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青島晚報》頭版風格的變革為例,探索新媒體環境下紙媒的新聞、版面設計等實現轉型的得與失。
關鍵詞 新媒體;紙媒;變革;新聞轉型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20-0093-02
《青島晚報》在2018年的發展中,一方面優化報紙的版面和新聞質量,另一方面則開辟新媒體陣地,尋求新媒體環境下的新發展。
1 中國報紙行業的“寒冬論”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紙媒的寒冬在網絡的影響下,已經悄悄醞釀和發展多年,最終發生坍塌式下滑,實際上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2005年被傳媒界認為是“寒冬”的起點,北卡萊羅納州立大學的教授菲利普邁爾預測說:“如果現在報紙讀者的發展趨勢持續不明朗,到2044年,確切地說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報讀者將結賬走人。”這種如今看來也有點略顯武斷的說法,引起了較大爭論,雖有極端之嫌,但觀點的明確以及2017年前后的紙媒不樂觀形勢,讓媒體人不寒而栗。彼時有人說,2005年是標志性的一年,是互聯網與報紙關系的轉折年,這是比較委婉的說法,更直接的說法是:報紙走向衰落的標志性一年。基于成本和效率,互聯網和報紙之間,與當初由于有了蒸汽機車,馬車工人下崗的本質是一樣的。
廣告是報紙的主要收入來源,都市報廣告是受新媒體影響最大的“重災區”。2012—2016年中國報業廣告刊登額的降幅分別是7.3%、8.1%、18.3%、35.4%、38.7%。2016年的報紙廣告市場規模不足6年前的三成,與2011年比較,2016年的廣告刊登額降幅已達到72%,這組數據可謂觸目驚心。
2017年12月29日,星期五,2017年的最后一個工作日,在這一天傳出休刊、停刊消息的媒體竟有十多家。這些媒體包括:《渤海早報》《假日100》《采風報》《球迷》《北京娛樂信報》《臺州商報》《大別山晨報》《皖南晨刊》《無錫商報》《西涼晚刊》《白銀晚報》《西部開發報》《北部灣晨報》《重慶晨報·永川讀本》《上海譯報》等。同一時間,還有不少紙媒也在表示將縮減出版周期,以應對紙媒寒冬。這些現象的出現,都讓中國報紙行業的“寒冬論”,走向了更深處。
2 報紙頭版風格變革的優勢特點
報紙的頭版一直被認為是“臉面”,在報攤時代一直被認為是吸引讀者的關鍵。頭版的新聞標題是否搶眼、圖片是否有沖擊力、美術設計是否新穎,對報紙的銷售和新聞傳播都有重要意義。自2017年9月,《青島晚報》的頭版發生了一個明顯變化,傳統的設計風格中,頭版以新聞標題、導讀和新聞圖片為主。但《青島晚報》一改傳統,將一篇重點新聞的全文放在頭版上,并做著重突出,體現出“內容為王”的決心。這種現象在2017年的第四季度逐步形成固定的風格,并在2018年成為報紙排版和新聞傳播的定式,這種方式在青島的生活類報紙媒體中獨樹一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都市報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逐漸成為諸多報業集團的盈利主體,在報業集團的進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受到重創的同樣是都市報,有些都市報甚至已經成為報業集團的拖油瓶。在互聯網時代,都市報應該如何融入與融合新媒體變成了近幾年最大的課題。都市報以零售為主,所以其讀者結構更加多元,都市報讀者的平均年齡在40歲左右,男性讀者居多,多為已婚人士。他們認為都市報內容更加貼近生活,新聞報道及時且內容通俗易懂。因此,《青島晚報》的這些改變,也是圍繞這類讀者群體開始的。
頭版“植入”新聞稿件,讓報紙的臉面變得更加豐富,僅僅靠一個標題吸引讀者的時代已經遠去,能夠第一眼閱讀到最重點的新聞,對讀者的閱讀習慣來說,是一種很有決心的“迎合”,這讓很多不再有報紙閱讀習慣的群體,在看到報紙頭版時會產生閱讀的沖動。頭版的新聞稿件有長有短,長的稿件大約千字左右,短的稿件則僅二三百字,這與新聞特點和當天的頭版設計風格密切相關。以《青島晚報》2018年10月17日頭版為例,三篇稿件被認為具有較大的重要性,一是頭版頭條的《帶動時尚經濟,營造幸福城區》,二是替代新聞圖片的圖表《嚴重危害正常醫療秩序,失信行為責任人將被聯合懲戒》,三是刊登全文的社會新聞《紅漆涂鴉嶗山,是他干的》。圖表的色彩讓缺少主圖的頭版沒有失去視覺效果,社會新聞的選取則讓報紙充滿張力。可以說,這一天的報紙頭版具有非常好的視覺效果和新聞傳播效果,能夠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發揮出了頭版吸引讀者的積極作用。
