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門峽靈寶市第一初級中學 陳松枝
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性階段,既承接和延展了對小學的教學內容,又為高中階段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初中數學知識和內容的難度增大,理論知識越來越抽象,導致許多學生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越來越力不從心。有效的作業訓練能夠檢測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但是傳統的教學方式下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模式,既不能提升基礎好的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會使基礎差的同學產生挫敗感。因此,將初中數學作業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能力進行分層設計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使每一個階層的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滿足,也利于提升班級整體的數學成績。下面筆者就初中數學作業如何進行分層設計和落實進行淺析。
現在的教學原則更注重因材施教,根據這一理念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初中數學理論知識的抽象和復雜性使得學生難以真正理解和掌握,將不同難度、不同內容的數學作業根據學生能力以及實際的學習需求布置下去,教師可以從各種角度、各個方面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從而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重點,也可以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能力進行鍛煉。因此,將數學作業進行分層設計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最大程度上發揮自身的潛能,全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循序漸進地掌握全部初中數學知識。同時教師在通過作業分層的設計中也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對學生有全面且深刻的了解,提升初中數學教學的質量。
作業分層設計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這種理念代表著素質教育的方向,代表著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是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的一種理念。因此,作為教師,首先要從思想上認同這種教育理念。教育本身就是一個開放的、變化的體系,作為教師,要不斷學習,要有開放的胸懷,要用心去吸收、接納并實踐新的教育理念,所以筆者認為,初中數學教師要想有效開展作業分層設計,首先需要從思想上認同并接受這種教學理念,因為只有認同才會實踐。此外,與統一作業不同的是,對作業進行分層設計,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教師可能會很累,他們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學生,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去設計作業,這就需要教師有堅持和付出的精神。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一些教師雖然思想上認同作業分層設計的理念,但是往往堅持不下去,總是強調時間不夠、精力不夠。因此,筆者認為,教師既然認可作業分層設計的理念,就要勇敢地堅持下去,可能一開始確實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慢慢地便會掌握規律、得心應手,作業分層設計的效果也會逐步顯現。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初中數學作業的布置往往采用統一的標準,全體學生都要完成同樣的作業任務。究其原因還是數學教師對學生能力了解的不夠透徹。因此要將初中數學作業的分層設計落到實處,首要工作就是要對學生的數學基礎、能力、特點有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明確分層的基本方向。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采用各種方式對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例如,在開學之初進行摸底測驗,對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有大致了解;或者可以教學的過程中定期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測驗,比如每個單元結束后進行一次測驗,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的變化;教師也能通過課堂提問環節,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通過各種方式對學生基本學習情況有了解后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對數學作業合理分層,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
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學家孔子的教育理念便是“因材施教”,即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來授予他們不用的知識,可以讓學生切合自己的能力和實際情況完成對知識的學習,達到理想的成績。對與初中數學作業的分層設計也可以運用這一理念。首先,在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和學習情況、學習能力后,根據他們的能力和表現,將學生分為優、中、差三類,對不同類別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標準,讓他們完成不同難度的題目。例如,對布置勾股定理部分的作業時,對優類學生要求他們掌握勾股定理的原理,并能運用原理熟練計算,解決勾股定理的拓展性問題;對中類學生要求他們基本理解勾股定理,能夠基本運用原理解題;對差類學生,要求他們對原理有基本理解,對該題型能做到基本的識別。其次,教師也要對作業的難度進行分層,對于學習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布置難度較大的作業,使他們能夠得到有效的思維鍛煉,產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對于學習能力和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布置相對簡單容易的作業,讓他們不至于有挫敗感,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最后,教師還要對作業量進行分層,準確把握作業量,在不給學生增加過多學習壓力的基礎上起到作業的課后鞏固作用。對基礎較好的學生適當的增加作業量,使其在不斷解題過程中積累經驗,對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則適當減少其作業量,讓他們有更多時間理解和消化基礎知識。
將數學作業的分層設計落實到教學實踐中不是只將作業布置下去就完成了教學任務,還需要教師及時地對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進行講解和評價,并將結果進行總結反饋,為后續的教學任務提供方向,以便更好地對作業分層設計進行調整和完善。因此,數學教師要對學生的評價也要做到分層,對優類學生的作業評價時要嚴格要求,提出更高的標準,要求他們在答對的基礎書寫工整等等;對于差類學生則要放低標準,給予他們犯錯和修改的機會,對他們的閃光點及時予以充分肯定,增加其自信心和答題熱情。例如,在布置“降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這一課程的作業時,優等生答出三種解題方法并全部答對時才給予充分肯定,中等生答出其中兩種解法才給予充分認可,差生只要答出一種解法就給予他們充分的表揚。只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做到寬嚴相濟,才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從作業中得到鞏固和提升。
事物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學生的能力和學習情況也是隨著學習的深入來變化的。教師要深刻且清晰地認識到分層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根據學生能力和特點來進行的數學作業分層設計也要及時調整。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通常會有有一些學生基礎不好,學習成績差,但通過后期的不懈努力,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逐步提高了學習成績;還有一些學生開始時數學成績好,學習能力強,但受其他因素的影響逐漸分心,學習成績大不如前。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數學作業的完成,并及時對學習情況和作業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和反饋,關注并明確學生學習情況的發展變化,根據這些變化將原有的分層設計進行適當的調整,重新對學生學習能力的等級進行劃分和歸類,對于學習進步的學生給予升級,學習退步的學生給予降級,從而給他們布置最適合的作業,當然,在升級和降級時,要與學生進行溝通,讓學生明白這么做的意義。作為老師,只有積極對學生分層進行及時調整,才能保證作業分層設計的效果。
總而言之,將初中數學作業進行分層設計不僅是創新教學理念的產物,也是新課改的必然成果。初中數學教師要充分轉變教學觀念,通過全面深入了解學生學習能力,據此進行作業的合理分層,并對學生的作業情況進行分層評價這幾個方面,將作業分層設計全面落實到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學生的潛力,鞏固學習成果,提高數學的學習成績,從而使數學的教學質量得到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