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宇
(東北大學,遼寧 沈陽 110819)
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在其一生中對鋼琴協奏曲這個體裁情有獨鐘。莫扎特為鋼琴寫了27首鋼琴協奏曲。在整體作品數量和質量上來看,莫扎特鋼琴協奏曲是僅次于歌劇的創作形式,其新鮮的音樂內容精巧的構思獲得了鋼琴家的好感,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也毫無疑問成為了所有鋼琴家的保留曲目之一。
莫扎特早期鋼琴協奏曲大多指莫扎特在薩爾斯堡時期(即1765年-1782年)所創作的鋼琴協奏曲,這其中既包括莫扎特改編約翰·克里斯蒂安·巴赫的三首鍵盤奏鳴曲,也包括后來的4首改編自C.P.E巴赫等人的奏鳴曲(即KV37,KV39——KV41),以及KV175、KV238、KV242、KV246、KV271以及KV365這幾首原創鋼琴協奏曲。本文中主要涉及的是這幾首原創鋼琴協奏曲。
早期協奏曲除了KV271屬于莫扎特的著名鋼琴協奏曲以外,其他的幾首作品無論是在名氣上還是大家涉獵的情況上都要差一些。這幾首作品也許并不算是特別成熟和個性鮮明,但是這幾首協奏曲(除KV271外)在音樂和技術難度上都不太大,這也是莫扎特在創作過程中對于演奏對象的考量,例如KV246 C大調鋼琴協奏曲被認定莫扎特出于一定的教學目的而創作的鋼琴協奏曲,也是莫扎特最簡單的鋼琴協奏曲。從調性上來看,C大調在識譜和理解上也要容易得多。早期協奏曲中還包括為三架鋼琴而作的鋼琴協奏曲和為兩架鋼琴而作的鋼琴協奏曲,適合作為基礎鋼琴室內樂的訓練。從樂團編制上來看,除了KV175較特殊以外,其他的協奏曲都是典型的莫扎特早期協奏曲編制,即兩支雙簧管(有時慢樂章還有兩支長笛)、兩支圓號和弦樂部分,這也是較為容易組成的樂隊編制,非常適合用于演奏實踐。
莫扎特早期鋼琴協奏曲在整體音樂質量上還是很高的,這些協奏曲中依然顯現著莫扎特流暢明快的音樂特征,其中KV175 D大調協奏曲的末樂章是用奏鳴曲式寫成的,這屬于較為特殊的情況,莫扎特后來為這首協奏曲寫了一首回旋曲(但是卻是變奏曲式)的末樂章,但是筆者從音樂的統一性上依然推薦大家演奏原來的第三樂章,事實上很多鋼琴家都將那首回旋曲當作獨立的曲目來演奏。
KV271降E大調是其中質量最高的,從技術難度上來說也較為艱難的,從整體音樂對比來看,這首協奏曲很像一些后期的協奏曲,在大調的協奏曲中,莫扎特創作了一個小調的第二樂章,與第一樂章的明朗和第三樂章的歡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且這首作品在開頭的鋼琴與樂隊的呼應也非常有特點,堪稱當時獨一無二的寫法。KV238在音樂上也非常有特點,其中慢樂章有較強的浪漫主義氣質,特別是慢樂章中莫扎特用兩支長笛替換了雙簧管,在音色上非常有特點。
從結構上來說,早期作品的音樂結構還有調性變化都沒有晚期那么復雜,甚至可以作為和聲分析與曲式分析的練習,從而更好的利用對結構的理解來對音樂進行處理。
莫扎特的早期作品中,大多顯現了一個有趣的情況:這位天才掌握了太多的技術要素,因此作品中使用的音符顯得比后期作品多一些。比如KV271降E大調鋼琴協奏曲,這首作品顯得音符特別多,因此這首作品技術難度較高,而在音樂上,這首作品充滿了靈動的樂思,并有較強的音樂對比,是對技術和音樂兩方面都不可多得的訓練材料。
對于鋼琴演奏技術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選擇KV246開啟對莫扎特鋼琴協奏曲的學習,這首作品中既沒有復雜的左手跑動和雙手跑動也沒有雙音的進行,但是對于基本的阿爾貝蒂低音和一定形式的跑動還有一定要求的,莫扎特為第一樂章中所創作的三段華彩在長度和難度都非常克制,而在第二樂章的華彩中出現了一些雙手同向進行的跑動,由于速度較慢,對于學生雙手進行是非常有益的訓練方式。
而對于小型樂隊來說,莫扎特早期的鋼琴協奏曲除了KV175需要的編制較大以外,其余的都是雙簧管(長笛)+圓號的形式,對于樂隊的訓練也是極好的材料。這些作品幾乎涵蓋了所有莫扎特所需要的音樂素材形式,無論是跑動、琶音還是長音進行都可以作為學習莫扎特其他樂隊作品的基礎,且對于學生的耳朵與配合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能夠對學生的音準和配合提出較高的要求。
莫扎特的早期鋼琴協奏曲可以應用于鋼琴基礎教學和樂隊基礎教學,適合有一定演奏能力的專業鋼琴學生和專業、半專業學生樂團學習,積累學習莫扎特中晚期協奏曲和交響曲的技術和音樂能力;也可以當作業余學生基礎教學中的練習材料,并可以當作室內樂和樂隊訓練的材料。希望能有更多的教師朋友們把它應用到教學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