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赟 楊銘
濟寧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會計專業的教育目標是為企業培養實用性的新時代人才,高職會計實踐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因此高職院校要不斷關注社會的發展形勢,提高實訓教材的構建;不斷豐富實踐課內容;重視實踐基地的建設來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在對新生入校的時候對專業教育方面不重視。學校基本都是在新生入校的時候,對各個專業的新生開展講座,對所學專業進行簡單的講解。會計專業的學生在入校的時候學校對他們的入口教育欠缺,就會是該專業學生對會計工作缺乏系統的認知,更不能把在學校所學的內容和以后的工作崗位聯系在一起。就會造成學生對專業知識和職業知識的認知方面存在模糊,導致學生無法盡快進入專業學習,使得學生在專業知識和實踐方面的學習陷入困惑。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高職教育在實踐教學方面的改革力度也在不斷加強,尤其是會計專業的實訓教材種類不斷出現。但是,通過了解目前的會計實訓教材實用性較低。教材內容存在許多問題。首先,教材內容落后,和如今不斷更新的法律法規、會計標準不同步,陳舊、不實用。其次,目前的大多數教材內容缺乏針對性,教材涉及的業務類型單一,尤其是涉及到企業會計核算中遇到的經濟問題都沒有顯現出來,這就會造成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最后,大部分教材中都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重視會計核算方面,把會計監督放在次要地位。會計實訓教材中一般都是按照“證-賬-表”的循環來設計,對于會計工作中的審核和監督方面則很少提及,這會造成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會計資料無法進行核查,導致學生在思想上形成對會計審核工作的輕視。
會計專業教師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但是通過對高職院校的調查來看,大部分會計專業教師都是專業知識扎實,但卻缺乏實踐經驗,在會計教學中重理論課、輕實踐課。首先,高職院校教師基本上都是專業出身,學歷高,大部分教師都是畢業之后就進入了高職院校工作,缺乏教學經驗。教師都是理論知識扎實,但是對實際會計工作的認識不充分,在教學中不能熟練的向學生列舉一些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其次,高職院校本身對會計實踐教學重視程度不夠,學校缺乏相應的提升會計教師隊伍的方法和制度,一般理論教師和實訓教師都是同一個人擔任。從學校教師的學歷上來看,高職會計專業雙師類型的教師較多,但是,在實際授課中教師真正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又具有較強的實踐技能的綜合素養教師卻非常少。因為目前我國會計專業的教師一般都是應屆畢業生,沒有實際工作經歷,對會計工作的認識都是來源于書本的學習;目前我國會計雙師型要求標準不高,大多教師只要考取經濟師、會計師等資格證就能成為會計專業的雙師教師;還有一些教師為了工作所需,需要雙師資格,然后私自聯系一些企業蓋章,由此來說明自己做過會計工作,而是自己成為雙師教師;
會計專業實踐教材是對理論教材補充,和理論教材相輔相成。因此,學校在已有的理論教材基礎上要編寫出與理論教材相符合的實踐教材。會計專業學院可以組織本院校的師生和企業的專業會計人員對現代財務工作進行總結、統計、篩選、分類來編寫實用性強的綜合實踐教材。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對實踐教材的內容進行完善和修改,跟上不斷變化的財務制度和稅務法律法規。實踐過程中要使用真實的記賬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等,使會計實訓教材順應社會發展的步伐。
實踐課需要注意仿真性,把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放在首位。會計教師在教學中要啟發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對會計專業和企業的認識。實踐課的內容要包含會計課的基礎知識和核心要點。例如基礎會計、預算會計、財務報表等,可以利用理論知識制定系統的實踐課程。實踐課的資料需要真實的模仿某企業一個時期完整的財務資料,或者加強和企業的合作,一起開發一套實用的實踐資料。讓學生真正的體驗到會計工作的整個流程。
實踐課在學校進行的化節約成本,但是卻不具有校外訓練的真實性。學生只有到企業的真實崗位中實習,才能真正的體驗到實際會計工作,對整個會計工作會有較深的印象。高職院校需加強和企事業單位的合作,建立適合學生實習的校外基地,按時組織學生到校外訓練基地進行調研了解企業財務工作的真實狀況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會計作為一門專業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專業,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如今企事業單位對會計崗位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高職院校一定要重視會計實踐教學,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為我國培養出高素質的會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