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玉柱
(大慶市第一中學 黑龍江 大慶 163458)
2017年的高考物理試題突出了考綱中5種能力的考查,體現出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普遍反映試題對常規(guī)教學具有引導作用,但也感到稍難于去年,特別是力電綜合的第25題涉及的知識點多、關系式多,三問之間在難度上又沒有階梯性,一般的學生第一問就無從入手,導致很多考生答題卡此處一片空白.現評析如下,淺談幾點想法.
【題目】如圖1所示,兩水平面(虛線)之間的距離為H,其間的區(qū)域存在方向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自該區(qū)域上方的A點將質量為m,電荷量分別為q和-q(q>0)的帶電小球M和N先后以相同的初速度沿平行于電場的方向射出.小球在重力作用下進入電場區(qū)域,并從該區(qū)域的下邊界離開.已知N離開電場時的速度方向豎直向下;M在電場中做直線運動,剛離開電場時的動能為N剛離開電場時動能的1.5倍.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求:
(1) M與N在電場中沿水平方向的位移之比;
(2)A點距電場上邊界的高度;
(3)該電場的電場強度大小.

圖1 題圖
分析1:第1問“位移之比”用圖像法求解更簡捷
調查反映:第1問“位移之比”就有一大批考生沒有解答,原因有3點,一是考生們對于曲線運動的分運動解題思路不夠清晰和熟練;二是水平初速度大小v0未知,感到沒有信心動筆推理下去;三是兩個小球“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大小ax,以及在電場中運動的時間t相等”的信息沒有判斷出來,水平初速度v0和axt的關系就更沒有意識到.如果這3點都能分析出來,就會依據位移公式
或
推理出兩個小球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之比為3∶1了.
但是,如果考生平時有用圖像分析運動情形的習慣,“位移之比”從水平方向的速度圖像就會直觀地看出來.
兩個小球從進入電場開始計時,不難畫出小球M和N沿水平方向上的速度圖像如圖2所示.畫圖時注意:M和N在電場中運動的時間相等;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即圖線傾角θ相等.

圖2 兩小球在電場中沿水平方向上的速度圖像
由圖像的幾何關系不難看出:M和N圖線與時間橫軸圍成的面積之比為 3∶1,即水平位移之比也為 3∶1.
如果考生從題干給出的兩球“動能關系”開始切入,推理求解水平位移之比就比較麻煩了(后面有述).
分析2: “電場強度大小”從動能關系求解更容易
從給出的參考答案發(fā)現:第3問是利用前兩問的結果以及動能定理和其他7個關系式才求出答案的,求解并不簡捷,這就是先從運動學入手分析的結果.其實,如果考生一開始從題干“M在電場中做直線運動,剛離開電場時的動能為N剛離開電場時動能的1.5倍”關系入手分析的話,不用前兩問的結果,更容易、獨立地求出電場強度大小.
設離開電場時M的水平分速度為vx,豎直分速度為vy(N的豎直分速度也為vy),如圖3所示.

圖3 兩小球的運動軌跡
由題設條件有
(1)
易得
(2)
又因為小球M進入電場后做直線運動,則有
(3)
易得
(4)
由此可見,此解答更優(yōu)于給出的參考答案,因為學生習慣于利用已知信息獨立地求出某一個未知量,而不習慣于利用程序法把若干方程聯立起來求解幾個未知量.可以設想如果命題設置時把此問前移的話,得分率可能會更高一些.
同時,從給出的“動能關系”得出式(3)后,由幾何關系不難求出小球M離開電場時水平位移
(5)
通過研究小球N的水平和豎直兩個分運動,也能求出N離開電場時的水平位移x2,由位移公式得,水平方向
(6)
其中
豎直方向

(7)
其中v1表示小球進入電場時的豎直分速度,且由幾何關系得
v1=v0tanθ=axttanθ
式(6)和式(7)聯立解得
(8)
再由式(5)和式(8)易得
x1∶x2=3∶1
上面較容易、獨立地分別求出“電場強度大小”和“水平位移之比”兩個未知量,使復雜問題簡單化了.
分析3:只研究N便可求出A點距電場上邊界的高度h
關于“A點距電場上邊界的高度h”,給出的答案是利用第1問的結論,再研究M和N兩個小球,最后由5個較復雜的關系式聯立求出的.其實,只研究N完全可以求出答案.
豎直方向有
水平方向有
根據幾何關系得

同樣的問題,切入點不同思路不同.但是,在常規(guī)教學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從題干最容易著手的點切入推理判斷,以最優(yōu)的求解方案得出正確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