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琪
消費信貸作為刺激消費、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之一,長期以來一直備受我國政府的看重。但是如今消費信貸的發展到了瓶頸期,其根本原因在于沒有一套科學高效的個人征信體系為消費信貸的蓬勃發展保駕護航。所以個人征信體系的完善對消費信貸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推進作用。尤其是在市場經濟重視信用建設的今天,消費信貸的發展與我國的市場經濟和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支付寶的螞蟻花唄、京東白條、汽車金融公司等都屬于消費信貸,而個人征信體系作為消費信貸健康發展的外部支持,對其進行完善是具有實際意義的。為了解決消費信貸迅猛發展與個人征信體系滯后的矛盾,本文通過分析當前我國個人征信體系現狀和不足的前提下站在加強個人征信立法建設、加強個人征信的宣傳提高社會的信用意識、促進信息有效共享、以及提高征信評估技術等方面對個人征信體系進行構建和優化。
我國個人征信業經歷了從探索階段到起步階段再到發展階段的過程。當前,我國消費信貸市場個人征信體系構建的現狀和標志性事件是:1.1999年7月在上海進行個人征信的試點工作,上海在全國起到了牽頭的作用。2.在2004年人民銀行設立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和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并實現全國聯網、銀行間同業征信的成效。3.在互聯網金融的興起的背景下,諸如P2P網絡借貸平臺、互聯網小貸公司這樣的開展消費信貸業務的互聯網企業,使消費信貸機構出現多元化趨勢。4.2013年正式頒布了《征信業管理條例》但其他與征信體系相關的法律還是鳳毛麟角。5.消費信貸的快速發展、個人金融業務的開展使其對征信產品需求強烈。
1.現行法律與征信立法原則相沖突。個人征信立法原則是“在不侵犯個人隱私和權利的基礎上公開個人信息”,但是當前我國的部分法律在對消費者個人數據信息重復低效保護的同時還限制了征信機構對個人信息的可采集性。這就間接導致個人征信體系難以構建完善。2.征信機構沒有被法律賦予“合法征集信息者“的資格。進而導致征信機構在獲取個人信用信息時受到諸多束縛在構建征信體系時困難重重。3.相關法律沒有對個人隱私權與消費者可提供的個人信用信息進行明確界定,導致征信機構在獲取個人數據時難以保證質和量。因為不同消費者對個人隱私權具有不同的定義,所以每個消費者愿意公開的個人信息差異巨大。4.雖然當前我國有個人隱私保護的相關法律,但這些法律有的是低效和不全面的,所以我國在個人隱私權的保護工作上做的并不到位。個人信息在征集過程中的安全沒有得到有效保障。大量的個人隱私存在于個人信用數據中,如果被不法分子獲取并利用,那么公眾會遭受到極大的損失。這會導致公眾對于個人征信的不信任進而阻礙消費信貸的發展。
我國人口密集,幅員遼闊,所以導致身處不同地域的消費者不僅文化思想不一并且受教育程度參差不齊。對于個人信息的征集有的人持激進冒險態度,而有的人持謹慎觀望態度還有的人甚至完全沒有個人信用信息建立的意識。信用文化的培養也存在不足。還存在很大一部分人認為個人信用的維護無關緊要。由于我國傳統觀念“量入為出”的影響,對于通過優化個人信用信息取得消費信貸很多人認為那是自己支付能力差的體現。這些原因都導致:消費者對個人征信體系的完善持忽視或消極態度并且拒絕參與其中,更關鍵的是限制了個人信息的征集和消費信貸的推廣。
個人信息數據難以共享具體表現為:1.我國的個人信用信息分布于不同的行政部門中。這些部門對個人信用信息數據持傳統保守態度,對各自所掌握的信息過度保密,信息數據在部門之間不能實現補充和流通,數據條塊分割的現實一方面造成這些部門掌握的大量個人數據資源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2.我國目前的個人信用信息的征集缺少一致規范。各征信機構的軟實力滯后,個人征信體系重復建設。個人征信體系構建的多頭領導以及在征集信息過程中沒有標準的規范導致個人信息共享的成本高、難以比對、耗時長、利用率低等無效共享的缺陷。因此,產生了數據征集低質、低量、投資混亂、信息資源浪費等問題,進而使得相應的評估結果也大相徑庭。
商業銀行和部分第三方征信機構作為我國個人信用信息評價主體在個人資信評估技術方面還有待提高。主要體現在個人信用評分技術的不完善,信用評分是有助于授信人做決策的客戶信用度量分值或等級。近年國內許多征信機構通過從國外商業銀行和第三方征信機構的成功案例中汲取經驗來構建自己的信用評分體系,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在指標的選擇和比例設置等方面還是不夠成熟:一是權威性的個人信用評估體系的缺位;二是商業銀行對于個人信用評估方式以及風險防控方法都遠遠不能滿足消費信貸對其的要求。
