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教學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點,學校重視人才的培養(yǎng),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新的課程改革更注重學生探究式學習,重視培養(yǎng)學生思考、探究的能力,習作課程也需要不斷改進,探索新的課堂模式。那么,如何開發(fā)習作課程資源是教師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探究式習作課程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探究等行為,將寫作方法與實踐相結合,提高自己的習作水平。探究式習作課程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激發(fā)學生對習作的興趣,讓學生在習作實踐中既獲得寫作技巧,又獲得樂趣,同時也突破教師對習作固有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探究式 習作課程 資源開發(fā)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0-0096-02
在語文教師教學過程中,有兩大難點:一是閱讀教學,二是作文教學。寫作是將自己的感情、思想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途徑,它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是展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標準。在應試教育的今天,寫作在語文考試中占較高的分數(shù),教師重視作文教學,重視教授寫作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然而,有些學生的作文則通篇使用記敘的手法寫作,表達方式單一;有些學生的作文論據(jù)不足,缺少素材來佐證論點。有些學生因為無法靈活運用寫作技巧、缺乏語言素材、對寫作缺乏熱情等原因,導致作文缺少靈魂,語言生硬。因此,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模式和方向,重視探究式習作課程的作用,不斷開發(fā)探究式習作課程資源,使學生表達真實情感,從生活中汲取素材,將技巧、理論、實踐相融合。
探究式習作課程運用到作文教學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求知欲,使學生更高效的掌握寫作技巧和方法。探究式習作課程資源隱藏在現(xiàn)實中,需要我們進行挖掘。
一、探究式習作課程要激發(fā)學生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也能不斷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育是崇高的,接受教育也必須是一個自主性的行為,但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頂著巨大的壓力接受教育,早已失去了對學習應有的興趣。同時,小學時期正是一個人釋放天性的時候,而玩正是每一個人不可缺少的天性,因此,小學時期的學生對“教科書式”的教學是無感的,課堂氣氛是單調的,甚至有些學生害怕寫作文。
習作是要學生從心底發(fā)掘感情,使他們心中有物,筆下生情,快樂寫作,從這可以看出探究式習作課程中需要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探究式習作課程重點在于“探究”,那么“探究”哪些內容對學生興趣有著直接的影響。對于小學生來說,想象力豐富,玩性也比較大,喜歡故事性強的課程內容,帶有神秘色彩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應該將發(fā)揮學生想象力融入到探究式教學中,只有這樣才能在習作探究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 “觀察與思維”這一單元中探究任務“袋子里藏著什么”,在這一探究活動中,每個孩子將會拿到別人的神秘袋子,但不能打開,請學生對這神秘的袋子進行觀察;然后推測袋子里裝著什么?還可以對袋子里的東西進行有趣的想象。這一單元的探究雖然是旨在鍛煉學生的觀察力,但是這種探究式方式可以使學生產生求知欲、勝負欲,對這一課程產生興趣。
二、探究式習作課程要提高閱讀能力
(一)提高仿寫能力
小學教學主要是以閱讀教學為主,小學教材中的文章語言優(yōu)美、論證充分,極具教學意味。仿寫是學習一門語言中詞語、句子的必經(jīng)之路,教師要指導學生閱讀,在閱讀中注意摘錄優(yōu)美詞句,教師也要教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在此基礎上,學生進行仿寫,從仿寫句子到仿寫整篇文章,然后逐漸掌握寫作方法。當然,仿寫不能機械地套入詞、句,要結合具體的語境更換語言方式或使用相同語意的詞、句,使文章表現(xiàn)完整、融洽。如 “議論”這一單元課程中的快樂閱讀環(huán)節(jié)推薦的是《寬容是美德》,之后在第三部分探究任務是“幸福是什么”,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jù)《寬容是美德》這篇文章進行仿寫,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語言上的分析,如議論的表達手法,并將這一手法運用到《寬容是美德》這篇文章中。
