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云
摘 要:基于當前小學美術教學現狀,在課堂上進行“時代性”探索極有必要。為此需要多措并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借助現代科學技術進行教學,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社會熱點相結合,構建和諧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實踐教學,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
關鍵詞:美術課堂;時代性;小學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個領域只有緊跟時代的變化,才能促進自身的深入發展,在教育領域更是如此。一個有效的教學必須是將時代特色與學生實際相結合,才能促進學生的各方面發展。當前是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社會熱點傳播迅速,信息變化莫測,因此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時不僅要繼續遵循新課標改革的具體要求,繼續完善和創新教學手段,更要拋棄以往的粉筆、黑板加上口頭交流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如多媒體技術、網絡教學平臺等,轉變教學形態,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深入挖掘學生的興趣愛好、關注熱點等方面,從而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使其更符合學生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使學生最終能夠成為一個為時代所需要的優秀人才。
一、目前美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美術課堂教學中出現了許多問題,導致美術教學與時代要求嚴重脫軌,甚至背道而馳,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高。首先是部分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仍固守傳統的教學觀念,采取填鴨式的教育手段,將教材中的知識生硬地塞到學生的腦海里。這種典型的應試教育不僅使學生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更容易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厭煩心理,使小學美術教師的教學工作無法繼續開展下去。同時這也與當前社會提倡的素質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馳,不符合新課標改革的具體要求,是十分錯誤的教學模式。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教師卻對“信息化”缺乏真正的認識,即使學校有給每個班級配備一定的高新技術設備,但教師由于自身素養不足,無法很好地運用,甚至完全不會操作這些設備,這嚴重降低了小學美術教師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小學美術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過分依賴于教材中的固定內容進行課堂教學,而沒有將教材內容與社會熱點、學生實際聯合在一起,這就使教學內容變得簡單枯燥了,無法展現時代特色,也就無法引起學生感情的共鳴,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最終只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不利于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反過來也繼續增加了小學美術教師的教學時間與精力,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二、美術課堂教學中“時代性”探索的具體措施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的個人素養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學校方面要組織小學美術教師到專門的機構去學習最先進的教學知識,讓教師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學手段,能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美術課堂教學,快速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并能將其運用到日常教學中,更好地促進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必要時,學校還可以送部分教師到國外進行深度進修,與國際許多優秀教師進行互動,從而慢慢形成一套符合我國時代特性的現代教學模式。除了加強校內原有的教師隊伍建設外,小學還要對外招聘更多的美術人才,讓外聘人才與原有的教師隊伍互相影響,共同進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最終促進整個教師隊伍水平的綜合提高。當教師的個人水平提高后,學校方面更不能掉以輕心,要知道時代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因此學校要關注社會的日常動態,定期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檢查,當發現教師的教學模式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時,學校要對這部分教師進行二次培訓,從而使小學美術教師時刻保持著最好的工作狀態。
(二)借助現代科學技術進行教學
現代化科學技術是時代永恒不變的發展中心,因此小學美術教師為了不被時代所拋棄,也要借助現代科學技術進行美術課堂教學。目前比較普遍的教學技術就是多媒體技術了,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將課堂知識轉換成圖文、視頻、音樂等形式,使教學知識更具趣味性,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例如小學美術教師在教授有關“建筑藝術”這部分內容時,就可以先通過圖文的形式讓學生對教材有個基本的了解,然后教師可以再播放一段與之相適應的視頻及音頻,使學生在視覺與聽覺的雙重影響下對美術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選擇一個網絡教學平臺,在其中發布教學資源,這樣就可以使學生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同時學生通過網絡教學平臺還可以瀏覽與學習到最先進的教學知識,可以了解社會的熱點,從而既豐富了自己的知識量,也促進了自身各方面水平的發展。而教師借助現代科學技術也極大地節省了教學時間與精力。
