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波娜
我國雖然在大宗商品融資的品種和方式上差異不是很大,但在實際應用中采用信用證與其他融資組合相結合,對于長期貿易融資方式很少見。2017年以來,國家信貸政策逐步收縮,貸款難度不斷加大,國家政策對轉口貿易、大宗商品行業都有了嚴格的政策限制,貿易融資越來越難。在一些地區的銀行已經對大宗行業的授信取消了,且遏制了對轉口貿易銅、鎳等的開證。隨著這些貿易融資的縮緊金融機構也逐步推出這些融資的變異產品。
大宗商品貿易融資指金融機構或財務公司依托大宗商品為企業提供各種融資便利,金融機構根據商品的屬性、貿易流程、客戶需求以及監管需要為企業設計出個性化、合理化的融資方案。隨著大宗商品企業貿易業務的創新,經營日趨專業化,融資模式也跟著業務模式不斷涌現。
1.國際信用證融資。銀行通過大型集團公司的信用擔保,授信給企業適合的開證額度,通常在申請開立額度內的信用證時,需要繳納一定比例的銀行保證金(一般是20%,但目前很多銀行會根據企業的風險和合作程度,適當減免),銀行保證金主要是應對付款的違約風險。
案例:甲大宗企業與乙海外供應商簽訂鎳的進口合同,同一時間可在期貨市場做套期保值,鎖定差價和風險。由甲企業所在的進口銀行開出90天的美元證或180天的人民幣證給乙海外供應商。甲企業收到鎳現貨后迅速出售,收回貨款,即期收款遠期付款,相當于獲得一筆短期融資,待信用證到期后償還開證金額,在額度范圍內并可滾動融資。在整個過程中的期現價差損益、匯兌損益及信用證融資費用就是最終的收益,有些大宗企業如果對價差時點把握較好的話,還能抵消融資成本。很多大宗企業為了節省融資的成本,往往構建開證給海外關聯方進行票據貼現,海外的融資成本遠遠比國內低。
此貿易融資還可以變異為代付業務,是國內銀行與海外代理銀行簽訂貿易融資協議,借助代理行給予國內企業的授信額度由代理行代為提供頭寸,代理行將按照國內銀行指示進行即期付款,一般融資期限可以長達1年,待約定到期,企業償還國內銀行融資款后,國內銀行再向海外代理行償還頭寸,即經常提及的海外代付。在人民幣升值的條件下,海外資金大量流向新加坡、香港等地,再結合海外銀行資金充裕,外匯不受外管、人行的限制,融資成本低,海外代付業務在解決大宗企業對資金需求的同時又滿足規避匯率風險的需要,且這些都是表外項目,可以不在賬務處理中體現。
2.國內信用證融資。目前銀行機構對國內信用證融資準入放寬、付款期限放寬、適用范圍擴大,此舉一方面引入了更多的參與者,搞活了市場,另一方面也對銀行的風險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內信用證的開立應當具有真實的貿易背景,近年來,國內經濟下行,曾經被經濟繁榮掩蓋的國內信用證風險逐步顯現,同時監管部門的合規要求也不斷提高。
3.流動資金貸款、動產質押融資。流動資金貸款是最簡單的一種融資方式,但銀行對企業的要求高,成本高。目前銀行的流動資產貸款也需要有真實的貿易背景,需實現計劃定向支付給客商。
動產質押融資包括標準倉單質押融資、存貨質押融資、應收賬款質押融資。
案例:大宗企業戊以從上海期貨交易所交割平倉買入現貨,但這些現貨往往是用標準倉單體現,標準倉單對貨物的要求、型號、品質都有嚴格的限制,且這些要求的審核完全由期交所授權的倉庫進行驗收,將這些標準倉單作為質押向銀行申請短期融資,銀行與存放標準倉單的倉庫核實貨物信息后,根據貨物市值的75%-95%申請開具銀行承兌匯票或放貸,企業從而獲得短期融資,到期后償還本息,釋放倉單流動性。
4.其他衍生。除上述經常提及的融資方式外,銀行通過組織其他金融工具,如遠期合約、貨幣期權合約、遠期結售匯等,通過多種組合,特別是在人民幣匯率波動情況下,還可以平衡內外盤利潤、規避匯率、利率風險,促使貿易順利進行。如黃金租賃、白銀互換、內保外貸、外保內貸、遠期結售匯、福費廷、保理業務、FTN業務等或若干種組合。
1.會計賬務處理風險。信用證融資往往會借助關聯公司進行貼現時,主要關注貼現銀行與關聯公司簽訂的貼現協議條款,即銀行是附有追索權的,不應終止確認應收票據,應計入短期借款,發生的費用按受益期進行攤銷;如不附有追索權的,終止確認應收票據,發生的費用一次性計入損益。
2.稅務風險。實際融資過程中,為了方便貨權的控制,銀行往往與企業簽訂貨物買賣合同與回購合同,根據現在的會計準則,不符合收入準則,而應確認融資處理,但稅務上仍按照收入確認,如是跨年的成本,還需考慮成本列支的問題。
很多企業在構建的同時,如果風控管理不健全,在多家關聯公司之間進行循環倒手,表面上看似貿易行為,實質上貨物所有權并未發生實質轉移,即所謂的“空轉”,還存在虛開增值稅發票的風險,以及在關聯企業定價方面未考慮到買方付息與賣方付息的區別,存在定價不合理的風險及費用列支所引發的所得稅問題。
1.結合大宗貿易的業務流與資金流設計風險應對策略。結合自身公司實際情況制定配套的風控制度,學習同行業比較成功的案例,在財務部門專設資金主管,專門負責融通資金,在熟悉業務流程的同時,理解貿易融資的方式特點,選擇適合公司的貿易融資,并能縮減成本,帶來更大的收益。
2.強化風險管理意識。將貿易融資存在的風險列為日常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建立和健全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充分了解與之進行的交易對手,風控部門及時與財務部門針對客戶資質情況進行溝通,通過融資方式掌握風險并將其規避,運用貿易融資規避風險的同時獲取收益。核實貨物的價格風險是否已經做好相應的套期保值,定期復核頭寸管理,財務部設置不相容職務的分離,即操作與業務洽談分離。
3.合理有效規避財務風險。相關融資負責人員應盡可能的做好資金預算工作,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加大與銀行的合作力度,選擇信用良好的銀行形成長期合作關系,降低融資成本、融資期限,減少銀行信用風險的發生。在銀行操作過程中全程跟蹤,規避因銀行人員操作風險帶給企業的損失。同時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制定實質有效的收賬政策和掛歷制度,充分了解每一筆業務,合理利用保險公司提供的各種保險等有效的規避風險。
隨著大宗商品行業的興起,貿易融資日益成為企業規避風險、融通資金、加快發展的助推器,大宗企業應意識到通過貿易融資進行規避風險的重要性,特別是財務資金風險,加強案例積累,不斷總結經驗,建立良好的融資風險控制制度、資金預決算制度及資金安全管理制度,以更好的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朱思全.大宗商品貿易融資的方式及影響[N].期貨日報,2014-04-08(003).
[2]李杰.大宗商品貿易融資的方式變異及風險[N].中國有色金屬報,2014-05-2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