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江 (山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041000)
莊子推崇的“天地之美”,也就是自然美。莊子說:“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黃帝堯舜之所共美也。”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2莊子很明確地指出了美存在于“天地”——大自然之中。
一花一世界,審一花之美,解世界之美。存在即美!無論是開在路旁的雛菊,還是花店精心整理的玫瑰,只要存在,就是美。只要存在,就有價值,不同的是,花店里的玫瑰花比路邊的雛菊多了審美價值。
自地球存在伊始,在時間和空間的不斷變化中,宇宙,自然,萬物,依然遵循著自身的客觀的規律,尊重客觀規律,優勝劣汰,這是自然界不斷發展的根據。在人類有思維邏輯之后,“審”成為人類思維邏輯的產物。當下,出現更多的是“審判”。人類站在制高點,開始實踐自己的想法,對身邊之外的一切開始帶有評判眼光。不否定任何人的審美水平,多的是,人類開始不控制自己的邊界感。放眼茂密的森林,錯綜復雜的空間環境,每一棵樹,每一根枝葉,并沒有跨越到除自身之外的另一領域,也不干涉。在這樣的環境中,形成了更多的關系。反觀人類,多管閑事已然成為“為你好”。
在這里的自然,有“本來”“原來”“最原始”之意,時光變遷,社會進步,人類對于美的理解,出現更多元化。微整技術的流行和傳播,讓盲目跟風的少男少女,拋棄本身的自然,開始追求人造美。
自然中有美。
我們生活在這個星球上,處在喧囂的世界中,人類為了生存,為了適應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人們不得不加快自己的步伐,慢慢的,我們迷失了方向,靈魂也跟著走丟了。人類已經忘掉了最原始的愿望和憧憬。只是一味的向生活索取,卻很少停下來,看看自己身邊的生活。人們過多的看到了生活中不美好的一面,繼而開始抱怨和發怒。
“美”字,拆開解釋,上半部分是“羊”,下半部分是“大”,羊大為美,就是美。單從這個解釋出發,美的概念是源于生活的。從生活中實際出發,羊吃草,草好,羊大,賣個好價錢或者更適合用來當食材,這就是美。從深層上解釋美,美可以是一股很強的正能量。
美也就應當來源于生活,并且能以某種形式,在生活中展現出來。實際上,美真真切切的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之中。
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的真諦是美,美源于生活。可見生活與藝術的關系是密切的。生活中這個喧囂的世界中,我們越來越迷了,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細細審美。慢慢的,我們又開始對美有所追求,對美的追求是一個過程,這是一種自我救贖的過程。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越發重要,你會因此發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美,而這也成為人類的必需。
在用心體驗生活之后,用眼睛看到的是一個無比美麗的世界,我們的心靈,接觸到了美好的事物,這樣我們才能發掘到存在于生活之中信念的源泉,因而才能對這個世界充滿自信和希望。追求美,跟向往自由是一樣的,當你看見美時,你就自由了。不再會因為生活中的瑣事而煩惱,你也會因此而變得沒有煩惱。
生活中不缺美。
每一個藝術家,都是受到藝術的熏陶和感染,加上自身對藝術獨到的見解,創造出影響著世界的藝術作品,每一件藝術品都是藝術家的影子。
藝術的存在,是讓我們認識生活,反映生活,并創造生活。大自然的現實美,不同于藝術美的是,人類可以通過欣賞藝術,藝術作品,從中體會藝術美,從而提升自身的審美水平和審美情趣,欣賞一個優秀的藝術作品,可以從中體會藝術家在創作藝術時的情感和態度。在與藝術家達到情感共鳴之時,那我們的情感也得到升華。
如果說科學是理性的,那藝術就是感性的。人類對于科學的認識,可能會局限于科學的客觀性和嚴謹性。而藝術所傳達的,更多的是感受和想象。在用心感受藝術美中,人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感受藝術家在創作藝術作品時的感受。
在眾多的藝術作品中,挑出任意一種,我們都能領略到它的美。散文、小說、繪畫、音樂等等等等,這中間,都有著無比豐富的藝術美。藝術作品表達藝術中的美,就是藝術美。
藝術中有藝術美。
平面設計中的美,都遵循形式美法則。做到看到和看見,借助工具和媒介,用視覺去傳達更多生活中本來就存在美。
大自然中的一切就是最好的例子,一切都存在,都是最初,本來的樣子。平面設計,是用文字和圖形把信息傳達給受眾,更多的需要受眾在看到這些設計元素,了解設計背后的意義和信息。平面設計,就是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平面設計,更多的也是對生活的縮影,提取自然生活中的美,用藝術表達獨特的藝術美。
平面設計表達美。
早晨的朝陽,傍晚的晚霞;茂密的叢林,帶刺的玫瑰;天上的風箏,電線上的飛鳥;可愛小孩的笑臉,蹣跚老人的背影……這都是隨處可見的美。喧囂的世界,迅速的節奏,為了生活,我們又忘記了感知生活。
放慢腳步,用心感受,學會看見。走的太快,靈魂會丟失的。那么,慢慢走吧,你會看見美。
注釋:
1.引自《莊子?外篇?天道》.
2.引自《莊子?知北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