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志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 510970;武漢理工大學 430070)
根據部分文獻記載,旗袍的起源與清朝服飾相關,清朝的滿洲人我們稱為旗人,他們的服飾、衣袍我們又稱為旗袍。由此看來,民國時期的旗袍就是清朝時期的服飾的延續。也有學者在研究服飾方面講到,旗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人們的服飾也是袍類,雖說樣式有所不同,但大體還是一致的。也可以說,旗袍是袍類服飾中的一種。古代袍類服飾基本不裸露身體肌膚,但發展至今,袍服吸收了中國歷朝甚至國外的時代元素,已經與最初的大袍裙裝有所區別。
每一個民族的服飾都與這個民族的生活習慣有著很大的聯系,滿族人民為什么都喜歡穿合體開叉的長袍?原因在于,他們是游牧民族,常年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打獵為生,騎馬涉獵這種劇烈運動需要舒適度比較高的服飾。八旗滿人的旗袍服飾樣式繁多,每一種場合需要的袍類都不一樣,但隨著時間的發展,只有女性所穿的旗袍流傳了下來。
上世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讓中國人的思想敲開了新的大門。西方的文化與觀念開始源源不斷地傳入中國,讓中國人在部分生活習慣、穿衣觀念等各方面也開始發生變化。另一方面,外國人走進中國市場的同時,帶來了國外流行的服飾式樣與面料。受此影響,中國旗袍在設計上有所改變。中國旗袍摒棄了歷來固有的寬松特點,學習國外流行服飾,在裁剪上開始嘗試讓服裝更加立體有型,同時也在縫紉技術上進行了簡化。這樣制作的旗袍讓女性穿起來顯得凹凸有致,如若量身裁剪,會更加合身適體。至此,中國旗袍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歷程。
滿人入關前,滿人袍服男女不分。滿人入關后,男女服飾分開,不再共用。但在設計上還是比較傳統的,女性服飾都是上下連體,與漢人服飾的衣衫有著本質的區別。清朝用漢官,允許滿漢通婚后,滿漢文化長期交融,在衣服上也逐漸漢化。比如:長袍外穿坎肩,下穿長褲;隨著季節的變化,從面料的質地、薄厚程度和顏色上也有所不同。在滿人被漢化的同時,漢人也受到了滿人的影響,在服飾上也有些變化,如:女性上襖下裙,而且大多女性裙裝內穿褲子;無論滿漢,女性服飾均樣式繁多,講究時節、場合。清代中期,滿漢女性從思想到穿衣風格、穿衣款式都互相影響,也相互學習,服飾有所改變:旗袍從窄身變為寬大,袖口也不再是緊窄的樣式,并且注重在袖口有所修飾,領口添加了小立領,把人襯托的更加有精神。漢族的襖衫也有向滿人衣衫發展的趨勢,越來越像滿人的袍衫。到了清朝末期,滿漢衣衫基本融合一體,大有取長補短之意。這時候的滿族女子已經穿上了露腳的短旗袍,而很多漢族女性也在效仿著滿族女子的穿衣打扮。從國外流入的時尚元素也影響著當時的服飾設計,一切開始從簡。
上世紀初期,我國服裝設計師大量吸收借鑒西方先進的服裝生產技術,大力的推動了中式旗袍西方化的進程。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中國的新文化運動打破了幾千年來的封建思想,很多新時代的文化觀念沖擊著當時的人們封閉了多年的心。很多女性在思想上得到了解放,服飾上也有所反映,頗有“舊貌換新顏”的激情。
受國外文化影響,很多女性喜歡上了短款上衣配黑色長裙,這種裝扮樸素大方,美麗淡雅,一度被認為是城市女性的時尚標志。隨著新面料的出現和制作技術的創新,服裝愈發呈現樣化,色彩也鮮艷起來。這個時期的服飾,雖有變化但并不明顯,基本上保持了此前的原貌,只是加進了一些時尚元素。比如:旗袍的上袖會有一些簡單的仿西式的變化。在一些開放性大都市,如上海,很多職業女性的穿著就比較西化,開始穿進口服飾。這一時期的旗袍,經過改良已經比較簡化,裝袖和肩縫使旗袍變得更加合體,也凸顯了女性的曲線美,再配上進口絲襪,讓女性更加的性感動人。
上世紀四十年代,中國進入一個特殊的時期,時局動蕩,物質匱乏,旗袍的樣式就更加簡單化,袖子被省略掉,長度也只到膝蓋,這種類型的旗袍,更加輕便更加簡潔。這種設計一直持續至抗戰勝利后,只是在拉鏈、暗扣這些小細節上越用越精致,逐漸呈現現代感。
從1950年始,很多中國內陸移民開始前往香港,其中又以上海人居多,海派的旗袍也隨之流入香港,受到了香港女性的喜愛。可以說,香港的旗袍就是上海旗袍的延續,但是又不盡相同。這個時期的旗袍如西方的超短裙一般,長度短,下擺剛過甚至是剛到膝蓋處,而且兩旁有開高衩。這時期的旗袍把女性的三圍突出的特別明顯,尤其顯得腰身纖細,胸部凸顯圓渾,臀部凸顯豐滿。
上世紀末期,設計師們看中了旗袍具有中國古典美的傳統韻味,把中國旗袍的元素加入到一些時裝中;同時又對中國旗袍大膽創新,加入一些時裝元素:在保持旗袍流暢的線條、簡潔的樣式的同時,開始采用刺繡、毛皮編制等工藝進行裝飾,純手工制作,精雕細琢之下,讓旗袍更顯檔次;各種衣襟在表達效果上也運用新手法,如:低領、高領、無領等;把中國繪畫藝術設計進去。
改革開放,將中國帶進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天地,大到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小到中國人民的衣食住行,都進行了一次變革。這時候的旗袍又獲重生,更得到了政府方面的支持。當這些端莊典雅的旗袍出現在大眾媒體上時,雖然收獲了眾多的贊揚和艷羨,但是,當時的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能夠穿上的并不多。中國旗袍是中國服飾的傳承,需要吸收時尚元素進行改良,但是更要注重中國傳統文化在服飾上的傳承。
中國旗袍的演變,是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我們只有不忘傳統,勇于創新,才能將旗袍推向世界。中國旗袍的演變,是民族與世界的融合,我們只有將中國文化與先進的制衣技巧、設計理念相結合,才更加符合這個時代的意義。中國旗袍,承載的不僅僅是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更需要看到它永不磨滅的藝術價值。中國旗袍的演變也反映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與外來文化的融合過程,這不僅僅是服飾文化的進步標志,更是中國社會的進步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