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婷 (山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041000)
全球平面設計風格日趨呈現百花齊放的面貌,各國海報設計師正以全新的面貌不斷超越國家局限,相互借鑒學習,詮釋全球化的海報精神。當今中國海報設計風格越來越注重傳承性與民族性,筆墨藝術與傳統元素在現代設計中的扮演著必不可少的角色。靳埭強從日常生活中汲取靈感,將中國傳統文化蘊含的藝術魅力及意境用多元化的現代設計手法表現,形成了獨特的古韻之美。
靳埭強,1942年生于廣東番禺,國際知名平面設計師,多家頂級大學的客座教授,創辦了靳埭強設計獎。他的作品在海內外獲獎無數,在設計界是赫赫有名的大師級設計師,更是第一位名列國際平面設計師名人錄的中國設計師。1961年去美國學習藝術教育課程的經歷,使現代平面設計的思想充分注入靳埭強的腦中,他的設計思維接受到了西方現代化潮流的灌輸,在這段時間里,東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在他的腦中激烈碰撞,促使他開始鍥而不舍地探尋與嘗試,結合自身生長的環境,探究博大厚重、奔流不息的中國傳統文化。
“融合”是靳埭強設計作品的一大特色,中國傳統元素與西方理念的融合在他的設計作品中得到充分體現。
靳埭強的眾多設計作品中,道家哲學思想是主旨之一。老子主張萬物由道而生,莊子的《齊物論》說“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都主張人與自然天生為一。靳埭強的作品中就經常有這樣的畫面,運用擬人化的手法或把人的思想感情投入進某一物中,展現出道法 “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
靳埭強曾說:“設計師是社會的一份子,更是地球的一份子,我的工作是有利于人群,亦常不計利益地做一些關心社會、關心地球和推動文化藝術的設計。”他1991 年設計的《愛護自然》海報中,將環保表現的淋漓盡致。作品正中有一塊裹著白紗布的長方形石頭,紗布上有一塊十分顯眼的紅色圓點。這個圓點在作品中堪稱畫龍點睛,使我們自然聯想到這紗布上的紅點是滲出的鮮血。他在這里將人的手指頭比作石頭,意在說明它并不是外在表現的那樣堅硬,也會感到疼痛。這件作品告訴人們大自然和人類是一樣的,有血有肉,任意破壞大自然,終會自食其果。這幅作品中的每個元素都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具有獨特的精神元素,傳遞出一種“物”“我”為一的思想感情。
靳埭強將傳統水墨神韻加以高度凝練,融入到平面設計作品之中,極富鮮明的民族意蘊。在現代設計中,電腦設計“機器制造”的感覺在水墨暈染的運用下被打破,使設計帶有濃厚的性情。例如,《漢字》系列海報,主題分別是: “山、水、風、云”,以水墨結合古風器物的形式,分別為“如山恩重、如魚得水、如沐清風、如云閑逸”,各自獨立成幅,連在一起更富意境。海報中主體物虛實相生,相映成趣,“實”的部分由“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展現,“虛”則是書法揮毫出的文字。從平面作品的層次來看,水墨還充當著 “黑白灰”中的“灰”,它處于視覺中心的位置,表現出一氣呵成的空靈氣質,使得突破了單調的色彩,與器物搭配的渾然一體。整幅作品就如晨暮掩映的遠山、山中流淌的溪水、沁人心脾的清風、悠閑自在的云朵,再配合著國畫中精彩的留白,展現出一派水霧煙云聚散的。
靳埭強把繼承傳承、開拓創新、強調個性的思想注入到設計之中,整個畫面水墨淋漓,使悠遠的東方意蘊和傳統的東方氣質躍然紙上,帶給中華兒女強烈的歸屬感。
在靳埭強的設計中,經常運用中國傳統元素,結合現代的理念和手法,做到吐故納新、古為今用。他將具有深厚底蘊的傳統文化與充滿理性的現代設計結合,彰顯出民族氣質和中國精神。例如為“中國銀行”設計的標志,作品具有高度的辨識性,運用過程中歷經數十年依然富有時代感。這個標志流暢而簡潔,十分符合現今社會追求簡約、緊跟時代步伐的特點。標志內以中國古錢外圓內方的形象特征,暗喻天圓地方,同時把方孔連接圓形外弧,形成一個“中”字,巧妙的體現了“中國銀行”的招牌。他將創作與傳統、自然的純粹完美相結合,賦予平面設計作品以深刻的生命內涵,可以說,這是在眾多中西文化有機結合的作品中堪稱完美的作品。
靳埭強身為國際知名的華人設計師,他肩上的責任不僅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身為長江藝術學院的院長,更是將培養新一代的設計人才視為己任,對我國平面設計教育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思想超前、感情豐富、深愛自然、物我融情,在感悟人生的過程中孜孜不倦地探尋新的表達形式,挖掘藝術之美。通過他的設計作品和理念我們應當意識到只有不斷探索、勇于創新,中國才能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設計大道,屹立在國際的舞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