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錦園小學 周靜云
在教學改革以及新課改的沖擊與洗禮下,各種新的教育理論、思想,各種新的教育教學模式、方法、技術、手段不斷涌進課堂,使我們的小學課堂教學整體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觀。課堂教學不再是一潭死水,而變得有生機和活力,教師已經由以往固守預設轉變為關注課堂教學中智慧的生成,然而從生成的結果來看,既有有效的生成,也有無效的生成。有效的生成可以使教學綻放火花,達到意想不到的結果,而無效的生成不但浪費寶貴的時間,甚至使學生形成了錯誤認識和理解,以至誤導孩子的一生。以當前的課程改革實踐為背景,結合部分教學案例的剖析,筆者認為當前課堂教學智慧的生成仍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有的教師機械片面地生成,具體而言,就是他們只關注知識和技能的生成,而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生成則忽略和弱化。有的教師只是形式上的生成,具體而言,就是盲目隨意生成,課堂中出現了師生之間假對話、假活動,課堂教學表面看似很活躍,實則毫無內容,學生不能做到理智思維的參與,這種生成是無效、毫無價值的。課堂教學智慧的生成途徑是課堂隨機生成,生成的過程是面對學生意想不到的提問,首先要判斷學生的問題是不是有價值,有價值則融入課堂教學中來,沒有價值則淡化問題。那么,課堂教學智慧是如何生成的呢?具體分析如下:
數學教學既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習慣,在現實背景中應用數學,又要主動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還要重視探究應用的活動過程,這就意味著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因此,我們應該善于利用小學生的學習心理來積極組織課堂教學,有效地開發課堂資源并進行篩選。課堂教學智慧的生成并非隨心所欲,需要教師預設課堂教學,即教師不但要對教學設計進行預設,同時要對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進行預設,每種情況如何處理,事先做出安排,形成具有彈性的方案,給學生留足思考空間,最后還要對教學結果進行預設,如教師完成了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學生獲得了預設性發展。比如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一節課時,學生基于已有的知識經驗,對于三角形有了一定的認識,教師在教學預設環節時,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概括總結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但對于三角形的具體概念,學生還需要更加深入地學習,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預設時對于是否是三角形進行判斷,讓學生有更深層次的思考,有效概括出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所以,在數學教學中,精心預設構建出充滿智慧的課堂,需要教師善于觀察和理解學生。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智慧的生成需要教師對課堂實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并及時做出判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一舉一動要做到心中有數,包括學生的表情、神態、動作。面對學生突如其來的提問、質疑、惡作劇,教師能夠及時判斷,辨別出其中有價值的東西,并迅速做出處理。如果學生的表現與本節教學目標相關,則迅速做出處理,及時調整為己所用;如果學生的表現與本節教學目標無關,則過濾掉,不予理睬。教師不但要觀察學生,對教師自身的教學失誤(教學設計、實施、評價等)、教學環境的突變等也應獨具慧眼,辨別出其中有價值的資源,隨機生成。例如《周長》中,學生提出要測量老師的腰圍,執教教師面對學生突如其來的問題,并沒有置之不理,而是迅速判斷與本節課教學目標是否相關,然后做出處理。教師以風趣幽默的方式將學生測量的重點拉回到了周長這節課來,學生能夠理解老師腰一周的長度就是腰圍,學生在生活中學會數學知識,課堂更加有效。教師在教學中敏銳捕捉學生的動態生成,及時判斷,體現了教師的課堂智慧。
課堂的互動生成具有“意外性”,在這樣的課堂上需要教師能夠抓住問題的實質,采取適時調整、隨機應變的措施來化解數學問題。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植樹問題時,我一改平時教學的方法,嘗試新的教法,比如讓學生自主探究,在合作交流中感受間隔數與棵數之間的關系。當學生得出在兩端都不栽的情況下,棵數=間隔數-1的結論時,教師抓住時機,隨機應變,學生能夠快速得出其實間隔數=棵數+1。在教學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植樹問題時,學生通過對比得出棵數=間隔數,其實也就是栽一棵樹一個間隔,栽一棵樹一個間隔,在發現規律中總結出棵數=間隔數。而在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中,學生對比得出多出一棵樹,所以棵數=間隔數+1。教師在課堂上及時組織教學,不僅化解了教學的矛盾,而且使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同時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促進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培養了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在相互爭論、補充、交流中尋找知識的答案,體會學習的樂趣。課堂上適時調整,隨機生成智慧,讓課堂更加飽滿。
特級教師于永正:“保持教育理性狀態的前提是群體具有反思能力,而名師就是處于反思的‘多震地帶’。”在教學中,我細心觀察了學習吃力、成績始終沒有較大進步的學生,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是一個努力、嘗試、多次失敗的過程。有些學生易于求成,怕失敗,又不敢面對失敗,部分學生經歷了多次失敗就降低了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知識的掌握也得不到進步。例如在《組合圖形的面積》這一課時,一開始讓學生直接觀察課件展示出如何計算出組合圖形的面積,但是教學效果卻不盡人意。經過一系列反思,參考多位老師的教學設計,我選擇讓學生多動手操作,通過割補法,一步一步地解答,動手的同時也動了腦,慢慢養成了吃苦耐勞的精神,鍛煉自身的意志力。經過一系列的訓練,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入,而且學生的不良習慣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通過改進工作方法和策略,從而產生新的思路和措施,使得課堂更加高效。教師在反思中不斷生成,與學生在課堂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數學課堂的預設和生成是互為補充、相輔相成的。課堂生成活動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動態生成是新課程教學的鮮明特征。我們要關注全體學生,讓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從而促進學生各方面都獲得成功的體驗。我們必須把“預設”和“生成”辯證和諧地融為一體,在課堂問題的“生成”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數學課堂成為學生個性發展、師生思維煥發生命活力的課堂,那么,我們的課堂將會永遠閃耀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