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葳 (山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041000)
書籍走過了數千年的歷史,是打開過去的的鑰匙,從最初的簡策到現代批量生產的書籍,材料在書籍設計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當讀者翻閱讀物時,歡快或沉穩的版面設計,古樸或時尚的函套設計,無疑不帶給我們除閱讀以外的美好。所以,書籍設計中材料的使用除了更美觀也更進一步的突出了設計者對書的理解,將理解化為一種獨一無二的設計賦予書籍以新的意義。
書籍是具有精神屬性和物質屬性的產物,人們將歷史人物、歷史文化、思想經驗、知識技能等記載下來便是精神屬性的范疇。而按照一定的形式,通過對內容的理解,將用以不同材質的材料制作出來,這是它的物質屬性。而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一本出色的書籍設計是要將書籍的內容恰當有效的運用材料及設計表現出來。內容賦予了材料以豐富的內涵,而材料成就了內容的升華。而書籍是信息的載體,信息的傳達務必是要靠物質基礎。所以,材料是書籍設計的根本,是書籍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
書籍從最初的簡策、卷軸裝、經折裝等書籍形態開始,發展到今天,書籍的形式在不斷的發生變化,而這些變化也可以說是書籍形態的創新與改革,而這種變革最直觀的就是材料發生的變化。在早期,書籍更偏向于它的功能性和傳播性。而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已經不僅僅限于對文字的閱讀,更希望在閱讀的同時具有一定的美感。這一變化使得書籍的形態發展迅速。對于書籍的設計更是加強了藝術性,運用不同的材質,展現不同的形態,成功的塑造了書籍的多種形態。
與傳統書籍相比,通過改變書籍形態和形式,新式的書籍設計價值更高。著名設計評論家克里斯.福格斯曾經說過:“今天的人們也許會有這樣的想法,印刷的書籍在未來只能作為裝飾品或奢侈品”,而數字媒體將會占據主導地位。在經濟迅猛發展的時期,這完全可能發生,一些人只對新型材料的出版物或有著獨特設計的出版物感興趣。”從這一觀點我們不難看出,書籍在當代審美和現狀下,對于價值的重塑在于材料的使用。
紙張的運用可以說讓書籍進了一個大階梯。就如著名的書籍設計家杉浦康平先生所說:“書籍的裝幀是從一張紙開始的故事”。足以證明材料在書籍的表現上起到多大的作用。各種紙張材料不同所呈現的個性也不同,平整或凹凸、輕或重、亮或暗,不同的紙張特色在運用起來也是各有千秋。這時,我們在對紙材的運用時就要考慮書籍內容了,將內容延伸與材料相結合呈現出設計與內容的完美統一,展現獨特的魅力。各種紙的形式不同運用的范圍也不同,例如:合成紙是最為常見的紙材,常運用于藝術品、畫冊、高檔刊物等;壓紋紙就常運用于封面的制作。所以,各種紙張各有特色,這就需要設計師在選才時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對于時代迅速發展的今天,單純地紙材也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了,在書籍設計中,新的材料層出不窮,被研發、使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還刺激這讀者的眼球,讓讀者滿足視覺盛宴。皮革、織物、木材、金屬、塑料等新型材料的運用,賦予了書籍設計更多的可能和發展空間。根據每本書籍的內容選擇的最有意義的材料,盡可能的展示書籍的優點,不斷的創造,讓書籍設計更加生動。例如木材料的選擇,最早記錄文字的簡策就是以竹片和木片制作而成,在當代選用木質的材料設計書籍更能給人以古典、雅致的感受,增加了書籍古樸的色彩,而運用木材料的大多都是記錄歷史性的書籍。
現如今,設計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方便,但同時設計所造成的能源消耗和資源的加速使用,同樣也對地球生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而在這背景下,設計師們不得不重新進一步的思考,與此同時綠色環保設計理念誕生了。由于環境的污染和資源的浪費,已經使大家逐漸清晰,“綠色環保”必不可少。所以,書籍設計也在逐步拒絕使用皮革、金屬等昂貴材料,最大限度的做到綠色環保,減少資源的浪費。書籍設計中,從追求奢華到現在盡可能地摒棄無意義的裝飾,選擇使用再生紙而減少對樹木的砍伐等等,無一不在體現著書籍設計中一種新的發展趨勢,即綠色環保的設計理念。
在書籍設計中,合理的運用材料并對其加以創新,使書籍變得更加生動、趣味、深入人心。我們所生活的信息時代下,更是需要這種附有意義且極具沖擊力的書籍設來豐富我們的生活。書籍是文化的傳承,而書籍設計是賦予這些文化以精神力量,材料的使用則是將這些精神力量化作以有形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