(二)提高想象能力
想象力是創(chuàng)作的基本要素,學生想象能力也是學生進行寫作的必備能力之一。“激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是《課標》賦予習作教學的新理念。學生在寫作時的想象力不僅僅是狹義上的想象,也指學生根據(jù)所提供的內容展開合理想象。如 “想象”這一單元中的第一環(huán)節(jié)閱讀課文童話故事《獅子和鹿》,用橫線畫出具有想象色彩的句子,學生可以通過其中的相關描寫想象出“水的倒影”、“鹿的角”、“鹿的腿”等,這里的想象是靜態(tài)的;在第二環(huán)節(jié)快樂閱讀推薦的是《小稻秧脫險記》,學生可以想象出“小稻草”從虛弱到茁壯成長,想象出“雜草”兇惡的神態(tài)和最后的消亡,學生可以學會對同一事物進行動態(tài)的想象。學生經(jīng)過這種方式的探究、思考、比較,可以深刻體會文章中想象手法的運用,并將想象力運用到寫作中。
(三)提高觀察與思維能力
寫作素材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羅蘭說過,“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通過觀察風景,人們可以將景物的“美”展現(xiàn)在作文中;通過觀察生活,人們可以將生活的“感”抒發(fā)到作文中;通過觀察人物,人們可以將人物的“德”謳歌在作文中。因此,教師在進行探究式習作課程教學時,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他們觀察的結果便是學生寫作的素材。思維能力控制著文章的框架,在寫作中我們的固有標準是“鳳頭、豬肚、豹尾”,但是,除了這一標準外,教師還要教導學生注意文章的邏輯性,注意因果聯(lián)系、遞進關系、轉折關系等。總之,觀察就是信息的輸入,而思維就是信息的加工。如 “觀察與思維”這一單元中的第一環(huán)節(jié)閱讀《找駱駝》一文,用波浪線畫出課文中有“觀察”的語句,體會觀察的重要性,并說明了思維也同樣重要。
三、探究式習作課程要促進學生交流
有些學生因為羞澀或者把習作當作“秘密”,不敢吐露自己的真實感受,但其實只有與同學交流,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鍛煉自己的思維,在寫作過程中也能文思泉涌。人們常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M瑢W之間在交流時可以清楚認知自己的不足,學習他人之長,也反思自己是否存在一樣的問題。“探究式”中的“探究”,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對問題進行相互探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教師在學生完成一系列探究環(huán)節(jié)后適機交流,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也可以讓學生相互學習。
四、探究式習作課程要掌握多種表達方式
五種表達方式分別是描寫、記敘、抒情、議論、說明,在學生
寫作過程中也應該靈活運用這五種表達方式,因而,學生需要熟練掌握這五種表達方式,才能將其運用于寫作之中,使文章文質兼美。探究式習作課程可以讓學生分別學習這五種表達方式,并且通過閱讀探究的環(huán)節(jié)對表達方式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再通過快樂閱讀的環(huán)節(jié)對兩篇文章進行對比,讓學生體會運用表達方式的技巧,最后是學生自由習作,這種探究式習作課程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對理論的掌握,將方法運用到習作中,提高習作水平。
五、小結
教師是學生寫作的引路人,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新的習作教學方式,使學生真正掌握寫作技巧,提高寫作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探究式習作課程資源無處不在,需要的是我們不斷根據(jù)課程設置出有益于學生的教學方式。探究式習作課程是要學生從閱讀、合作探究學習、自我思考中深化對作文的理解,從生活中獲取素材,讓學生真正心有所感,用真摯、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出來,使作文充滿質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真正做到傳道授業(yè)解惑,成為學生的指路明燈。
參考文獻:
[1]王琳琳.有效利用農村中學語文課程資源——堅決摒棄低效課堂資源的浪費[J].新課程:教研版,2013(4)
[2]鄧曉清.淺論農村中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09)
[3]齊軍.語文課程資源整合的意蘊及實施[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5)
作者簡介:
黃敏雯(1987年2月-),女,福建福州人,漢族,小學語文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