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 胡樹煜
錦州醫科大學公共基礎學院
互聯網+計劃在2015年由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同年12月習近平主席在浙江烏鎮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發表講話,宣告十三五時期中國將大力實施互聯網+計劃[1],互聯網+作為一項重要的國家級戰略確立下來。計算機基礎課作為絕大多數高校均開設的公共課程,是大學生在大學期間計算機基礎入門和掌握計算機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徑[2]。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場所一般設置在機房中,易于組織和開展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的多種教學活動,比較適宜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教學改革的實踐與研究。
教育因其重要性成為互聯網+最受關注的領域,催生出了互聯網+教育理念,是教師和學生在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支持下實現教學資源快速整合、教育資源高度共享和教學活動高效實施,其目的就是為了更有效的實施教學和開展學習活動,是對原有教學結構的創新,有助于實現“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讓教師成為整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3]。
計算機基礎課作為一門高校公共基礎課程,相對其他非計算機類學科來說更為貼近當代信息技術,在過去的教學實踐中也運用并積累了大量的信息類教學資源。以筆者所在高校來說,在原有教學中較多運用了通用考試系統,它提供了方便的網絡測試、考試、評分功能,在眾多高校中多學科教學中廣泛采用。但其原有應用范圍較小,一般局限在一個機房之內,系統也不具備交流和反饋功能,不能滿足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更高的教學需求,如果能夠和現有廣泛應用的互聯網平臺——比如微信平臺進行深度整合,讓微信平臺承擔信息承載、信息傳播和信息交流的功能,就能夠讓通用考試系統的教學資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這也符合了互聯網+教育的聯通整合互聯網平臺與已有教學資源的先進理念。由此我們可以進行一種整合“微信平臺+通用考試系統”的教學模式設計(以下簡稱“微+通”模式),開展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校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一)通用考試系統功能拓展。通用考試系統包括分為管理端、服務端和學生端。其中管理端提供了多級用戶編輯管理、多門試題庫編輯管理以及多種試題方案編輯管理功能;服務端安裝在機房或者校園網服務器中提供數據交互服務;學生端供學生使用個人身份登錄以及完成測評、考試、評分等功能。為滿足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高校計算機基礎課教學需求,系統管理員和授課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通過登錄管理端的題庫管理、試題方案設置等功能調整現有試題資源、開發新的教學資源,制定恰當的試題方案。
(二)微信平臺設計。微信平臺提供了完備的資源發布、信息交流功能,充分滿足了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微+通”模式對信息平臺的全部要求。微信平臺設計需首先登陸騰訊微信平臺頁面創建課程訂閱號,依據微信平臺菜單結構規定創建1-4個菜單模塊,其中“發送消息”是微信平臺固有菜單,為訂閱學生提供與平臺管理教師的通信功能;其他模塊一般設計為課程介紹類模塊、教學資源類模塊、調查問卷類模塊,用于提供多層次的教學服務,滿足多方面的教學需求。
(三)“微+通”整合設計。“微+通”模式并不是簡單的將通用考試系統與微信平臺連接起來,而是在此基礎上依據已有的成熟教育理論進行一體化的整合設計,制定規整的教學流程、明確教學目標、規劃教學進度、開發優質教學資源庫和試題資源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線上、線下學習活動中來,另一方面也要根據通用考試系統給出的測驗成績數據、考試成績數據以及與學生通過微信平臺交流反饋得到的信息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最大化的發揮互聯網+教育功能,體現互聯網+教育理念的先進之處。
在國家大力推行互聯網+教育的大背景下,進行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校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改革研究,依托和聯通現有教學資源和互聯網資源,對這些資源進行二次開發和升級再利用,注重互聯網+背景下教學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的同步提升,研究適合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共同整合構建一個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微+通”教育教學模式,既能夠提升高校計算機基礎課教學質量,也能夠加快相近學科乃至高校整體教學改革進程,為我國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