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林珊
摘 要:弱勢群體在社會群體中基數大、覆蓋面廣,解決好弱勢群體的問題有助于建設和諧社會,而弱勢群體的諸多問題都可以歸結為文化上的缺失。圖書館作為文化機構,要在新時代探究出如何解決弱勢群體文化問題。本文基于弱勢群體的特征,通過對圖書館現有的措施和問題進行探討,旨在為新時代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服務問題提出方案。
關鍵詞: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思考
近些年來,在建設和諧社會的同時,弱勢群體也逐漸受到了社會上各界人士的廣泛而熱切的關注。目前社會上弱勢群體的數量在全國總人口中已經占到極大比重。建設和諧社會,必須加快幫助這些弱勢群體融入到主流社會的進程,縮小貧富差距。構建和諧社會與關心弱勢群體,這二者是緊密相聯的。構建和諧社會,首要任務就是解決弱勢群體相關問題,一方面這是選擇的必然性,另一方面其現實意義也有重要地位?,F階段,在幫助弱勢群體和支持弱勢群體這兩個方面,國家所做工作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就目前形勢來看,提升弱勢群體的地位也有很長的路要走。黨和政府對待這個問題一直保持著高度的重視,同時也通過一系列的幫扶措施為弱勢群體帶來了人文關懷和悉心照顧。政策上不斷更新完善,把真正的實惠帶給了他們。然而,目前中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方面經濟發展水平還未到達一定高度,另一方面在具體措施的實施中有許多局限性,比如保護弱勢群體的權益、支持弱勢群體的發展、幫助弱勢群體的就業等,從而導致弱勢群體中一部分人,其自我文化素養和心理素質無法跟上現階段經濟的高速發展,這也使得這些人的內心對社會有所抱怨,進而與時代和社會其他群體脫節。同時法律體系還需要完善,要形成有效的法律保障,為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起保護作用。因此,圖書館必須具備更加包容的性質,面向更廣大的人群,在未來圖書館要承擔起關心弱勢群體這一重擔。
1 弱勢群體的定義及特征
“弱勢群體”一詞在中國由來已久,從2002 年朱镕基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這一概念后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然而截止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未能給出一個權威而又準確的定義,各個領域的學者從自身研究領域出發,嘗試對“弱勢群體”一詞做出合理的解釋。現在學界一般認為“弱勢群體”有兩層不同的含義:第一種是生理性上的定義;第二種是社會性上的定義。生理性弱勢群體包括幼兒、孕婦、重病患者等不具備勞動能力、需要依賴于他人的弱勢人群。社會性弱勢群體指代人群更廣,包括由于社會結構的變化和社會文化的影響,在工作或者其他群體生活中不具有優勢的群體,比如從事底層工作的勞動人員等。在本文中筆者只做了一些簡單的列舉,因為在各個群體之間實際的定義中還存在著很多的交叉。
在多種原因共同作用下,弱勢群體不僅在經濟上處于不利地位,而且在文化上也沒有太多話語權,但是這個群體有其自身的文化需求,也需要學習新時代的思想、文化、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知識,也想跟著時代的進步而進步,這既符合弱勢群體的文化訴求,也符合將來的社會需要。例如,對于剛下崗的工人以及進城來務工的農民來說,他們在了解市場、求職、就業信息上有迫切需求,同時他們也希望能通過各種方式的學習來提升個人能力和文化素質,具備在社會中同他人競爭的能力。老年人因其社會地位和閱歷的影響,他們的文化需求有其獨特性,他們希望進行適合自身的文化活動,從而消解因個人或家庭產生的失落與孤獨,進一步提升晚年生活質量。
2 鼓勵弱勢群體進入圖書館的意義
1)從社會權益上來講,構建和諧社會需要人民在權利上有所保障,弱勢群體也是社會成員,他們依法也平等地享有政治權利、經濟權利、社會權利、文化權利和教育權利。一方面,圖書館作為公益性的文化機構,必須保障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圖書館的根本宗旨就是一切為了讀者服務,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更多的為弱勢群體提供服務是理所應當。
