對和處理一些事情。如何迅速了解和熟悉校園環境、如何充分利用校園圖書館資源、如何照顧自己實現生活自理、如何和宿舍舍友相處、如何合理管理錢財等,都成為擺在新生面前和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這些也是每個新生都必須迎接的挑戰,同時由于個體適應性的差異也需要一個或長或短的過程。
2.2 學習不適應
大學里老師的授課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教學的內容與形式都與中學截然不同。大學里的一節課內容多、進度快、知識面廣;大學更重視學生的自學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大學里沒有人直接督促,自由支配的時間多……這些都與中學時老師“手把手”領著教、學生被動學習差異很大。也正是這些差異和不同的存在,就可能會使一些中學時期學習主動性差的學生在大學里產生學習上的壓力和迷茫,可能會出現焦慮、煩悶,嚴重的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
2.3 人際關系不適應
大學新生另一個最主要的不適應應該就是人際關系的不適應。因為在中學階段,學生一般都住在家里,和同學的接觸時間不多,出現問題和矛盾也多由老師來解決;但到了大學后,接觸的人多了,師生關系離散了;同學之間的接觸增加了,大家開始了集體住宿,集而體生活中又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矛盾和沖突,如何與老師和周圍的同學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也成了新生適應中的一大困惑。同時,由于大學生正處于一個“情感騷亂期”的年齡階段,卸下了高考的緊張感之后,越來越關注人際關系,對友誼有著強烈的渴望。如果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網絡,不能融入新的班集體,新生就會產生強烈的孤獨感和思家情緒。[2]
3 團體輔導在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通過幾年來在本校新生中開展團體輔導的探索與實踐,筆者發現團體輔導在促進新生生活適應、增進人際交往、維護心理健康方面有著良好的效果,總結其作用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3.1 有利于新生了解大學生活endprint
初入大學,新生面臨著適應新環境、接受新任務、迎接新挑戰的重要成長期。在遇到一些困擾時有些學生就會誤以為只有自己存在這個問題,甚至放大了問題,繼而可能會產生失落、迷茫的情緒。以筆者在新生團體心理輔導中開展的“大學生活中的‘四最”活動為例,通過團體輔導啟發學生在團體中思考、分享自己在大學生活中遇到的“最開心、最滿意、最擔心、最煩惱”的事,通過思考、集體中的分享讓新生逐漸產生思維和情緒的轉變,發現原來自己并不是特例,還有很多同學和自己一樣,在入大學后會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煩惱”和“擔心”,甚至有些同學和自己有著一樣的成長煩惱。團體活動中這樣真誠地分享活動,可以啟發和幫助新生讓他們意識到應該以包容的心態去面對大學生活。開展新生生活適應主題的的團體輔導活動,有利于增強新生對自己、對大學生活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也有利于啟發新生以包容、樂觀積極的心態和勇氣去面對大學新生活。
3.2 有助于新生明確學習目標
隨著新生入學后,通過一段時間逐漸對專業的了解,可以通過將職業生涯規劃與團體輔導相結合的方式,啟發學生學會規劃大學生如學習與生活,激發個體內在學習動力。如可在團體輔導中設計如“大學生活拼圖”,即,通過團體活動啟發學生思考,大學里的“學習”是方方面面的,不僅包括“課程學習”、“學業發展”,還包括“人際關系、個人情感、身心健康、休閑生活、自我成長、社會工作、兼職工作”等方面。通過這樣拋磚引玉的團體輔導活動,可以啟發學生思考該如何度過大學生活;大學其實并不是高中老師口中的“你們到了大學就輕松了,沒人管了”,而是多了更多的發展任務要去完成。以學習和職業生涯規劃為主題的團體輔導活動的開展,可以讓新生們對大學生活有個簡單的概念,對自己四年的大學生活做出簡單的規劃,有意識去制定階段、年度目標,制度大學四年的整體目標。在交流與互動中,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團隊中找到相似的問題,也可以在團隊中學習他人的經驗,更加明確奮斗方向,不再迷茫。[3]
3.3 有助于培養新生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新生剛入學階段是熟悉與適應環境,結交新朋友的關鍵時期。團體心理輔導可以給新生營造良好的人際交往環境,團體輔導中經典的熱身活動如:“滾雪球” 、“花樣握手”、“大風吹”、“棒打薄情郎”等都可以活躍氣氛,使新生在短時間內放松心情,增強在人際交往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而團體輔導過程中設計的分享、交流、討論環節,也使新生彼此之間能夠真誠交流、坦露心聲。團體輔導中熱身、分享、討論、角色扮演、頭腦風暴等活動設計,都有助于建立和加強同輩之間的交流與支持、有助于個體獲得適應大學生活的有效經驗,也有助于縮短新生的入學適應時間。
3.4 有助于提高新生團體合作意識、增強班級凝聚力
按照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歸屬”需要和“愛”的需要是人類的基本需要?,F在高校新生普遍都是90后,甚至開始有00后進入大學校園。他們的普遍特點是自我意識強、缺乏團隊合作意識,而高校實施的學分制教學,也削弱了班級的教育與管理功能,很難使學生對班級產生強烈的歸屬感。[4]而在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中,通過開展“有家真好”、“同舟共濟”、“心有千千結”等活動,能讓新生更直觀、強烈地體驗到團隊的力量、合作的力量,有助于增強新生對班級的信任感和歸屬感,有利于班級凝聚力的建立與形成。
團體輔導為新生提供了一個共同處理發展性問題的機會,有助于預防新生初入大學各類適應性心理問題的產生;更有助于新生適應能力、學習能力、良好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和增強。總之,團體輔導是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有效方式,對新生適應和個人成長具有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樊富珉,何瑾.團體心理輔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 鐘向陽.高校新生心理適應素質訓練手冊.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羅憶南,宋梅梅.大學新生適應問題團體心理輔導方案[J].牡丹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2015(2).
[4] 李薇,王淑華,徐濤.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團體心理輔導的應用[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