個人征信制度的支持是消費信貸穩健發展的有力保障,構建這樣一個基礎設施體系,不僅要有法律的保駕護航,還需要各主體的有效參與高效合作,并且資信評估的高技術與有力的信貸決策也是必不可少的。
具體對策為:1.頒布個人征信行業法規。嚴格建立征信市場的準入門檻,明確指出消費者個人信息數據的開放細則,如顧客個人信息可公開與不可公開的類型以及信息數據的開放程度、數據保密級別、信息提供方法等內容。對現有與其相關的征信立法進行修改和完善,使金融同業征信有法律依據。相應對于違反這些內容的配套法律也要完善。2.明確準入征信領域的法律條例,設立專門的審核機構,對要進入征信市場的主體進行審查其是否具有準入資格。對于那些通過審核符合準入條件的征信機構授予其“合法征集信息者”的資格,從而提高這些機構有效獲得顧客個人信用信息的效率。3.對個人征信市場進行有序監管。加快對個人信息有效保護的法律建設,使其更有針對性。如《個人數據信息保護法》的建設要對具體數據的征集和披露做出明確指示,并且加大懲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提高消費者的信任度,使消費者更放心更積極的進行個人信用信息的建立。
貫穿世界的互聯網是為個人征信進行大力宣傳的有效渠道。互聯網因其本身所具有的廣泛性可以解決地域問題增強國民對個人征信知識的了解,使廣大社會群體正確的認識到維護個人征信建設的重要性,改變傳統的消費理念,提高消費者進行個人信用維護的積極性。同時,應注意在互聯網上建立個人征信推廣的官網平臺,防止國民上當受騙。要充分的告知消費者良好的信用對自身工作與生活的重要性,并且隨著征信的聯合,一個人的信用好壞不僅影響自己還會影響子孫后代。并且征信機構應以自身為表率,為建造良好的信用環境添磚添瓦,是個人征信體系的構建更加順利,使消費信貸在發展過程中更有活力。
個人信用信息共享在個人征信體系的構建過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信息共享是消費信貸可以穩健發展的前提。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應建立共享機制并改變政府各行政部門之前的傳統認識,使各部門加大各自所擁有信用信息的公開程度,因為消費者信用信息的聯合與完整才更加有助于那只“看不見的手”對市場進行及時高效的調節,為消費信貸穩健發展做好基石。互聯網征信的建設應被更加重視,因其能達到信息高效共享和節約交易成本的目的,這也有助于征信體系更好地服務于消費信貸市場。同時要對個人信用數據的征集、信息加工的技術、衡量指標和各信息所占比例的設定等都制定統一標準。對征信體系的構建標準進行統一規范不僅是促進信息共享的關鍵同時也是避免信息庫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的關鍵。
要想得出準確的個人信用評分,需建立科學高效的信用評估系統。而培養出有專業水準的個人信用評估機構是建立科學高效評估系統的先決條件。對發達國家構建信用評分系統成功經驗的總結和汲取上不能盲目的照搬到我國信用評估系統的建設上,應結合國內的具體情況,制定出符合我國消費信貸發展,滿足國內征信體系構建的個人信用評估系統。美國的FICO信用評分模型是對5C原則的內容進行打分。分數值越高代表個人信用越好。該模型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目前我國金融機構在授信過程中仍欠缺標準指標規范。所以我國還應借鑒西方國家個人信用評估的指標制定法則,如“5P”、“5W”等遵循科學性、高效性、合法性、周全性、可控制性等原則構建個人信用評估指標系統。該系統應由反映個人信用預期的指標、反映個人資產信用存量的指標、衡量個人信用歷史的指標三部分組成。因此,科學高效的個人信用評估系統是構建我國個人征信體系的基石。
從消費信貸發展的視角出發,國內的個人征信體系構建還不夠完善,存在很多問題,如我國個人征信法律基礎薄弱、消費者的信用意識不強、個人信用信息共享受限、個人資信評估技術有待提高等問題,要想構建好個人征信體系解決好這些問題勢在必行。因此我國應加強個人征信立法建設、加強個人征信的宣傳提高社會的信用意識、促進信息有效共享、以及提高征信評估技術。
[1]劉香,王紅梅.我國個人征信體系的構建中的問題研究[J].時代金融,2017,(23):9+20.
[2]苗藝錦.試論基于大數據環境下個人征信體系的建設[J].中國商論,2017,(17):169-170.
[3]侯小騫.論完善征信體系、信貸促進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J].河北企業,2017,(0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