(三)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社會熱點相結合
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時要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在立足教材內容的基礎上,與學生實際和社會熱點相結合,從而拓展與延伸小學美術的課堂教學內容。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時要調查學生的興趣愛好,并將其結合到課堂教學中,從而與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激發學生對美術知識的學習動力。例如小學美術教師在教授“對稱圖形”這部分知識時,可以將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并且符合對稱圖形這個特點的物品帶入課堂教學之中,例如肥皂盒、一次性水杯、毛巾等,學生對熟悉的事物,就能夠更深入地去思考問題,從而更好地理解教學知識。另外,小學美術教師還要將社會熱點適時地融入課堂教學之中,使課堂教學更具時代性。例如小學美術教師在教授有關動物的知識時,可以在教學中運用大熊貓這個長期性社會熱點進行教學的開展與延伸,這樣既使學生的思維模式能夠與時俱進,也能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水平。
(四)構建和諧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可以使教師的事半功倍,因此小學美術教師要努力構建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開展進一步的新型教學模式。當學生在學習中獲得一定成就時,教師要積極運用激勵性語言評價,例如教師在教授色彩運用的知識時,可以讓學生靈活運用色彩,進行畫畫,對待表現出色的小學生,可以采取“畫得不錯哦”“色彩搭配得很好”“繼續保持”等話語激勵對方,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使其愿意主動去學習,也為教師的深入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引導學生去學習美術知識,與此同時,小學美術教師還要關注學生們的日常生活,當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時,教師要積極運用美術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教師產生信任感與依賴感,更支持教師的教學工作。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更好地開展素質教育,跟隨時代而共同發展。
(五)加強實踐教學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越來越重視人們的實踐能力。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在保持原有的理論教學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在課堂之中進行手工剪紙、手工雕塑等實踐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之中就可以進行動手實踐,從而既提高了自己對美術的深入理解,也能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校園內進行采風,去深入了解校園的內部結構、人文風景等,然后再要求學生運用美術的相關知識,進行自由繪畫,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又能讓學生對美術知識二次復習。教師還可以借助學校等各方面的力量,定期組織外出實踐讓學生走出校園,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熱點與動態,從而既拓展了自己的眼界,接觸到不同的事物,也更能理解教師的教學思想。這時教師就可以在實踐中以某個社會熱點為繪畫主題,讓學生獨立創作出一幅繪畫作品。久而久之,就可以讓學生將美術知識與時代特色相結合,提高自身綜合素養,最終成為一名符合時代要求、具備核心素養的優秀學生。
(六)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
評價機制是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各方面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美術教師要參考社會、企業的評價、考核機制,與美術這門學科的教學特點相結合,建立一個具有時代特色、科學的、合理的綜合評價機制。小學美術教師要繼續開展期中考和期末考,通過考試來檢測學生的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然后教師還要常常布置實踐作業,檢驗學生的實踐能力。最后教師將學生的理論成績、實踐成績和學生的日常表現、進步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納入評價體系之中,給每個學生進行合理的評價。然后小學美術教師可以依據學生們的最后評價來建立獎懲制度。對待表現較為優異的學生,教師要予以一定的物質獎勵,可以是一些小零食、一本精美的筆記本或者是一套美術工具,讓學生得到最大的滿足;對待進步很快的學生,教師可以進行言語上的激勵,頒發進步獎狀等,讓這些學生可以更加努力地去學習;最后則是表現較差的學生,教師要在不傷及學生自尊的情況下對這部分學生進行適當的懲罰,比如教師可以與這部分學生進行嚴肅的討論,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三、結語
總之,在21世紀的今天,教育領域在各方面都發生了變化,而這些變化正是與時代特色所契合的,因此小學美術教師要順應時代的發展,采取各種教學手段,將時代發展的核心內容巧妙融入美術課堂教學之中,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從而克服目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使學生在生活和學習兩方面都有所進步,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參考文獻:
[1]高秀艷.中學美術鑒賞教學中時代性與生活化的滲透[J].山西青年,2016,(21).
[2]張冰.新課程背景下中學美術單元化研究型教學目標設計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6,(24).
[3]李靜.“匠”能出“新”:新時代下美術教師工匠精神與創新教學思維之路[J].美育學刊,2018,(1).
[4]艾斯納.藝術與心靈創造力[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