3 避免頭版新聞的“同質化”
頭版“植入”新聞稿件的方式,也有一些突出的問題,主要出現在新聞稿件的質量和可讀性上,比如新聞“同質化”,這與報紙的新聞定位及頭版新聞編輯、美術編輯的綜合能力密切相關。
以2018年10月13日至15日的《青島晚報》頭版為例,全文刊登的新聞稿件都是時政新聞:《璀璨齊魯,陽光未來——第二十四屆省運會昨晚在青開幕》《第27屆青島國際沙灘節昨開幕》《首屆青島軍民融合技術創新成果展閉幕》,不難看出這三篇新聞稿件,都是青島市的大型活動,單獨看每一篇都很有吸引力,但連續三天都是同類型的新聞稿件,而不與頭版頭條的方式相互交叉使用,容易讓讀者產生閱讀疲勞,會產生“天天開幕或閉幕”的錯覺,影響了報紙在讀者心目中的創新水平。
這種面對大型活動等時政新聞而不假思索刊登的做法,本質上來說為報紙的頭版風格轉變,帶來了巨大的潛在風險。作為一種創新的新聞排版方式,它的優勢并不僅僅在于形式,“內容”在這里顯得更加關鍵,如果無法以內容取勝,那么在生活類報紙與新媒體的對比中,依然會處于下風,無法起到應有的吸引讀者回歸紙質閱讀的作用。
4 頭版新聞選取的原則探索
《青島晚報》頭版的風格轉變,很容易因為稿件選取的原因,形成閱讀劣勢。頭版應該刊登什么樣的新聞,不同的編輯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側重時政新聞,有的側重社會新聞,而一些體育、文娛新聞,也有足夠的分量安排在頭版位置。頭版全文刊登的新聞稿件,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進行選取:
一是同類型新聞不能連續刊登。比如區域性的大型活動、賽會等,容易引起讀者的抵觸心理。要將時政新聞、社會新聞、新聞調查索引、文娛新聞、體育新聞和國內、國際新聞相交叉,避免新聞同質化,讓頭版的新聞真正發揮出類似于頭版主圖的“新聞眼”功能。二是新聞要具有爆炸性、沖擊力。頭版全文刊登的新聞,不論篇幅大小,選取時應該以新聞的分量和質量為依據,根本目的是為了吸引讀者,體現當期報紙的核心,也彰顯出報紙的品位和定位。切忌刊登新聞報道的“規定項目”,以及常規性的發布稿件。三是要對新聞的內容和表現形式進行細致打磨。傳統媒體對新聞質量的要求較高,但頭版的特殊性對稿件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常規的新聞創作手法應該進行提升,以多樣化的寫法創作頭版新聞稿件,讓讀者獲得新聞閱讀的新鮮感,比如場景式新聞、圖表式新聞、對話式新聞等,用最親和的方式傳遞新聞內容,贏得讀者的青睞。四是要有將“小事”做成“大新聞”的意識。許多重大新聞都是從“小事”發展起來的,尤其在民生領域,很多不起眼的小消息,往往包含著復雜的新聞背景。因此,頭版全文刊登的重點新聞,不能僅僅是一篇新聞刊發便結束,要選擇具有探索性的線索進行挖掘,讓頭版成為好新聞、大新聞的起點。
5 結束語
生活類報紙目前處于比較艱難的發展階段,在缺乏外界投入的情況下,發揮內部的新聞力量讓報紙回歸到讀者面前,甚至吸引更多的年輕讀者,不僅要端正辦報的態度,更要有創新,既是形式的創新,也是內容的創新。《青島晚報》頭版變革是當前紙媒轉型的一個縮影,在新媒體環境下實現新的發展,還要依靠傳媒融合,實際上這種變革也應該與新媒體相結合,尤其在互動環節中,從報紙新聞轉向新媒體互動,再由互動回歸到內容閱讀,都是比較容易實現的手段。紙媒的“內容為王”,并非是簡單的依靠內容打動讀者,畢竟在內容呈現給讀者之前,還有新聞采寫、版面設計、報紙銷售等多個環節,報紙的發展既是內容之爭,更是營銷之爭。
參考文獻
[1]陳珂.當前企業新媒體的發展探索——以對“工匠精神”的宣傳為例[J].青年記者,2018(14):127-128.
[2]劉樂云.傳統紙媒塑造新媒體品牌的探索研究——以“紫金山新聞”客戶端為例[J].新媒體研究,2018(18):47-48.
[3]郭建忠.新媒體環境下做好傳媒融合的實踐探索[J].科技傳播,2018,10(13):28-29.
[4]劉玉彩.移動互聯網時代企業品牌傳播的轉型探究——兼論企業品牌傳播從業人員的媒介素養提升[J].中國商論,2017(27):57-58.
[5]陳珂,臧海亮,胡嚴文.“工匠精神”與青島知名企業品牌培育的研究[J].東方論壇,2018(4):12-17.
[6]謝寶全.新媒體環境下時政新聞編輯業務探討[J].新媒體研究,2018,4(2):83-84.
作者簡介:宋平艇,青島日報報業集團青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