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俊
(運城學院音樂系,山西 運城 044000)
羅西尼是十九世紀上半葉非常具有影響力的歌劇作家,他在歌劇創作中非常注重人物情感的表達與人物形象的刻畫,而不會去刻意的追求描述外在事物的舞臺效果。筆者通過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了解到有關詠嘆調《美妙歌聲隨風飄蕩》的研究大多是在演唱技巧以及情感表達方面的研究,對于歌曲的結構以及旋律分析較少,因此,筆者通過了解其結構特點及旋律發展,分析作品中音樂與戲劇的結合,進而從作品本身對唱段進行深入的把握。
詠嘆調《美妙歌聲隨風飄蕩》結構為復二部曲式,作品采用E大調,3/4拍進行。作品的前奏部分共13小節,通過主調的主和弦開始進入,通過明朗的調性,為整首作品的明亮風格奠定了基礎,引子部分的進行主要是對作品進行了總體的概述,在和聲的進行上對屬到主進行了強調。
A樂段是一個典型的單二部曲式,由兩個樂段共同構成。第一樂段結構規整,由四個樂句組成,作品的主題在E大調上進行陳述。第二樂段為非方整性的樂段,由三個樂句組成,兩個樂段在結構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在音樂材料的使用上,第二樂段中依然延續了部分第一樂段中的材料,如:伴奏聲部所采用的柱式和弦以及對節奏旋律形式的延續,使兩個樂段在對比的同時又具有相對的統一性,在結構上也會更為完整。之后的間奏部分主要是為了之后的B樂段做鋪墊,在結構上起到一個過度的作用。
B樂段同樣為單二部結構,是由兩個樂段構成的復樂段,其中第一樂段由三個樂句構成,每一樂句由四個小節構成,其中第二樂句是第一樂句的模進進行,鋼琴的伴奏聲部主要以分解和弦的進行為主,與呈示部的柱式和弦形成了對比,下一樂段的篇幅有所增加,由五個樂句構成,同樣為非方整樂段,和聲的進行為主屬之間的交替。最后完滿終止于主和弦。
最后的尾聲部分有6小節,密集的十六分音符進行增加了旋律的喜劇色彩,最后收束在主調之上。
詠嘆調《美妙歌聲隨風飄蕩》的旋律優美流暢、委婉動人,節奏較為舒緩,旋律的總體發展與任務的性格特點非常契合,旋律中同音模進以及裝飾音、連音的使用都增強了音樂的戲劇性。通過對作品旋律的分析可以更好的幫助演唱者了解作品的創作特點。
引子部分的旋律中較多的采用了附點節奏,采用柱式和弦進行伴奏,為整首作品的進行奠定了基調。之后的A樂段中,延續了引子部分附點節奏的運用并使用三連音的進行,加上伴奏聲部柱式和弦的跳躍使用,增強了整體旋律的律動感。也使之與作品的主題“隨風飄蕩”更為契合,同時也顯示出羅西娜內心的愉悅。之后第二樂段的旋律與第一樂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進行上較多的采用了同音反復,伴奏聲部的進行開始帶有宣敘調的性質。雖然在旋律的發展上兩個樂段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對比,但第二樂段的創作中同樣采用了第一樂段的音樂材料,如伴奏聲部出現的柱式和弦以及三連音的使用等,在音樂的發展上兩個樂段之間同樣存在呼應。
間奏的旋律對于音樂素材的使用更為鮮明,旋律聲部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附點節奏和三連音,但是通過節拍的變化,速度的轉變,對之后旋律的發展做出了預示。
在B樂段中,樂句之間的模進進行以及變化重復豐富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兩個樂段之間在旋律的發展方面也有一定的對比,該樂段中突出了旋律的抒情性,通過三連音以及裝飾音的運用,使旋律更加豐富多變。之后旋律的伴奏音型開始轉變為柱式和弦,通過模進的形式與主旋律形成呼應。最后在歌曲的82/83兩個小節處,旋律音與伴奏音反向進行,旋律音最終落在主和弦的三音位置,形成了不完滿終止進行,之后樂段進行了一次重復,只是在結尾處的終止做了變化,節奏的發展也更為緊湊,最后旋律回歸主音完滿結束。
整首詠嘆調在音樂表達方面可分為兩個部分,前半部分是羅西娜的內心描寫,音樂的整體發展,以及旋律在節奏、速度方面的變化都隨著羅西娜內心的活動越來越激動,之后的隨著音樂的繼續發展一直到羅西娜樹立起克服困難的決心,情緒達到作品的高潮。
在詠嘆調的開始部分,就通過強有力的音樂渲染為羅西娜的出場做好的鋪墊,樂隊通過柱式和弦的運用,非常好的烘托出了羅西娜激動的內心情緒。隨著音區的升高以及跳進音程的加入,增強了角色的情緒表達。之后作曲家通過柔和的旋律線條以及不同類型的音型組合描繪出羅西娜性格中的活潑特點。前奏部分的音樂描寫對于羅西娜的出場是至關重要的,裝飾音以及附點節奏的頻繁運用,充分顯示出羅西娜內心對于美好愛情的向往。隨后音樂的發展隨著角色情緒的變化產生了戲劇性的轉變,因為羅西娜想到了監護人的可惡,主旋律的舒緩與樂隊的舒展結合在一起,契合旋律主題。之后樂隊又重新回到柱式和弦的伴奏形式,如歌的旋律表達了羅西娜對于情郎的思念與愛慕,她評價自己為善解人意的女孩,這與之后的旋律發展也是相呼應的。“啊,林多洛,我的情郎,我愿占據你的心房”,作曲家在這一樂句的演唱中對旋律做了力度標記,不僅顯示出旋律的情緒變化,重復的表達更加體現出羅西娜對伯爵深刻的愛,在角色的情感表達方面更強烈了。間奏部分的音樂不僅顯示出羅西娜機智多變的性格特點,同時也體現了羅西娜對自己充足的自信,與之后的演唱做了一定的鋪墊。
旋律中出現的快速的音符跑動將羅西娜這一角色的熱情、活潑刻畫的淋漓盡致,一直到最后的再現樂段,華彩的旋律以及裝飾音的交替出現都將羅西娜性格中的活潑呈現出來,羅西娜機智的性格得到完整的呈現,“我的手段千變萬化”的重復,表情她早已下定決心,并對自己的計劃非常自信,最后干凈利落的結束音就是羅西娜對于愛情的自信與堅定的最后體現。
綜上所述,整首作品在旋律、節奏方面都有著非常強烈的戲劇性,音樂跨度大,技巧性豐富也是該作品的特點所在。因此在該唱段的演唱中,對于羅西娜這一角色的形象塑造要緊扣歌劇中角色的情歌特點以及作品中的演唱要求。這樣才可以通過作品對角色形象的塑造,了解人物的情感發展與情緒表達。
對于歌劇中詠嘆調的演唱離不開對歌曲的理解與把握,對歌曲結構以及旋律的研究與分析是演唱的基礎,只有對歌曲的結構與旋律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才能更好的對歌曲進行演繹。羅西尼所創作的作品有其獨特的戲劇感染力,他在創作中非常注重音樂與戲劇的結合發展,不僅旋律流暢優美,而且生動感人。本文通過對作品結構以及旋律的分析,讓筆者了解羅西尼精湛創作技法的同時,更為聲樂演唱者提供了理論方面的指導與借鑒。通過對《美妙歌聲隨風飄蕩》音樂的分析,也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了解作品的藝術價值,細心體會作品的創作特點,并思考如何才能更好的完成作品的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