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澤馠 (湖北工業大學 430000)
傳統的紙質書籍已有上千年歷史,是指裝訂成冊的圖書和文字,也就是文字和圖像的紙張集合,更是人們傳遞信息的重要手段。不過近幾十年,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傳播信息的載體從單一的紙張模式擴展到了電子屏幕,書籍產生了一種新的形態——電子書籍。而APP電子書籍是以智能手機為載體,進行網絡閱讀的第三方應用軟件。
書籍是人類用來記錄信息,傳播思想,并最終裝訂成冊的著作物。如果說傳統書籍的定義是帶有文字和圖像的紙張集合,那么電子書籍則是簡潔圖文排版的電子出版物。本文中的APP電子書籍是安裝至智能手機上方便隨時隨地進行閱讀的第三方應用軟件。APP電子書籍作為一種網絡時代下的新生事物炙手可熱,它代表了一種新的閱讀方式,人們可以在上下班路上、等車時或是任何地方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移動閱讀。而這樣一種節約時間和空間的閱讀方式也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接收。
不同于傳統書籍的文字和圖片這些靜態元素,電子書籍APP涵蓋了視頻、音頻、動畫、特效等多種交互方式,內容更加豐富和多樣化。能夠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提高互動感,提升閱讀體驗。
1.便于查閱
傳統書籍查找資料時,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進行搜索,并且難免有遺漏。而APP電子書籍普遍具有信息檢索功能,便于讀者進行快速查閱,節省了大量時間,且不會有所遺漏。
2.信息儲存功能強
紙質書籍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或出現破損、變色等情況,難以長期保存。而電子書籍讀者只要進到APP內進行下載就可以輕松閱讀,并容易保存,且儲存時間長。
3.傳播成本低
傳統書籍的發行受到印刷,工藝等技術限制,而APP電子書籍不需要印刷,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只需要滿足兩個條件——網絡和手機,完全擺脫了紙質書籍的限制。
4.互動性強
傳統書籍的傳播模式是書籍對讀者的單向傳播,導致讀者的意見無法得到及時反饋。APP電子書籍則是撒網式的傳播模式,讀者可以自由選擇感興趣的內容,并及時反饋意見。在APP的信息交流平臺,讀者可以隨時隨地與大眾互動,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心得。
1.文字編排設計
傳統書籍造型稍大,為防止視覺疲勞,將書籍內容分成多欄以便更好地閱讀。文字之間的字間距和行間距都要符合人體工程學,追求最佳的閱讀距離,不能給讀者造成心理負擔。
相較傳統書籍,APP電子書造型較小。其次,電子書籍APP的視線范圍除了在正文上,還有背景以及界面上下的導航欄等。所以APP電子書籍的文字編排中不適合分成多欄,一般采用一欄或最多兩欄,有效緩解視覺疲勞。
2.色彩設計
在傳統書籍的色彩運用中,重在進行色彩的對比從而表達出層次美。在進行色彩對比時也要保證適度原則,運用適量的幾種顏色對比,既不會使版面單調無趣,也不會顏色太多擾亂讀者的思緒。
而APP電子書籍在色彩設計中除了書籍正文外還要考慮背景和功能鍵,它們自身也有多種色彩和形態。所以在設計時要保證整體性色調的情況下,避免版面過于花哨。
3.版面設計
傳統書籍的版面設計有它特定的尺寸和形態,是建立在大眾普遍的審美形式上。再根據不同的書籍內容設計不同主題的內頁版式。
APP電子書籍界面設計與傳統書籍的版面設計基本原則一致,但內容有所不同。在APP中它的版面除了有正文之外還有背景,不僅要體現書籍的內容和性質,還起到裝飾的作用。此外,電子書籍APP界面中的導航欄也是傳統書籍所沒有的。因為電子書籍不像紙質書籍那樣手動翻閱,它是憑借電子設備上導航欄中的圖標按鈕去完成的。通常導航欄的設計要簡潔大方,盡量和整個APP保持協調。
4.圖文聲像相結合的設計
傳統書籍中的圖像都是靜態的,包括平面的、半立體的和立體圖形。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折合、跳立等立體造型與可移動式設計,引發讀者視覺上的注意力,增強讀者閱讀興趣。
如果說傳統書籍的形態是單一的,那么APP電子書籍就是圖文聲像相結合的多元化傳播方式。一個好的電子書籍APP軟件,除了版面和色彩能與書籍協調統一,還能借助音樂、視頻和特效,動感的表達書籍內容,使讀者在閱讀時與作者有更深度的靈魂撞擊。這些效果不僅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還提升了閱讀品質。
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書籍的閱讀方式受到巨大沖擊,但這并不表示傳統書籍的裝幀已經失去了意義。傳統書籍設計的載體是實物,所以其設計的文字、圖形、色彩也是附著于實物上的,不同的書籍設計表達出不同的情感內容,使讀者在視覺和觸覺上得到一定的審美體驗。當然,在電子書籍APP中,它利用電子產品的特性,使書籍內容在圖文聲像相結合的形態中,得到更加生動的體現,從而彌補了傳統書籍在視覺和聽覺上的不足。由此可見,不管是傳統書籍還是電子書籍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它們可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年齡讀者的需求。綜合兩種書籍的設計方法,為我們今后設計出更美觀、更有內涵、更有創意的書籍,使書籍設計向更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從而帶給人們更好的閱讀體驗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