2)從職能上來講,圖書館的職能是保護人類遺產,進行文化普及教育,提供文化活動場所。為廣大讀者提供科學文化普及、政治教育、思想傳播等,提高國民文化素質也是圖書館應做的工作。圖書館應該充分發揮自身職能,盡到應盡的義務,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為弱勢群體提供優質的文化服務,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科學素養、品德素養以及政治素養,讓弱勢群體的進步帶動整個社會的進步。
3)從弱勢群體角度出發,弱勢群體可以在圖書館進行自我提升。弱勢群體面臨許多困難,包括經濟、社會等方面,而這些困難的根源都在于這一群體文化上的不足。弱勢群體個人的文化素養低會極大影響其工作或其他社會活動,他們需要接受文化教育提升個人競爭力。建設和諧社會,必須解決弱勢群體問題,而改變他們的現狀必須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圖書館更應該對弱勢群體敞開大門,為弱勢群體營造合適的場所,幫助他們更好的學習文化知識、進行科學教育,提高他們的政治素養和思想境界,從而為弱勢群體創造與他人競爭的機會。
3 現階段圖書館的困境
在服務方面,圖書館應該做到一視同仁,公平對待每一位讀者。但是由于弱勢群體受自身客觀因素的影響,包括受教育程度、經濟條件以及素質水平等,對圖書館的服務利用能力不強,整體范圍來看呈現出被動態勢,需要圖書館主動把工作重點向弱勢群體傾斜,才能吸引弱勢群體接受圖書館服務。目前來看,當前圖書館建設存在以下的困局。
1)盈利性和公益性的矛盾。圖書館作為社會文化事業單位,為社會公益貢獻了很大的力量。但是由于缺少資金來源,難以進行服務的擴展和深化。不得不通過一些手段來進行創收,增加圖書館的盈利。雖然這些措施表面上為圖書館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由于弱勢群體自身條件的原因,他們的消費能力遠不及普通讀者,這就導致弱勢群體在圖書館的盈利性政策下更加弱勢。圖書館增加盈利性的同時卻失去了公益性、開放性,弱勢群體失去了一個接受教育和知識的場所和機會,這與圖書館的宗旨相悖。長遠來說,這不利于圖書館的健康發展。
2)長效服務機制缺乏。大多數圖書館還未建立長效服務機制,為弱勢群體提供服務的工作還有很大缺陷。一方面這與圖書館的經濟收入有關,另一方面也與部分工作人員心態有關。有部分圖書館人員僅僅把弱勢群體服務作為可有可無的工作,沒有長遠計劃,更沒有長期、有效的服務機制。缺乏長效服務機制會大大影響弱勢群體熱情,喪失對圖書館的興趣和信心。
3)基層服務網點少。目前的基層還未建立足夠多的圖書館,根據相關數據報告顯示,中國平均45.9萬人口才擁有一家圖書館。放眼到農村地區,圖書館建設更是匱乏。即使是在許多城市地區,圖書館的建設依舊落后,設施陳舊、機制空洞等問題都還存在。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弱勢群體無法在就近地區接受圖書館服務,這也就為他們進入圖書館創造了困難。
4)服務受益面窄。在我國,弱勢群體基數龐大、覆蓋面廣,包含了許多人群。其中,弱勢群體進入圖書館的人數比例較低,弱勢群體在信息的獲取上有所欠缺,圖書館的服務未能真正傳達給弱勢群體,從而減少了弱勢群體學習機會,這個惡性循環造成了服務面越來越窄。
5)服務形式單一。圖書館提供的服務具有局限性,而且多數枯燥、乏味、單調、重復,這使得本來文化素養不高的弱勢群體更加失去興趣。傳統的服務形式需要改變,否則不僅會影響圖書館的經濟效益,而且還會影響到弱勢群體接收知識的進程。
4 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服務的改進方案
正如前文所說,建設和諧社會,必須加快幫助這些弱勢群體融入到我們的主流社會的進程,縮小貧富差距。構建和諧社會與關心弱勢群體,這二者是緊密相聯的。一方面,構建和諧社會需要人民在權利上有所保障,弱勢群體有權利進入圖書館學習;另一方面,圖書館的職能是保護人類遺產,進行文化普及教育,提供文化活動場所,提供文化服務既是圖書館的職責也是圖書館的義務。弱勢群體想在社會上具備競爭力,公益性質的圖書館是他們更好的選擇,為了保障弱勢群體的權益,同時也是為了圖書館能夠更好地盡到自身的義務,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
