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雨春 王君輿
(吉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低音提琴是提琴家族中體積最大,并且發音最低的弓弦樂器。在樂隊之中,擔任音響支柱,是基本演奏的基礎。時至今日,低音提琴傳入中國已有百年之久。在提琴剛傳入中國的年代,人們對提琴的了解局限于它是演奏樂隊中的節奏樂器。是樂隊的伴奏工具,卻忽略了低音提琴在獨奏方面的重要能力。隨著我國整體經濟水平的發展,人們的生存問題得到極大解決,人們開始將目光從物質生活資料的獲取轉移到了精神生活的追求方面。人們也開始關注音樂領域,關注提琴家族中的每一位成員的特性和功能,對音樂演奏也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探討。現如今,低音提琴演奏越來越受到現代演奏大師的青睞,對低音提琴演奏的舞臺效果越來越予以高度的重視,低音提琴的舞臺位置被移居到了舞臺中央,它以一個全新的面貌來面對觀眾,這也在極大程度上提升了低音提琴舞臺演奏的專業化水平,促進了現代低音提琴演奏事業的發展。
所謂熟能生巧,勤加練習低音提琴的基礎性操作是提高實力和舞臺表演效果的有效方法。低音提琴最基礎性操作的是持琴姿勢,這是提琴入門式操作,也是比較難以把控的一個操作。由于個人習慣的不同,每個人持琴姿勢或多或少有一些差異,但總體來說,持琴姿勢是有一些規范可循的。首先,就是持琴者一定要保持高度的精神集中,高度的精神集中可以為持琴者營造一個獨立的個人空間,在那個空間里,持琴者根據外部空間環境和表演場合來把控表演的節奏。在這個過程中,一定不能使身體出現僵硬的狀態,身體是放松的,而精神是高度集中的,盡可能地將身體與低音提琴相融合為一體,達到琴為心動,琴體相融的境界。其次,要注意靈活運用手腕的力量,而不是過度地依賴手腕的力量,造成整個持琴狀態的不和諧。在平常的練習中,持琴者要注意鍛煉手腕的力量和靈活度,掌握手腕的轉動頻率與低音提琴的彈奏節奏保持一致,不能讓手腕毀了整體演奏效果。最后,還需要注意到手指在低音提琴演奏過程中的作用。有些人的手指靈活自如,且富有彈性,但有些人就不是如此。持琴者在練習演奏的過程中,需要多加練習手指的靈活度,以及手指和低音提琴的默契度。保證讓手指能夠在自然下垂的狀態中,與低音提琴進行親密接觸,這樣不僅能夠增強琴音的張力,也能增強舞臺審美效果。
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廣泛學習優秀表演者的舞臺演奏技巧也是增強低音提琴舞臺演奏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何為優秀的表演者?優秀的表演者一定是經過千錘百煉的,有足夠的舞臺表演經驗,最重要的是表演基礎功底扎實,能夠根據不同的舞臺要求靈活處理表演方式,能夠隨機應變,同時,對低音提琴表演有著自身獨到的見解,并孜孜不倦地探討低音提琴表演的真諦。相比較于過去,如今信息流通快,開放程度高,有許多機會可以學習其他低音提琴的舞臺表演。學習者需要保持一顆謙虛的心,對其他低音提琴的表演者保持尊重,認真學習他人之長,來彌補自身的短板。所謂當局者迷,有時候千百次的練習,不如一次觀摩他人現場表演來得實在,旁觀者清就是這個道理,人們或許在練習的時候很難發現自身的問題,但在觀看別人表演的時候便很容易就找到一些問題所在。練習者之間可以分享彼此的練習心得,多方交流與溝通,也能摩擦出一些有利于低音提琴演奏的火花。
情感是最能打動人心的東西,低音提琴表演也不例外。一個優秀的低音提琴演奏者必須要掌握演奏的情感渲染力和吸引力,適時調動觀眾的情緒,增強演奏的現場氣氛。低音提琴是聲音最為低沉的樂器,通過其聲音表達情感具有一定的難度,但其富有磁性的音色又為其增加了一定的情感色彩。演奏者在通過低音提琴傳達情感時必須要有高度的敏感性。但做到這些的前提是,低音提琴演奏者需要將自身情感與演奏曲目融于一體,演奏者需要在全面了解作品的基礎上,熟悉作品的內在情感,然后通過自身對作品內在情感的理解轉化為演奏的情感。在理解作品的過程中,演奏者不僅要注意到作品原始作者所處的歷史條件、生活背景、性格特點、思想情感等,還需要結合觀眾所處的時代,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作品。最重要的是,演奏者不能跟隨大流,人云亦云,要有獨自解讀作品的能力。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同一個演奏作品有不一樣的理解,演奏者通過自己的生活積累和情感反應對曲目進行針對性個性化的解讀,再運用合理的方式向觀眾傳達出一種獨特的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