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射陽縣阜余小學 周名俊
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知識與能力培訓,這是教學質量新標準要求。實際教學中,老師要采用科學防范,引導學生牢固掌握數學知識,打好基礎的同時,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老師是學生的鏡子,言行舉止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老師要善于利用規范化標準數據語言開展教學,在聽課的同時,體會簡潔、概括及精煉的數學語言魅力。老師所用的教學語,體現的是一種語言表達能力,更是對學生數學語言實施的一種現實教育。當然,學生理解與學習能力有很大區別,與成年人思維與理解能力不同,且同學之間更是不同,在實際教學中,老師要針對這種差異合理選擇教學策略。教學中采用規范化標準數學語言,深入研究教材內容,將數學知識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融為一體。老師不但要注意在日常課堂教學中,采用簡單明了、精煉概括的語言,還要指導學生在相互學習與交流中,通過最簡單有效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觀點。比如在《平行四邊形初步認識》章節內容教學中,教材首先為學生呈現了我國古代建筑中出現的幾何圖案,隨后提問,讓學生發現三條邊、四條邊及五條邊分別構成的圖形是什么……學生歸納與尋找過程中,老師要借助簡單明了的數學語言為學生講解什么是四邊形,以此引申出其概念,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記憶。要注意整個教學活動的節奏,增強學生思考意識。
小學低年級階段,因孩子年齡小,公眾場合獨立表達觀點的機會不多,且低年級學生天真活潑,處于相對放松的環境中,就會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感覺。身處寬松環境中,學生能夠暢所欲言,無所不談。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老師要對學生進行多鼓勵與表揚,不能急于評價學生答案的對錯,而是為學生營造寬松愉悅的表達環境。比如在《10的分與合》知識復習中,老師可結合學生年齡發展特點,為學生設計“找朋友”的游戲活動。每位學生獲得一張寫有阿拉伯數字的卡片,老師請其中一位學生上臺展示自己手中卡片的數字,臺下拿有可以合成10的數字卡片的所有學生上講臺,并講述“10可以分成幾和幾,幾和幾又可以合成10”。因同時有幾名學生會拿到數字相同的卡片,可以先設計正確講述10的分與合的學生獲勝環節,否則其他持有此數字卡片的同學繼續發言表述,以此類推。這種教學活動,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更愿意主動用準確語言表述自己的觀點。
數學是語言的一種,語言學習與閱讀密切相關。小學低年級階段,因學生年齡小,識字量有限,課外數學報紙、雜志等讀物閱讀不切實際,因而會讀、正確理解題目意思顯得尤為重要。當然,對低年級學生而言,文本閱讀能力提升對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作用,不單體現在課后練習題閱讀過程中,還要注意課堂教材的閱讀。在數學知識學習中,課本是數學基礎知識的載體,是很多專家與一線老師共同努力的結果。低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要以文本閱讀為基礎。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老師要重視文本閱讀,引導學生體會怎樣利用語言完整的描述數學信息,怎樣結合主題圖提出簡單、科學及指向性強的數學問題。另外,課堂小結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點綴,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學生對數學語言學習的重要環節,能夠引導學生如何選用數學語言,對數學概念、性質、特點及規律進行準確描述。低年級階段,學生自律性差,課堂教學快要結束時,學生更是難以集中注意力,而此環節學生更要通過準確、規范及嚴謹的數學語言進行描述,不能胡亂表達,確保學生真正從生活向數學語言過度。比如在《10的分與合》章節知識中,要求學生準確表述不同分合情況,做到不重復與不遺漏,深入體會總數相同情況下,一個量逐次增加,另一量就會相應減少。所以,有效的課堂小結能夠促使學生理順所學數學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與思維品質,自身數學知識表述能力得到鍛煉,體會科學與嚴謹的數學語言的魅力,為完美的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提供保障。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充分體驗思考、交流與學習的過程,幫助學生采用簡單明了的數學語言準確理解并掌握所學數學知識。通過一定的訓練,使得學生思維能力得到提高,思維更加靈活,加強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為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