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滕 云南民族大學會計學院
財務分析最早于二十世紀初產生于美國。當時,人們對于財務分析的研究處于萌芽階段,人們還不具備一定的能力對各項財務指標進行綜合的分析應用,財務分析還主要集中在提高經營能力、增加投資等方面,并沒有什么具體的定義。到了1900年,報表分析這一概念才在托馬斯?烏都洛發表的文章中首次提出。隨后,人們在對企業財務分析的過程中,逐漸發現單項財務指標所存在的種種不足之處,于是便開始轉向研究分析綜合財務分析體系。
1919 年,美國杜邦公司的皮埃爾?杜邦和唐納森?布朗研究出了杜邦財務分析體系。亞歷山大?沃爾最早研究財務狀況綜合評價,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數這一概念,它把選定的流動比率、凈資產比率、固定資產比率、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和凈資產周轉率等七項財務比率用特定的內在關系聯系起來,從而對企業的經營狀況做出系統評價,以及用于評價企業的信用水平,這就是沃爾評分法等。與單項財務指標分析相比,這種綜合財務分析方法更系統、更完備,成為企業進行綜合財務分析的一種重要方法。
自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國內學者對杜邦分析法的改進方法有很多。王昊認為綜合各種財務指標并對其進行相應的研究分析計算才是杜邦財務分析體系的實質,并將其基本計算方法調整為“權益報酬率=權益乘數×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與原來的杜邦財務分析體系相比,調整后的體系更加完善。
(一)是研究如何提高杜邦財務分析體系在運用中的可行性,找出杜邦分析體系的不足之處,然后運用一些方法或提出一些建議來改善這些局限性和缺點。許秀梅和王秀華在《論杜邦分析體系及其改進》中寫到該體系的主要不足在其他的一些資料中也都顯而易見,那便是只利用企業資產負債表和企業損益表里的數據,沒涉及到分析現金流量表,那時,這種體系還是不夠完善的。這篇文章里提到要把現金流量這一因素引入到杜邦分析體系里進行研究分析,能夠讓使用者得知企業現金流量的來源、結構等方面的信息。
(二)是研究杜邦分析體系在具體實例中的實際應用。比如說董海鵬《經濟視角》中綜合運用分析各種指標對具體公司進行研究分析,進一步證實了這種綜合分析體系在公司中的運用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三)是基于杜邦財務分析體系盈利能力的應用。劉雅芳,劉寧波《基于杜邦體系分析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以中國工商銀行為例》,運用杜邦體系分析法研究了工商銀行近三年的經營業績,通過研究分析,綜合評價各個年份的數據資料,得出了其盈利能力的變化,并對此變化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盈利能力是評估一個公司發展發展前景的重點,制定出一個好的策略,對企業的更好發展是很有幫助的,對K公司的各項財務數據進行了一系列的計算和分析,提出以下策略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1.完善公司的生產經營程序,提出更有利于公司發展的策略,降低銷售費用,盡可能最大化提高每件商品的凈利潤。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從預算開始。一個企業的平穩運行,必須有完善的制度作為有力的保障,做好預算是企業發展的根本。通過對資金進行限制并及時對資金的進出進行監督管理,保證銷售費用的合理使用,通過監管以避免產生額外的附加費用。
2.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直接人工費用。提高勞動生產率就要提高每一位員工的勞動積極性,生產效率的高低決定產品的價值,企業可以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來降低直接人工成本,從而降低產品成本,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3.降低管理費用。管理費用作為期間費用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要想控制其管理費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提高勞動效率;二是高效利用資金,減少各類項目的資金耗費。
4.推行定額管理制度,降低制造費用。定額管理是對各種費用采取規定額度的方式進行管理,這樣可以使企業的資金運用更合理。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環境也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所以說在市場經濟中,企業必須充分了解其所處的經濟市場環境以及在市場環境中自身所處的位置,要非常熟悉市場的供求關系。在戰略上,要從公司長遠的經濟利益出發考慮公司的全局發展,努力開發創新,不斷研制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創新型產品,在保證產品的質量的同時還要加強營銷手段,努力提高市場占有率,在市場上打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使自己在市場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從以上的計算分析可以看出,其實K公司的銷售凈利率并不高,所以增加銷售收入也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