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晶
(大連藝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歌劇是一種以唱為主,結合相關劇情來開展表演的音樂表現形式。歌劇教學與聲樂教學之間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但是因為在我國高校中的聲樂教學起源較早,而歌劇教學在我國的起步較晚,所以聲樂教學經驗相較于歌劇教學較為成熟,所以當歌劇教學與聲樂教學相結合開展教學的時候,因為教學方法的不成熟,存在很多教學問題。因此有必要對高校聲樂歌劇教學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并對這些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
在當前高校聲樂歌劇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歌劇學習的時候,往往不會對音樂歌劇背景進行深刻的了解,這就使得很多學生在進行歌劇演唱的時候,不能將歌劇所要表達的情感完美的呈現出來。另外,學生在進行歌劇演繹的時候,教師沒有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音樂教學情境,對表演、舞臺表現以及情感滲透等教學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使得學生在表演過程中感情表達不到位,形體表現力缺失。對此,在高校聲樂歌劇教學中,教師應該針對這些方面的問題進行切實完善,使高校聲樂歌劇教學效率得到切實提高。
在進行歌劇演唱之前,要是學生拿到歌劇就直接演唱,不去對歌劇的主題背景進行了解,不管有多深的演唱功底,都不能將歌劇的真實情感以及精髓進行傳達,更不能打動觀眾。所以,在進行歌劇演唱之前,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歌劇主題背景進行有效的研究以及分析,對歌劇中人物的情感波動進行了解,對歌劇的主題思想進行了解。這樣一來,學生才能對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有所掌握,才能根據歌劇情節來進行演唱情感的調節。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對原著進行閱讀,因為國內外很多歌劇都是根據某小說進行改變而來的,在對原著進行閱讀的時候,能對歌劇的主題思想有所了解,才能深入歌劇的故事情節,才能對歌劇主題背景有所體會,對歌劇中主人公的個性特點有深刻的品味。比如,在《茶花女》這一歌劇的教授過程中,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教師應該先讓學生對小仲馬的《茶花女》進行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就能對這一故事情節有所了解。因為《茶花女》有跳躍性較強的故事情節,所以,在演唱的時候都用打斷的詠唱作為過門,要是演唱者對原著較為陌生,就難以對歌劇主題有準確的理解。所以,在聲樂歌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對聲樂歌劇的主題思想進行領會,使學生能對歌劇中的人物形象進行有效塑造。
在很多音樂歌劇中,人物感情沖突較為明顯。向《命運的力量》這一歌劇中的女主人公善良美麗,她一生追求美好的愛情,但是終其一生都沒有收獲愛情,還與家人反目。所以演唱者在演唱的時候需要有足夠大的呼吸流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該加強對學生呼吸以及氣息平穩性和持續性的訓練。教師可以采取快速音階的方法來訓練學生的呼吸,采用延長音來對學生的氣息進行訓練,采用跳音方式來對學生的音準進行訓練。除此之外,在進行歌劇演唱的時候,需要將情感進行表達,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對人物形象進行充分的理解,如在進行《命運的力量》中第四幕的演唱時,因為主人公有較為復雜的內心世界,體現的是對悲慘命運的哭訴以及對和平生活的向往。這一幕的演唱需要用舒緩的氣息結合激情的音調來對其進行演繹。
另外,在進行歌劇演唱的時候,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美聲唱法的訓練。不同的聲樂學派,其美聲唱法的表現力也較強。在進行歌劇演唱的時候,采用美聲唱法將其進行體現,能將旋律節奏進行特殊體現。所以,在對學生基本功進行訓練的時候,教師應該根據每位學生的嗓音條件來進行曲目的選擇。美聲唱法能將音樂旋律充分的表現出來,在訓練學生歌劇唱法的時候,也應該將美聲唱法融入其中,這樣既能實現教學目的,又能創造更美的聲腔造型色彩。比如,在進行《白毛女》歌劇的教學過程中,在演唱《十里風雪一片白》的時候,胸腔共鳴表現得較為突出,在細節上對情感進行處理,能將人物的苦難悲傷之情進行表現。這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發聲,將人物情感通過美聲唱腔來進行充分的演繹。
總而言之,要使高校聲樂歌劇教學得到完善,應該引導學生對歌劇主題背景進行了解,加強對學生實踐技巧的訓練,使聲樂歌劇教學全面滿足歌劇的發展需求,培養出能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香玉.高校聲樂歌劇教學問題及對策初探[J].中國民族博覽,2016,22∶70-71.
[2]王穎.中國民族歌劇實踐在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5,32(3)∶105-108.
[3]萬山紅.中國歌劇片段唱演融入綜合性大學音樂專業聲樂課教學的效能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09∶162-164.
[4]李盈,何麗君.走上舞臺的聲樂實踐性教學—歌劇排練對聲樂教學的實踐意義及啟示[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4,22∶10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