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蔚
【摘要】在初中數學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就必須要充分的現階段的數學教學課堂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充分了解學生興趣愛好、個性特點、數學水平等綜合情況之后,有針對性的對數學教學內容進行全面整合創新,充分利用先進的問題導學法來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究。這樣才能使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得到飛躍性的提升。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 初中數學 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0-0137-02
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出無疑是對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和學生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況下,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全新教育觀念,在數學課堂當中巧妙利用問題導學法的教學方式來以全面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自主能力。另外,教師必須要結合實際的數學教材科學合理的進行問題的設計和導入,在課堂上把握提問的最佳時機,通過趣味性和探究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利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引導學生系統化的進行相關的數學知識的學習。這樣才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和核心素養。
一、在初中數學教學當中科學合理的導入問題
在傳統數學教學過程中,大部分的教師都是單刀直入的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這樣往往很難使學生快速轉換學習思維,從而會使實際的數學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為此,教師就需要在教學開始之前深入的對數學教材進行分析的研究,巧妙的設置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數學問題,在課堂上以問題導入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具體的學習。這樣不僅能夠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同時也能夠為后續的初中數學教學的開展營造輕松活躍的教學氛圍。
例如,在進行“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設置導入問題:“今有雞兔同籠,從上看有35個頭,從下看有94只腳,籠子當中的雞和兔子分別是多少只?”。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對題目當作中重要數量關系進行分析,再根據兔子和雞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問題的深入思考,引導學生通過設未知數的方式來構建方程組:設兔子有y只,雞有x只。從而得出x+y=35 ①,2x+4y=94②,然后再讓學生通過交流和討論來解方程組,從而得出x=23, y=12,進而有效的解決雞兔同籠的數學問題。在學生對實際的教學內容產生了濃烈的興趣之后,教師在進一步的進行二元一次方程組相關知識的深入教學。
二、在初中數學教學當中巧妙把握提問的時機
教師還必須要對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提問環節進行有效的設計,利用巧妙的方式調動學生的數學課堂參與積極性之后,在最恰當的時機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這樣能夠使學生始終集中注意力聽講,進而引導學生層層深入、逐次遞進的引導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系統學習。在確保學生能夠快速的掌握數學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的情況之下,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能夠得到顯著提升。
例如,在進行“二次函數”的教學過程當中,為了能夠使學生快速理解和掌握該章節的知識,可以在了解學生的數學能力和知識掌握程度的情況之下來進行問題的設計。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對不同的二次函數學問題進行相關的分析,再對實際的解題過程進行系統的總結,這樣能夠全面加深學生對于二次函數的初步認識。此時,教師可以進一步把握時機提出“請同學們結合已學過的一次函數的相關知識,探討y=ax2+bx+c與x軸有不同交點時,y=0可能發生怎樣的變化?”的探究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或者以小組為單位的探究,并說一說自己對y=0的猜想。在了解學生的意見和看法之后,教師在對結合教材來進行二次函數的深入講解。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快速的理解于二次函數有關的概念,能夠使學生掌握求二次函數自變量的方法。
三、在初中數學教學當中科學的構建教學情景
雖然初中階段的學生本身具有一定的數學水平和學習能力,但受到自身綜合水平的限制,部分的學生仍然無法通過討論和自主思考的方式來深入的掌握和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為此,教師就必須要充分引進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以實際的教學內容和和學習要求為依據來為學生構建集生動、有趣、多變為一體的數學問題教學情景。充分利用新奇而富有代入感的方式來提出數學問題,不斷的引導學生在實際的數學場景之下對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和重點的探究。這樣不僅能夠有效的增加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同時也能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科學素養。
例如,在進行“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了解軸對稱的概念,然后再進一步的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呈現左右對稱或者上下對稱的精美圖案,并利用幻燈片的方式向學生這些圖案沿著不同方向對稱而產生的動態圖案。并讓學生思考“這些圖案有什么特點?”、“圖案之間的變化有什么規律?”,在學生了解和掌握軸對稱的概念之后,教師可以在向學生播放“利用復寫紙在折疊的紙上畫一個隨機的圖案”,或者“在折疊的紙上滴上一滴墨水”的視頻,并提出“得出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嗎?為什么?”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實際的利用相關的道具上進行操作,分別打開折疊的紙來觀察隨機圖形和墨跡的變化,并大膽說出自己的意見和猜想,并利用數學方法來進行相關的驗證。這樣能夠全面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最后,教師再進一步的進行軸對稱變換概念的總結和講解,從而能夠利用討論和實踐的方式使學生快速的掌握具有較強抽象性和復雜性的數學概念和知識。
四、在初中數學教學當中有效增加生活化問題
數學教材當中雖然包含了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的數學知識,但大部分的知識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存在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因此,在全面開展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根據數學教材來發掘豐富的生活化資源,不斷的探索數學課堂和學生生活之間的銜接點,有針對性的進行二者之間的有機整合。然后,以生活為基礎來進行相關的數學問題的設計和安排,引導學生在數學實踐和探究過程當中來掌握更多的理論性數學知識。
例如,在進行“相似三角形”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設置的問題:“樂樂福超市當中,一人乘坐自動扶梯向上運行14米,此時此人與地面的垂直距離為6米。如果這人繼續乘坐電動扶梯向上于繼續運行6米之后,此人在水平位置上前進了多少米?此人與地面的垂直距離是多少米?”。學生在實際生活當中都有與家長到超市購物乘自動扶梯的經歷,教師再根據此場景提出問題能夠最大限度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電動扶梯的情況構建直角三角形,再根據題目當中的數量關系,利用正弦和余弦表來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這樣不僅能夠全面的提升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概括的數學綜合思維能力,同時也能夠使學生掌握利用直角三角形銳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求解的方法和技巧。
在實際的開展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打過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思想和數學課程的禁錮,充分的將問題導學法融入到初中數學教學每個階段。教師需要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情況來科學合理的進行問題的設計,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構建問題情境,充分在數學可能增加相關的討論和探究的環節,引導學生在實際的問題下來進行數學知識的針對分析和深入探究。這樣不僅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數學主觀能動性,同時也能使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從而為在初中數學教學當中有效的運用問題導學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江.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7(78):113.
[2]周元慶.關于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少年,2017(14):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