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俊
(廣東省城市建設高級技工學校,廣東 廣州 510000)
體育職業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中重要的一環,與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來,當前我國體育職業教育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同樣也迎來了巨大的挑戰。特別是在新形勢下,對于體育職業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近些年來我國的職業教育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在2007年,中職教育的招生總數以及占據高中階段教育招生總數的49%,同時高等職業院校的招生人數達到了283萬人,達到了普通高等院校招生人數的50%。從這個數據來看,可以表明我國近幾年來的職業教育發展與現代教育結構調整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這對于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壯大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各種類型的體育場館已經超過了85萬座,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了1.03。除此之外,還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體育鍛煉當中,不僅提升了自身的身體素質,同時為我國國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貢獻。而在國際賽場上,我國的運動員也取得了十分優異的成績,乒乓球、跳水、羽毛球等運動項目在國際上占據重要地位。目前體育產業已經成為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國生產了大量體育產品內銷或出口,創造巨額經濟利潤的同時也使得我國國民生活質量有了較大提升。
從目前我國體育行業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可以發現體育專業人才較為匱乏。在較為理想的情況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配備應當為每千人2-5名,根據我國人口計算,應當需要超過65萬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然而,實際的情況卻是社會體育指導員極為匱乏,其人才的缺口至少達到了40萬。而隨著國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對于運動與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一定要培養出更多的體育專業人才才能滿足國民需求。
進一步加強體育職業教育能夠推進我國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從當前我國擁有的業余體校運動員的數量來看,已經超過了20萬人,雖然從絕對數量來看,運動員的人數較多,但是在總人口的占比中卻極少[2]。而導致這一問題的發生在于我國傳統體院教育模式屬于嚴重的體教分離狀態,許多運動員在運動生涯中只是埋頭于訓練,對于體育理論相關的知識缺乏足夠的了解。這就使得許多運動員在退役或者離隊后選擇轉行,對于我國競技體育發展的人才培養產生了極大阻礙。而在體育職業教育當中,不僅要培養運動員的體育技能,同時還要加強理論以及文化知識的學習,使他們未來能夠在體育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發展,從而確保我國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
體育職業教育的發展同樣能夠滿足當前我國社會對于體育人才的增長需求。當前,有許多體育競技學家認為體育競技在中國有著極大的前景,無論是休閑體育市場還是群體鍛煉市場,其潛力都十分巨大。比如說,2008年奧運會的召開,就直接創造了約200萬個就業機會。同時,體育相關專業人才在市場上有了極大的競爭力,并且調整了體育產業與體育教育的結果,為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從當前我國運動員退役之后的實際情況來看,會發現就業是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目前,我國每年會有4000-6000名運動員退役,而這些退役運動員當中,有40%的人存在工作難解決的問題。雖然,體育總局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希望能夠保障運動員退役后的工作問題,但是成效較為緩慢。而體育職業教育的大力推廣,就是要加強運動員的文化素養,并且讓運動員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使他們在未來能夠從事相關工作,從而提高退役運動員的就業幾率,解決退役運動員工作難的問題。
在新形勢下,要想讓體育職業教育取得進一步的改革與發展,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強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九五”期間,各類體育院校為國家、省市運動隊輸送了大量優秀競技體育人才,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體育院校對于我國競技體育的發展以及人才培養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體育職業教育當中,一定要進一步加強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體育院校需要為運動員創造一個良好的訓練與學習環境,這樣才能同時提升運動員的競技技能以及文學素養。除此之外,體育院校還需要進一步擴展招生渠道,吸引更多的學生報考體育院校,培養更多的體育相關人才,從而助力行業的發展,擴充我國體育行業的人才后備隊伍。
想要促進我國體育職業教育進一步的發展,那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堅持體教結合的教學方式[3]。根據當前運動員重訓練、輕文化的情況,一定要改善這一問題,堅持體教結合的教學方式,讓運動員既能夠掌握較強的體育技能,同時還能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鞏固體育理論知識,這樣才能有效提高運動的綜合素養。而體教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以從三個方面開始,首先,可以加強體育職業院校與普通院校之間的溝通交流,這樣一來就可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其次,需要增加體育職業院校的文化課程課時,目前體育職業院校中,文化課程的課時較少,甚至還存在隨意占用文化課程進行訓練的情況,對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產生了巨大阻礙。因此,一定要增加文化課程的課時,讓運動員有充足的文學課程學習時間,這樣才能實現真正實現體育職業教育的培養目的。最后,需要提升體育院校中文化課程的教學質量,從當前的情況來看,由于部分體育職業院校缺乏對文化課程教學的重視,導致課堂教學質量較差,無論是教師自身的職業素養還是學校的基礎設施都較為缺乏。因此,職業院校一定要重視文化課程教學,認識文化課程教學的重要性,才能讓運動員也了解到文化課程學習對于未來發展的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堅持面向就業市場對于體育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也有著重要作用。而要做到這一點,可以從三個方面出發。首先,是要構建新的體育職業人才教育新課程體系,根據社會當前的發展需求進行人才的培養,并且優化調整當前的體育職業教育中的教學板塊,平衡體育技能訓練與文化課程的課時,從而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其次,要積極發展我國的體育職業市場,為體育人才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最后,體育職業院校需要加強人才派遣工作,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尋找到未來職業發展方向,同時還能夠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體育職業教育對于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從我國社會實際的發展狀況來看,要想進一步加強體育職業教育,就必須要做到加強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堅持體教結合的教學方式以及堅持面向就業市場,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幫助學生尋找到未來職業生涯的發展方向,為我國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楊含光.淺談新形勢下中職學校學生體育課程評價方式改革[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8):111-111.
[2]徐霞.轉型發展的新形勢下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知識與能力結構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7):142-143.
[3]竇光緒.新形勢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創新[J].文學教育,2016(6):16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