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海平+聶福兵
隨著社會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國居民的樓房居住率在逐年提升,樓房入室盜竊案件的發案率也呈現出連年增加的趨勢。由于很多居民的防盜意識普遍較差,同時防盜窗的質量也比較低,因此攀爬入室實施盜竊行為的案件數在整體盜竊案件書中所占比例在不斷提高。此類案件作案人多為慣犯,而且部分具有較高的反偵察能力;如果沒有可靠的證據,在審訊上往往陷入僵持的局面,不利于案件的偵破;因此,掌握此類案件的偵查技巧,如何可以行之有效地提取痕跡物證就成了破獲案件的關鍵。下面,筆者就攀爬入室盜竊案件現場勘驗檢查的重點要素幾方面作以簡要分析,希望能對實際工作有所幫助。
一、攀爬式入室盜竊案件的特點
(一)作案主體多為無業的青少年慣犯
普通的犯罪嫌疑人多選擇事主不在家的情況下作案,而攀爬入室類盜竊案犯罪嫌疑人的心理較普通的案犯更加冷靜和大膽,所以多數具有犯罪前科的違法青少年在得手后會連續在同一地區多次頻頻作案。
(二)作案手段為攀爬式侵入
犯罪嫌疑人通常將進出口選擇在消防通道,或從樓頂向下面的目標放繩索或從樓層之間的緩步臺窗口爬進陽臺。部分案犯還會帶上口罩或手套作案,也會采取偽造、變造并破壞現場的方式將現場痕跡物證清理干凈。由于居住在較高樓層的居民認為樓層高,所以安全防范意識會降低。窗戶、陽臺的門窗不鎖、不關,也給犯罪嫌疑人作案實施盜竊行為以可乘之機。
(三)作案時間具有一定規律性
作案時間多選擇在夜間人民熟睡之際,且夏季作案明顯高于冬季。白天進行作案,作案時間多選擇在住戶上班、學生上學及居住人外出無人在家的時段。
(四)作案人實施盜竊行為中常兼有其他犯罪活動
在實施盜竊行為過程中如果一旦發現室內有人,或被中途歸來的住戶撞見或遇住戶呼叫、反抗時,常常會轉化為搶劫、強奸、殺人等其他犯罪活動。
二、攀爬式入室盜竊案件現場勘查的重點
(一)進出口的勘查重點
作案人從攀爬、破窗到入室過程是該類案件區別于其他盜竊案件的關鍵所在,因此出入口是勘查的重中之重,可以發現和提取的有效痕跡物證也最多,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勘查可以從以下幾個步驟來進行:
1.分析作案人的攀爬方式,著重觀察可為攀爬提供支撐和扣抓的位置,如樓房的下水管、空調外掛機、樓宇門上的雨擋等等,看上面是否有足跡、手印等,如果沒有發現異常、且樓層較高,則應考慮是否從樓頂系繩子入室,可觀察樓頂是否有新鮮的足跡,是否有可供固定繩索的位置,以及被破壞的窗戶上方樓頂邊沿是否有繩索摩擦的痕跡;一些嫌疑人會將繩索丟棄在案發現場,勘查人員應該注意繩索的打結方式,利于總結作案人的特點,同時也是串并案件的重要依據。
2.判斷作案人的破窗方式,破窗方式在一個團伙作案中具有一定的穩定性,是串并案件的重要依據,作案人經常用斷線鉗等剪斷鋼筋或防盜網。此外,還有的作案人使用自制工具將防盜窗的焊口擰斷,應該值得特別注意。作案人有可能在鉆進侵入的過程中,將身體或衣服刮破,應注意提取衣服纖維和血跡。在兩側窗框玻璃上可提取作案人指紋,由于作案人是從外側開窗,具有很強的特殊性,因此根據手印遺留的部位和方向容易分析出是否為作案人所遺留。
(二)中心現場的勘查
1.指紋的提取。首先應注意被翻動或位置變動的物品、柜門抽屜,如果客體表面情況較好的一般均可提取到嫌疑人指紋,同時應該結合作案人的心理及作案過程分析,在入室門上應多多留心勘查,盡可能地提取到嫌疑人指紋。
2.足跡的提取。現在的地面多為木地板或地板磚,留痕條件通常較好,一般都可提取到清晰的足跡,如肉眼無法發現,可使用多波段光源打側光,即可發現,然后拍照,或用靜電吸附法提取。發現足跡后,應觀察足跡方向,如只有進來方向,就要對客廳門情況進行重點訪問和重點勘驗,有可能提取赤足足跡。在中心現場也可提取微量物證,例如在作案過程中不小心擦破遺留的血跡等,都要特別注意,不可輕易放過。
(三)外圍現場的勘驗
有些作案人為減少作案時間,會將衣褲等一起拿走,在小區附近僻靜角落翻動衣物內的貴重物品,將有價值的現金、貴重物品拿走,將錢包等丟棄;此時,作案人已經離開中心現場,因而心里有所放松警惕,很可能脫下手套、或者抽煙放松一下心情,而這些痕跡物證都給我們的案件偵破帶來了證據支持、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可以加強現場外圍的勘驗以爭取提取犯罪嫌疑人的指紋、足跡甚至是DNA等生物檢材。作案人為返回路上不被發現應對盤問,有時會將作案工具等丟棄在現場附近,尤其是較大不利于攜帶的大型工具時更加要加強小區或周邊的巡視,以通過點滴線索,確定逃跑路線、實現有效追蹤。
三、預防攀爬式入室盜竊案件的幾點建議
(一)可由公安派出所和街道辦事處聯合針對住宅小區的安全隱患問題提出整改建議,如窗戶不能安裝向外凸出的防護柵欄,下水道管低處可纏繞帶刺的鐵絲,空調架的安裝要與樓梯轉身臺保持距離等等。
(二)建議開放式的小區進行封閉管理,安裝監控系統,加強物業管理。
(三)公安機關加強夜間巡防,組織專門力量。
(四)加大安全防范的宣傳力度,提醒居民做好自家安全防范。
參考文獻:
[1]《犯罪現場勘查》 作者任克勤、胡志宏,群眾出版社,2009;
[2]《盜竊犯罪的懲治與防范》 作者:吳大華,西苑出版社,1999;
[3]《犯罪現場勘查學教程》 作者沙貴君,群眾出版社,2008;
[4]《盜竊罪研究》作者:董玉庭,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