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卓非 張旭
北京城市學院
2014年10月27日,我國財政部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針對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建設以及會計融合提出了具體而明確的要求。在科技發展的帶動下,財務會計信息系統功能越發完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卻依然存在許多缺陷和問題,影響了其作用的充分發揮。在不斷的發展演變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界限開始變得越發模糊,融合趨勢明顯。
財務會計主要是以企業已經完成的經濟活動為對象,開展相應的核算監督工作,為投資人、債權人等提供財會信息,屬于經濟管理活動的一種。管理會計的本質是由會計本質決定的,從系統論考慮,如果將會計本質看作一種特殊信息系統,則管理會計同樣屬于信息系統的一種。應該將管理會計看作能夠為決策、規劃及控制等內部管理提供服務的信息系統,因此,管理會計的本質是基于管理的會計,而非基于會計的管理。
首先,兩者同樣都是為企業服務,運作環境相同,可以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記錄和分析,為企業經營管理決策制定提供參考依據;其次,兩者都源自傳統會計,構成了企業財務活動的整體,兩者會使用基本相同的原始資料;然后,企業資金運動是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工作客體,兩者都需要對企業資金進行記錄、考核與控制,確保企業管理人員能夠做出最佳決策,實現對于資源的優化配置[1]。
一是內容不同,財務會計主要負責企業資產、負債、費用及利潤等的核算,能夠對企業資金運動進行反映,管理會計則是對規劃、決策和業績等的評價與控制,能夠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管理;二是服務對象不同,財務會計也被稱為外部會計,可以提供基本財務信息,側重為與企業有關聯的個人或團體服務,管理會計則屬于內部會計,可以提供最優化決策及管理信息,為企業內部控制服務;三是中心不同,財務會計屬于報賬型,僅僅能夠提供歷史資金信息,面對的是過去,管理會計屬于經管型,需要在反映財務信息的基礎上,進行前景預測和規劃決策,面對的是未來。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一是能夠促進會計人員專業水平的提高,使得會計人員在掌握基本會計及時的同時,積極學習會計管理應用知識,以更好地適應融合后會計工作的要求;二是能夠提升會計信息質量。融合前,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需要獨立完成相應的會計信息記錄與核算,得到的會計信心可能存在誤差;融合后,會計信息會經過多種計量方式確認,其質量和可靠性能夠得到保障;三是能夠促進企業經濟效益提高。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可以幫助企業節約大量會計建設成本,利用統一的會計信息系統,就能夠確保會計工作的順利開展。
1.構建融合體系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是企業會計工作的一大突破,需要企業重視起來,構建相應的融合體系,在確保會計活動順利開展的同時,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浪費。具體來將,一是企業管理人員必須重視起來,充分利用管理會計為管理和決策提供數據支持;二是應該提升會計人員素質,強化管理會計教育,培養出一個高素質的會計隊伍;三是應該細化會計基礎工作,對財務資料進行優化,確保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順利進行[2]。
2.完善內控機制
新環境下,企業想要獲得健康發展,必須制定健全完善的內控機制,因此,在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相互融合的過程中,應該做好信息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記錄集核算工作,同時關注信息的預測和評估,保證內控制度完整性的同時,還必須確保其能夠得到高效規范執行,提升內部控制效果,強化信息預警機制,對會計操作中存在的違規行為進行監督管控,配合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對內控制度進行完善,提升人力資源管理的效果,加快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速度。
3.拓展人才隊伍
一是應該推動管理會計學科體系的變革,高校財務會計專業和會計專科院校應該繼續深化管理會計研究,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構建管理會計專業人才實訓基地;二是行業協會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采取多樣化的措施和方法來推進管理會計改革實踐,如成員交流、專題論壇等;三是會計從業人員需要及時更新認識,強化自我提升,從自身的業務專長出發,實現縱深發展,提升自身對于時代發展的適應能力;四是應該推動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和方法,對管理會計對外交流平臺進行拓展,提升管理會計在國際方面的影響力。在拓展人才隊伍的過程中,應該強調多種方式的相互結合,在發掘培養內部人才的同時,從外部引入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融合提供人才保障[3]。
作為會計學的兩大分支,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在許多方面都有著一致性,同樣也存在各自的特點,從某種意義上分析,兩者同樣服務于企業發展,因此無論是資金財務核算管理,還是企業經營方案確定,都要求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配合,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企業的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