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洋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
近些年,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在閑暇之余越來越渴望出去走走看看,這就使得我國旅游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旅游業因其屬于服務業的特點,在發展過程中,涉及旅游區域其他多個行業的參與與配合,如餐飲業、住宿業、交通業等等,由此帶動了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對于優化區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中國作為世界上旅游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資源種類繁多,類型多樣。從旅游景區開發情況來看,截至 2017 年 5 月我國共有 5A 級旅游景區 247 處。從旅游收入和游客接待量來看,根據國家統計局《2016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顯示2016年全年國內游客達到 44 億人次,同比增長11.2%,國內旅游收入 39,390 億元,同比增長 15.2%;入境游客 13,844 萬人次,同比增長 3.5%。國際旅游收入 1,200 億美元,同比增長 5.6%;國內居民出境 13,513 萬人次,同比增長 5.7%。由此可見, 旅游已經成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旅游業進入大眾旅游時代。
旅游業作為一種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其發展過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且大多數工作崗位都不需要太高的技術要求,因此,可以為當地的人員提供了不可估量的就業崗位,可以有效緩解區域的就業壓力,與此同時,有利于減少當地人員外出打工的數量,減少了人口的流失,有利于社會的穩定,更加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旅游業的發展不僅能吸引來大量的游客和旅游投資者,為當地帶來客觀的經濟收入,促進旅游目的地的整體經濟發展,某種程度上縮減經濟發達地區與經濟落后地區的貧富差距,同時,還能間接的促進當地政府的稅收收入,增加財政收入,提升區域經濟整體水平。據數據統計,海南依據其國際旅游島的開發定位,海南省旅游收入近幾年占GDP比重近20%,遠高于國內其他區域。
旅游業的發展需要眾多相關行業的支撐,游客的食住行游購娛離不開其他服務產業的配合與支持,比如餐飲業、住宿業、交通運輸業等等,旅游業的發展能夠有效推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帶動其他產業發展,從而促進當地產業鏈的形成與優化,也就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如2017年國慶黃金周期間,我國實現國內旅游收入5836億元,有效的帶動了鐵路交通、餐飲住宿和商業娛樂業等行業的發展。
隨著地區旅游業的開放與發展,在吸引國人的同時,也會吸引大批外國游客和境外投資者,不僅能夠增加外匯收入,還能促進國際間的交流,進一步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旅游的開發,需要整體規劃與有效的管理,如果前期規劃不完善,管理上缺乏通盤考慮,往往會造成部分旅游資源的閑置與浪費,如某些大型娛樂場所的游藝設施,在旅游淡季的時候往往處于閑置狀態,甚至無人進行管理與維護。
旅游的大規模過度開發,如旅游房地產業,有可能破壞當地的自然環境,造成環境污染問題。在旅游旺季期間,大量游客涌入造成的飯店污水、景點垃圾、游客的噪音等等問題急需解決。
旅游業的發展,會間接引起當地生活成本的增加,各個旅游地區在旅游旺季時期的物價會普遍上漲,造成當地土著居民生活成本大幅增加。以海南為例,在每年旅游旺季,大量“候鳥型”旅客會飛抵海南,造成當地的食住行等生活必須品的季節性物價上漲。
綜上所述,旅游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它對區域經濟帶來的正面和負面影響,旅游業作為發展潛力無限的新型產業,在其發展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其帶來的正面經濟效應,也要注意環境、資源的保護和當地物價的調節,旅游業在其開發規劃階段和資源管理等方面應予以足夠重視,對旅游景點進行長遠化、良性化的開發與管理,最大程度縮減其負面效應,積極擴大旅游業發展對區域經濟的正面影響,促進區域經濟的高速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