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相宇
(江蘇省銅山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徐州 221116)
音樂是一種鮮活的語言,其通過對人們內心情感的直接抒發,來用更生動的方式打動人心。鋼琴作品中的情感也比其他藝術種類有更強有力的特點深入心靈。在當前我國不斷發展的經濟社會中,鋼琴作品的情感在教學中的運用可以體現在指導學生彈奏作品,并且逐步引導學生們發揮充分的音色以及想象力。對于音樂語匯的分析進一步深化,同時可以讓學生們能夠更為生動的感悟到樂曲的主題特點,塑造出具體的音樂形象。而為了可以最大限度的貼近作曲家所要表達的情感,在彈奏的過程中也不能憑借自身對音樂的想象,而應當從多角度來共同完成創新教學。
對于作曲家來說,鋼琴作品的情感與其所經歷的時代背景有深遠的影響。而不同的歷史時期也醞釀著對應的音樂作品。作曲家們所創作出來的鋼琴作品也很大一部分反映著當時的歷史。例如我國在抗日戰爭時期所創作出的《黃河》就是以抗日戰爭為歷史背景,將黃河作為我國中華民族革命斗爭的根據地,通過鋼琴曲的方式來歌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以及抗爭精神。不同的時期的不同經歷也讓作曲家的創作風格有所變化。因此要想對于中國鋼琴作品的情感在教學中應用分析,首先就需要對曲目的創作背景進行深入發掘和領悟。
優秀的鋼琴作品會吸引到眾多鋼琴演奏家進行演繹,而不同演奏家對于作品的領悟和體會也不同。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鋼琴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們傾聽先輩鋼琴演奏家的音響作品,可以讓學生們在學習音樂彈奏之前對于整體旋律有所把握,也可以在聆聽多位不同鋼琴藝術家的演奏之后感受到其間的差異,結合創作家和演奏家對于作品的情感把握,整體構建出自身對于音樂曲目的印象和架構。鋼琴的演奏也是在表演者整體理解和感受作曲家的感情基礎上,對于表演者情感的再次創造和提升。因此只有將音樂彈奏與作曲者的音樂感情相融合,才能夠在樂聲中想象以及聯想,在全身協調一致的配合之后可以和音樂融為一體,更為親近的了解前輩鋼琴演奏家演奏的感情特點,讓自身彈奏出的音樂更具有鮮活生命力。
對于教學工作者來說,對于部分作曲家沒有投提供創作意圖的曲目教學則可以采用“音樂聯想”教學的方式。由于眾多的音樂家在情感表達方面都有較為深入的研究。我國音樂家周海宏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將音樂中的情緒進行積極和消極的劃分。表現積極和消極的音樂情緒也多有不同。例如表達積極情緒的詞語包括活潑、興奮、歡快等等,而表現消極情緒的詞語有悲傷、壓抑、困惑等。通過樂譜的具體提示以及旋律,帶領學生們對樂曲中的曲譜進行分析。當進一步確定了適當的深入教學方向之后,可以帶領學生們在琴鍵上進一步實驗,讓學生們親身操作,開展想象來表現情感的音色。通過這樣的練習才能夠更快的通過音樂來理解其他鋼琴作品中的情感,表達自身的情感。
鋼琴演奏是需要演奏者全身心投入進去的過程。因此在演奏的過程中除了需要控制旋律和節奏之外,也需要時刻注意色彩的明暗交替以及虛實對應。并且全身不同部位需要一定的協調,才能夠更好的控制鋼琴作品演奏中的旋律、節奏以及音量的變化。而在不同力度上進行彈奏時就會彈奏出不同情感色彩的干親作品。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們調節手臂、手腕以及手指的力量,力量也要從背部到肩部、肘部直到指間,將全身的力量高度計中。同時在彈奏的過程中不斷重復創作者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結合當前新時代背景和自身的經歷來進行彈奏,賦予音樂更為悠遠綿長的氣息。手臂和手指的迅速動作也讓音樂形象和音色對比更為鮮明。腿部、腰部和肩部的搭配則可以讓音樂的形象構建更為氣勢磅礴。所以如果想要更為準確和靈活的表達作曲家的音樂情感,就需要引導學生們在彈奏過程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在自身鋼琴演奏技巧更為嫻熟之后則可以更為深入、貼近的了解鋼琴作品的情感。
鋼琴作品的情感在教學中的運用主要體現在指導學生彈奏作品、引導學生們發揮自身的音色、發散思維和想象力等方面。因此對于音樂語匯的分析進一步深化可以讓學生們能夠更為生動的感悟到樂曲的主題特點,塑造出具體的音樂形象。新時代背景下我國鋼琴作品中的情感也比其他藝術種類有更強有力的特點深入心靈。對于教學工作者來說,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將音樂中的情緒進行積極和消極的劃分,將音樂彈奏與作曲者的音樂感情相融合,在音樂彈奏中發散想象,通過全身協調一致的配合來和音樂融為一體,選用不同情感的音樂來對學生進行針對教學,用更生動的方式吸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