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君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 510000)
數字媒體藝術是推動創意文化產業發展諸多因素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關鍵點,它的有效運行和健康發展可以影響一個國家創意文化產業的未來前景。同時,它帶來的經濟潛能也推動著數字文化創意產業的提升。2015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時首次提出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當下,各種互聯網公司、文創設計公司、廣告公司在蓬勃發展之余也進行著自身的產能優化和轉型。數字媒體類相關專業也在全國各大高校蓬勃發展,如何把握當下數字藝術設計的風向標,讓學生更好的緊跟市場節奏,把創意思維訓練引入課堂,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了解行業需求動態與需求也成了各高校迫在眉睫的要務。
互聯網+給我國現階段的高等教育帶來許多新的機遇,讓教育進一步個性化、多元化、教育生態呈現向更多元發展的趨勢,各個專業都面臨著新一輪的調整與改革。在迎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是在新興學科的迭代與發展上。數字媒體藝術類專業更是如此,它是一種多維度融合設計美學與技術的創意藝術,涉及多學科交叉領域,是藝術科學化和科學藝術化的互動和融合。現在,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收到良好效果,例如在傳統的設計類課堂,是以灌輸理論知識為主,教師之后進行軟件示范教學,進行單一案例詳解,最后是學生練習實踐階段。這樣雖然條例清晰,但是卻不太符合如今95后00后的學習習慣,加之單一案例和產品結合較為薄弱,學生很難提起學習興趣。而且互聯網行業知識更新速度較快,傳播途徑廣,有了大量網絡課程及新興媒體的幫助,學生們能在課堂外吸收很多相關的知識,傳統按部就班的書本知識也很難滿足如今學生們的迫切需求。這也對教師的專業知識提出了更進一步的要求。國內目前對于數字媒體類專業設置上有著細分,如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新媒體專業等,這些專業,招生側重點不同,一些面向理科生招生,一些面向美術類考生招生,因為生源差異性大,教師們在專業教學倚重上也應有著不同。
以筆者所在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為例,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學生皆為理科生,有別于美術生學習藝術設計的上手快,基礎扎實,藝術素養好,大多數學生大學以前并沒有接觸相關藝術類知識,據筆者近些年的課堂調研與課后走訪了解,本專業的學生中僅4%的學生有過接觸美術的經歷,暫且認為有美術基礎,但據深入了解之后,發現這里面50%屬于自學,自學來源于網絡視頻和漫畫臨摹等。這就意味著,更要抓住學生們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系統訓練,喚起學生們對藝術學習的熱情,特別是在基礎課階段,多鼓勵,多做拓展訓練,以頭腦風暴和創意設計表達為主,更要結合理科學生的學習特點,有的放矢地培養他們的藝術創作能力,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們的設計靈感,更好的引導他們探索藝術的道路。
在筆者所任教的手繪創作課上,直接按傳統方式教學較有難度的素描對之前沒有接觸過藝術的理科生來說不太現實,很容易帶給他們學習的挫敗感,而創意速寫就非常適合學生們了,創意速寫能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們的創作熱情,也積極開發了他們設計思維的表達,同時在課程中穿插美術基礎知識,如素描關系、色彩關系等,也積極推薦學生多看藝術類紀錄片,如《故宮100》、《盧浮宮之旅》等,使學生在寓教于樂的同時更大程度的對藝術類課程感興趣。
互聯網行業更新速度較快,半年前火熱的互聯網產品,可能一下子因為用戶粘性差、使用體驗一般等各種原因就淹沒在海量新產品中,對于數字媒體藝術類教師來說,自身需不斷學習,積極把握當下設計資訊,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大綱和教案,也需經常關注設計行業的新標準新風格等,這就對教師本身的能力提出了要求。而學生可以從多種渠道獲取信息及學習資訊,如果發現教師授課內容陳舊還不如自己從網上掌握與了解到的,很容易對教師產生不信任感以至于影響到學習。
如今的設計教學,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的教會學生背誦設計史及讓學生學會用Photoshop或者illustrator這樣的設計工具了。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互聯網的全面覆蓋,設計軟件已經非常普及,很多非設計專業的人士已經能熟練使用設計工具,但如何讓學生們更好的學習數字媒體專業藝術課程,優化教學成果已成為一線教師們不斷思考的問題,經過這幾年的教學積累,筆者發現項目化教學更能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大幅提升學生們的創作水平。
教師宜按照行業標準及作品創作規律、流程,將本專業設計類模塊知識點細分,有意識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進階自己的設計能力。曾經的學生課程學習是完成一個個學習案例,如一幅游戲場景作品,一個角色設計等,四年積累下來,都是以單幅作品為主,不能成為一個系統或者系列作品,而如今,互聯網行業對作品集要求越來越高,早期的教學思路已不能滿足如今的社會需要。如今的數字媒體藝術類課程教學,特別是到了后期學習階段,可以融合互聯網公司面試題,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模擬訓練。同時也結合各種比賽進行實戰演習,在激勵學生們完成比賽作品的同時,也敦促學生們歷練出自己的設計作品集。這樣,學生們會很高興的發現,自己的作品及專業知識并沒有在找工作的過程中被指出和行業脫節太大。
基于數字媒體藝術類專業的實踐性很強,宜采取項目實踐教學結合學生們自身優勢及特點最大程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理論內容圍繞實踐展開,項目實踐教學有利于整合課程內容,避免多學科重復教學。教學成果以作品形式呈現,項目實踐教學符合創作規律,有利于學生創作水平與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國內外行業相關領域也有大量優秀作品,項目實踐教學也有利于將最新設計案例引入到課堂教學,讓學生們能了解第一手的設計資訊,擴展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優化學生素養。
同時,以項目化教學模式為線索,將各相關課程貫穿為一整體,強調各課程之間項目訓練的系統性與整體性,使學生在四年學習中能夠得到綜合性的技能培養。例如:傳統平面設計課程多以教會學生海報設計和書籍裝幀設計為主(靜態平面),但放在我們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來看,第一,沒有和專業特性很好的結合;第二,和之后的動畫類課程和影視類課程承接差;第三,沒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現在平面設計專業普遍遭遇變革熱潮,紛紛求轉型,涌入互聯網產品設計的大潮中,因此在我們的平面設計課堂上,更要強調數字藝術化,設計更新化,互聯網思維化,早早把互聯網產品設計理念帶入課堂。所以,我們可以引入新型設計類作品體驗設計,如H5小動畫,APP界面設計等,讓學生在掌握基礎技能的同時,把自己的作品真正形成一個與時代接軌的“產品”。看到自己的作品真正“動”起來,“活”起來,也能激發同學們的創作熱情與學習勁頭,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互聯網+的發展雖然給傳統藝術類教學帶來沖擊,但也對高校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培養人才,如何做好教學工作等都將在今后若干年成為高校及高校教師的面臨的主要問題。而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和高校教學息息相關相輔相成,項目化教學可以設置模擬項目實踐與社會實踐模塊,以項目促進教學,以項目優化課程,以項目推動教學改革,教師也需及時跟進學生的就業方向,做好學生的調研和反饋,在學生學習基礎上,特色化教學,有針對性地把握設計風向標,將行業標準引入教學,真正實現社會需求與高校教育的無縫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