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照宇
(湖北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臨床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5)
自從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還是以課堂教育為主,少數(shù)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會有社會實踐部分,但是很多地區(qū)都沒有條件進行課堂以外的教育?;旧鲜遣捎霉噍敒橹鞯哪J剑@種教育方式收效甚微。但是這種課堂教育模式曾經在我國特定時期發(fā)揮了重大作用,為我國培育了很多思想素質高的人才。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單一的教學模式不能夠再滿足我國現(xiàn)階段的發(fā)展。
我國大學生數(shù)量很大,其中會有一部分人因為自身心理原因產生一些問題,比如說室友之間的矛盾、師生之間的矛盾等,甚至出現(xiàn)輕生等一些極端行為。這都是心理健康問題的一種體現(xiàn),更為嚴重的是在近些年的新聞報道中,不斷出現(xiàn)學生傷害他人等一些惡性事件,這都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大學生的思想健康教育問題急需解決。
我國政府也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規(guī)定了高校要按照學生的個人特點,幫助大學生心理品質的建設,保障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有一個安全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特別是輔導員應當多多與學生溝通,為學生制定心理健康計劃,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素質,這關乎到為我國培育人才的重要戰(zhàn)略,因此這項任務是十分重要的,各級單位都應當引起重視。
人是一種高級的動物,會隨著外界的環(huán)境變化出現(xiàn)情緒波動。與高中時代不同,進入大學后,大學生基本都要遠離家鄉(xiāng)與親人,他們需要自己面對一切生活學習中的問題。有部分學生在之前的人生中,父母家人無微不至的關心導致學生的自立性不是很好,突然到了陌生的環(huán)境,往往無法適應。
在當前及今后,大學生仍然以在學校期間的學習為主,高校教職員工在學生在校期間發(fā)揮著重要育人作用。首先,應當對大學教職人員進行思想行為考核,只有滿足各項要求的教師才能勝任在校教學,同時,教師應當有一定的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容易接受,且不產生反感,強化育人意識。特別是在課堂上,應當積極向學生傳遞馬克思主義理論,首先學生要對馬克思主義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并且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解決問題。
在學校層面,高校管理者首先就要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學生只有擁有健康的心理,才會對這個世界充滿希望和憧憬,從而開展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教育的目的不僅是引導學生學習,而且是引導學生學習做人。高校要充分發(fā)揮各學科的教育功能,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當教師教授專業(yè)課程并傳授專業(yè)知識時,我們應該培養(yǎng)大學生對社會主義的熱愛,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這也是形成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增強心理健康意識,擴大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途徑。同時要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課程,讓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家學者來對學生進行該方面的教育。高校還要挖掘每一門專業(yè)課的思想教育資源,教師在課堂上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形成合力,促進學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體育課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體質,還可以讓學生保持愉悅的心情。音樂和藝術課程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聽覺和視覺的享受??傊?,高校應該注重專業(yè)課程帶來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使學生能夠學習到專業(yè)知識,同時奠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
要讓學生意識到自我教育的重要性,自我教育不僅能夠使得教育效果更好,全面發(fā)展大學生的素質,還能夠培養(yǎng)大學生的主體意識。要讓大學生對心理健康理論課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就能夠提升教育效果,高校教師應該采取積極的教育方式,使課堂變得不再那么無聊,增加課堂的趣味性。當學生開始發(fā)揮主體意識后,課堂積極性也能得到提高。
各個高校要因地制宜,建立相關制度,對老師轉變教育方式進行鼓勵與支持,各個教師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學習,共同探討好的教育方式,同時,也可以采用聽課的方式進行探討,對于教育效果好的教師,學校應當給與一定鼓勵并進行表彰。
教師在學校主要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所以教師應當充分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學生意識到所有工作都是為了讓他們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積極與老師和同學進行討論。
大學生應當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高校也應當加大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給與足夠的重視,創(chuàng)新工作思想方法,各方面積極配合,協(xié)同努力,加強自身素質建設,培養(yǎng)獨立的性格,培育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林為平.高校輔導員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S1).
[2]傅細輝.淺析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yǎng)的途徑[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02).
[3]朱鷗.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J].高教學刊,2017(03).
[4]孟健男,運峰.新時期如何有效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高教學刊,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