1)建立相關的保障制度。制度的保障是根本,有了制度上的保障,工作才能有效開展。《公共圖書館法》作為圖書館服務的總則具有一定地位,目前的完善工作還需要繼續深入。在具體條款上要結合當前社會,同時還要參考國內外優秀的案例,探索出一條適合新時代的模式,為弱勢群體真正做出制度上的保障,也為圖書館開展工作提供幫助。
2)開展貼切的送書服務。前文提到,大部分弱勢群體在經濟和文化上都不具優勢,對于他們來講,購買書本一是沒有經濟實力,二是不具備鑒別能力。圖書館工作人員可以根據不同人群選擇不同書本,做到真正地關心弱勢群體。這些服務不僅可以為弱勢群體帶來便利,而且還能有效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3)提供專區、專人的服務區。首先,弱勢群體基數大、涵蓋面
(下轉第294頁)
(上接第19頁)
廣,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需要,圖書館面對不同人群服務的方式也應該有所調整和變化;其次,弱勢群體中存在行動不便、缺乏自理能力的情況。圖書館應該優化服務區結構,特殊人群有特殊的服務區,比如衛生區域、閱讀區域等,還可以為他們提供遠程電子服務,節約讀者時間。這樣既有利于特殊人群,又有利于其他讀者。
4)推動貼合弱勢群體實際的活動。對于弱勢群體,圖書館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服務。首先要了解各類人群的需求,才能根據需求制定計劃。圖書館要時刻關心弱勢群體的熱點問題,要了解周邊地區的弱勢群體情況。作為公益性機構,圖書館還要時刻保持與其他公益性機構的聯系,共同合作,為弱勢群體創造條件?;顒蛹纫路f又要實際,既要有趣又要有益,讓弱勢群體能夠更好的接受知識,用良好的心態面對學習。
5)強化圖書館員的服務理念。在許多學者的研究中,“服務”、“技術”、“資源”,這三者都是衡量圖書館的重要標準,因此“服務”是需要圖書館工作人員不斷提升的重要指標。圖書館工作人員要時刻保持良好的服務態度,特別是對待弱勢群體不能有失公允。圖書館也要加強工作人員的管理,用制度來制約工作人員,轉變不當的服務理念,樹立良好的風氣。
6)免費提供各種培訓教育和咨詢服務。培訓教育、咨詢服務能夠有效提高弱勢群體的競爭能力。圖書館可以開展一系列的培訓教育講座來培養弱勢群體的文化素養,還可以邀請社會上優秀的人才進行經驗介紹、現場提問等。方式方法要切合實際,著眼于弱勢群體真正需要,有效地為弱勢群體的就業創造條件,同時也為構建和諧社會打下基礎。
5 結束語
圖書館作為一個面向大眾、面向社會的公益性機構,其責任艱巨而意義重大。目前圖書館在弱勢群體的問題上已經有所轉變,但是還有提升空間。提供學習空間、維護文化權益是圖書館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對待弱勢群體更需付出耐心。為了將來社會的建設,為了弱勢群體未來的發展,圖書館必須發揮其職能、擔起其重擔。新時代,圖書館要有新風氣,要向弱勢群體敞開大門,要把文化權益交給大眾,為各類人群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王素芳.關于圖書館服務弱勢群體問題的研究與反思[J].圖書館雜志,2006,25(5):3-9.
[2]李晶.關于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思考[J].青年時代,2016(5):292-293.
[3]李紅春.關于公共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服務的思考[J].情報探索,2008(4):101-103.
[4]王桂紅.關于加強公共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服務的思考[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1,21(3):77-79.
[5]白芳,劉燕.對公共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服務的再思考[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0,22(6):26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