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山(中鐵十五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97)
鄭州至萬州鐵路站前工程河南段7標段方城框架中橋位于方城車站內,橋址里程DK228+965.90,橋身總長為46.80m。該鐵路橋涵主要用于車輛通行,雨季作為地表水排水通道,跨越規劃道路,橋址地勢平坦開闊,附近為農田,沿線村村通公路發達,交通便利。該橋孔跨布置為(14+16+14)m,凈高4.80m。全橋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原地面距橋基礎底面最大高程差為7.7m,線路左側為施工主便道,重載車輛行駛頻繁。基坑范圍內表層覆蓋粉質黏土,表層下為細砂和細圓礫石層,下層主要為含礫粉質黏土。地下水豐富,主要為第四孔隙潛水和弱承壓水,受地表河流及大氣降水補給,水量隨季節變化。基坑開挖時需針對基坑邊坡采用混凝土擋土墻作為臨時支護,滿足建設施工要求,同時保障施工安全。
根據現場調查情況,本工程雨季施工,降水量較大,地下水豐富,基坑土質具有膨脹性,遇水宜發生坍塌,基坑左側為施工主便道,活荷載較大,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1]。工作面開闊,基坑開挖深達7.7m,擬采用分級放坡開挖。根據土質情況,進行定量計算后,采用重力式擋土墻支護的防護方案。在定量計算中,根據試驗結果并結合反算參數及經驗,參數選取分別為:浮容重γ=19kN/m3,摩擦角φ=22.5°,黏聚力c=25kPa,活荷載q=59.3kPa,安全系數k=1.35。計算結果滿足擋土墻的抗傾覆穩定性要求。
對施工現場實地地下管線現狀進行探查,對地上和地下的妨礙施工線路進行整改。在施工區域開挖線外1.0m寬位置,設置1.2m高的防護柵欄,確保施工區域施工安全。按施工計劃安排施工人員和施工機械進入施工現場,進行技術、安全交底。
利用全站儀放出橋址平面位置和基礎開挖邊界線,每側比框架中橋基礎襟邊寬出4.5m,用白灰撒線,每層開挖前由固定的測量人員用全站儀精確測量,定出開挖邊樁并撒出開挖邊線。
采用“分層臺階接力法”, 按坡率1:0.25放坡開挖成型的施工方法。開挖順序為:先挖中槽再挖兩邊。開挖深度分為3層開挖,第1層開挖深2.3m,為保證機械在開挖下層土方的施工安全和邊坡坡面穩定,留置好臺階位置,臺階寬度不得小于1m。開挖中槽要按照先左后右的順序依次開挖。挖掘機直接開挖并裝車外運,基底開挖面以上0.3m的土方采用人工開挖,嚴格控制超挖并防止對基底擾動。基坑開挖完成后,在基坑的四周分別設置20cm×20cm矩形混凝土排水溝,在排水溝的匯水點設置50cm×50cm×80cm混凝土集水井,利用水泵將基坑內的積水排出坑外,在基坑以外設混凝土截水溝,將地表水引至指定位置。
擋土墻坡率采用1:0.25,一級擋土墻厚度0.8m,二級擋土墻厚0.5m,臺階厚0.3m。一級擋土墻中配置φ10cm泄水孔,泄水孔間距為3.0m,后置無紡布反濾層。擋土墻沿長度方向每隔15m設置一道縫寬2cm的貫通縫,縫內用瀝青麻筋填充。
1)本基坑開挖深度最大為7.7m,觀測頻率按照二級基坑考慮,擋土墻支護結構頂部水平位移預警值為:累計值55mm,變化速率12mm·d-1;頂部豎向位移預警值:累計值60mm,變化速率8mm·d-1;當監控值達到或超過預警值后,縮短監測周期,增加監測次數。
2)及時向設計人員提供監測數據及最終測試評價成果,以便進行分析及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
3)變形監測網的網點,設置基準點、工作基點和變形觀測點。基準點應選在變形影響區域外穩固可靠的位置設置3個基準點,選用擋土墻附近一級控制點作為基準點,他們的編號分別為JD1、JD2、JD3。工作基點的點位選在比較穩定、同時條件較好且方便使用的位置,基準點埋石制作,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基準點采用φ12鋼筋,水平位移基準點在鋼筋頂用鋼鋸鋸出十字線、垂直位移基準點采取將鋼筋頭打磨成圓弧形,造好標石到現場選點埋設,檢測期間,應定期檢查工作基點的穩定性。變形觀測點設置在每級擋土墻的墻頂位置及距擋土墻外邊緣1.0m的位置,對應設置,沿擋土墻支護方向,每隔5m于墻頂及擋墻外原地面分別設置一個觀測點,觀測標采用φ12鋼筋,并將鋼筋頭打磨成圓弧形,在圓弧位置上鋸十字線,此觀測點作為水平位移觀測點和垂直位移觀測點。在第一段擋土墻澆注拆模后,用電錘在擋墻頂鉆孔10cm深,將制作好的觀測點插入鉆孔內,并將其固定。
4)水平方向位移采用坐標測量,用全站儀進行觀測,監測點坐標中誤差根據擋土墻頂部水平位移報警值確定,坐標中誤差<3.0。垂直位移采用水準測量方法,監測點測站高差中誤差根據擋土墻豎向位移精度報警值確定,監測點測站高差中誤差<1.0[2]。
橋涵深基坑防護施工過程中,對施工人員進行相關培訓和安全教育,各工種熟悉操作規程及安全注意事項,必須佩戴安全防護用品保證安全生產,建立相關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應急預案,在現場配備專職安全管理人員。
鄭州至萬州鐵路河南段鐵路路段的橋涵深基坑防護施工方案的設計,不僅從技術層面保障橋涵的深基坑施工的安全進行,而且還從施工人員安全教育和安全施工制度上進行相應的方案設計,提出實際施工要求,有效解決了水文和地質對深基坑的影響,為今后深基坑防護工程施工提供相應的技術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