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莉
(武漢學院,湖北 武漢 430212)
2014年9月,習近平在北師大進行師生座談會時指出,要培養學養高、教風正的教師隊伍要加強師德綜合素質強化職業道德素養。民辦高校的輔導員是連接學生群體的關鍵,提升民辦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修養能力,有助于促進我國民辦院校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滿足社會發展對民辦院校教育的需求。
(一)民辦院校輔導員認同感不足,職業道德意識淡薄。大部分民辦院校輔導員認為自己的工作只是謀生的手段,民辦院校的學生相比公辦院校的學生在學習自主性上會差一點,民辦院校的學生更加追求全人發展教育,輔導員在事務性的工作上需要付出更多,相對來說在學術意識上就淡薄些。如此一來,民辦院校輔導員在處理日常學生事務工作上,往往很快就會喪失工作熱情。
(二)民辦院校輔導員待遇較差,職業道德行為的敷衍。民辦院校輔導員的報酬相對來說也較少,再加上職業道德意識淡薄,許多輔導員為了獲取更多的報酬在外兼職、創業或做微商等。由此他們在自己的本職日常事務工作和教學上,精力不足,例如與學生談心談話走過場,很多時候只指揮班干部,有些學生一學期只見過輔導員一兩次,更多在充當“客服”的角色,只在班級群轉發消息。
(三)民辦院校輔導員自身教育基礎較差,職業道德精神缺失。近些年,民辦院校發展較快,民辦院校的設施及師資隊伍需求較大,導致很多民辦院校輔導員自身教育先天不足就直接進校工作,造成很多輔導員理論儲備不足,政治素質不高,在職業道德精神等方面落后于時代的要求。重表面功夫,輕實際育人教育。
(一)樹立典型,發揮激勵作用,增強輔導員的認同感。2016年習近平同志在近平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另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也有明確規定: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1]國家亦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強調加強師德建設,防止師德滑坡。輔導員作為民辦高校老師隊伍中的重要部分,對這一群體需要更多的關懷。所以社會和學校可以充分利用教師節,或各種活動中,選出一批職業道德高尚的老師做為典型,通過校園廣播、網絡、校報、外界媒體等大力進行宣傳,弘揚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以起到激勵、示范、帶動作用。提高民辦高校輔導員對教育的崇高事業和所工作的價值的認知。
(二)深化改革,實施科學性績效考核,提高輔導員的各項待遇。目前所有高校的考核方式多是注重學科建設和科研方面,而考核的結果與職稱、薪酬、個人發展等掛鉤,民辦高校輔導員的績效考核也是參照教師標準實施,許多民辦高校輔導員科研能力有限,所以相對來說對輔導員職業產生了倦怠,因此更加不會主動追求職業修養的提高。教育部在2015年12月公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中期評估結果明確提出,將改革績效工資政策,大幅度提升老師工資績效部分的比例。為績效工資分配能夠更精準的體現輔導員工作業績,提高輔導員待遇。所以在輔導員績效考核方面應內化作為教育者的基本素質。學校應建立相對統一、穩定的輔導員職業道德規范,這種職業道德規范就是底線,如果在道德修養方面出現問題在績效考核方面應一票否決制,其它科研業績、教學和行政工作都應不再參評。并設立“退出機制”,嚴重者應退出教師隊伍。另外,需建立完善的師德獎勵制度,對于師德突出者應進行公開表彰和獎勵,不僅有榮譽稱號,也應給予一定的物資獎勵。
(三)健全完善職業道德培訓教育,提升職業道德精神。所有高校都是將師德擺在教師的首位,是貫穿整個職業生涯的全過程,輔導員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只有自己堅持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地學習最前沿的科學知識,才能更好的教育學生。在工作中學習,這也是職業道德規范的必然要求。民辦高校可以建立模范庫,把師德強、育人棒的典范老師請進學校,用他們的真實事跡詮釋職業道德精神。職業道德建設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民辦院校外出培訓經費相對較少,可以學校組織本校優秀教師一起相互學習和討論高校輔導員的相關政策文件。舉辦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形式,提升職業道德精神,幫助民辦高校輔導員樹立科學的職業道德觀念,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實現民辦高校輔導員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鄧小平同志曾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2]習近平也曾說到“老師是學生道德修養的鏡子。”說到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中國夢是需要青年一代,而教導好青年一代的老師是重中之重,一位德高望重的好老師才是一所學校的榮耀。2017年發布的《中國民辦本科教育質量報告》數據顯示,民辦高校占比全國本科高校超三成。因此提高民辦院校輔導員職業道德修養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必然要求。
[1]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文件匯編[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28.
[2]鄧小平文選[M].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