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超
稅法和財務會計在如今全球化經濟發展的背景下有重要的意義,我國稅法和財務會計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稅法和財務會計有著自身的發展,是相對獨立的,二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本文對稅法和財務會計存在差異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具體探討了二者在主要業務方面的差異,提出了一些差異調整的措施,希望能夠促進二者的協調發展。
國家制定稅法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國家的強制力,從而使國家財政收入有固定性和無償性,并通過稅收調節國家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保護依法納稅企業的合法權益。而財務會計制度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真實的反映出企業的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從而讓企業管理者、投資者、債權人和政府部門等了解相關信息,二者的目的不同,因此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定的差異。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在確定會計核算對象、選擇會計核算方法和收集會計數據的時候,都要遵循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但是稅法與會計制度的基本前提不同,在主體上、期間和工作要求上都有很大差異。
由于稅法和財務會計的目的不同,因此二者在實現目的的過程中遵循的原則也有所不同,從而導致稅法和財務會計在處理業務的方法和判斷依據上有差異。稅法所遵循的是法定原則、公平原則、收入均衡原則、方便行政原則和反避稅原則,但是財務會計所遵循的是穩健性原則、謹慎性原則。
稅法和財務會計的發展速度也有所差異,隨著全球化經濟的發展,會計核算的發展速度非常快,而且會計制度逐漸向國際會計準則靠攏,逐漸趨于國際化。而稅法則不同,稅法主要是為了能夠滿足國家經濟發展的宏觀目標,因此發展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核算制度。
我國稅法和會計制度在制定的過程中就存在很大的差異,再加上資本市場快速發展的影響,稅法的改革相比于會計制度的改革是滯后的,這種現象極易流失稅源,而且二者之間存在太多的永久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給稅收和企業的納稅調整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所以,對稅法與財務會計差異進行調整十分必要,加強稅收法規與會計制度之間的協作,保護稅源、降低企業的投資風險,降低企業的財務核算成本。除此之外,稅法和財務會計之間存在的目的、遵循的原則和發展的速度不同,久而久之,二者之間的差異會越來越大,因此,盡量減少二者的差異,建立稅法和財務會計核算混合的方式,有利于體現二者的差異優點。
稅法與財務會計在收入方面有差異,會計上收入的概念是建立在已經完成的交易基礎上的;而稅法中的收入是以經濟學的概念為基礎,在判斷收入的原則上與會計不同。首先是確認的原則不同,會計核算是要為管理者、投資人、債權人以及政府部門真實、完整的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所以會計核算更加注重收入的實質性體現,更加客觀和謹慎,而不只是法律上的體現。稅法是為了測定納稅人一定時期內的收入,從而量定稅收,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所以稅法遵循的是確保收入和法律性的原則,對應納稅額的計稅依據有明確的界定。其次是收入確認的條件不同,會計制度中收入確認的條件是經濟利益流入的可能性和收入計量的可靠性,稅法中收入確認的條件看是否具備交易完成的法律要件。再次是收入確認范圍不同,稅法確認收入的范圍要大于會計制度確認的范圍,從而確保公平稅負和征收稅務的需要。最后是收入確認時間的不同,會計制度上對符合會計確認條件的收入要進行當期確認,但是稅法需要在提交納稅申報表后,根據不同的稅種,規定不同的確認時間。
稅法和財務會計在成本費用上有差異,主要體現在薪酬支出、業務招待、廣告宣傳和固定資產以及無形資產方面的差異上。會計上的工資總額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加班工資和特殊情況所支付的工資等,而稅法規定納稅人支付給有雇傭關系職工的全部支出都算薪金支出。而且對于扣除部分,稅法也有明確的扣除標準。在業務招待方面,對于企業實際發生的與經營活動有關的招待費用,要按照實際發生額的60%予以扣除,但是上限是當年銷售收入的千分之五。在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方面,會計將全部發生的廣告和宣傳費用全部扣除;而稅法則不同,規定要根據當年銷售收入的15%予以扣除,超出的部分可以在以后的納稅年度結轉扣除。在固定資產方面,由于會計準則和稅法對資產這就的年限、方法等方面的不同規定,會使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之間存在差異。在無形資產方面,貴伐要求無形資產都按照直線法計算攤銷,而會計準則則根據是否能夠可靠確定該資產經濟利益預期實現方式,對于能夠確定的,可以采用直線法和加速折舊法,對于不能確定的,要采取直線法。
稅法的制定是由國家稅務部門主管,而會計準則的制定是由國家財政部門主管,因此為了保證稅法和財務會計的合理,稅務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要加強管理和配合,增加溝通和協作,從而提高稅法和會計核算之間的協調,盡量減少由于差異引起的不必要損失。
稅法和財務會計在處理業務的時候,稅法要堅持自身的原則,適度的協調會計原則,加強稅法和財務會計之間的協調,企業要按照稅法的規定,選擇會計核算辦法,消除時間上的差異。
我國是市場經濟體制,因此在稅法和會計核算方面,不但要與國際接軌,還要以我國國情為基礎,不但要考慮經營業績、財務狀況和會計主體,還要結合國家宏觀經濟發展的要求,根據市場環境,不斷的創新會計核算的方法和稅收政策。
總之,我國的稅法和財務會計核算,由于目的、原則、規范內容和發展速度存在差異,導致了二者在收入、成本費用和資產負債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必須要加強對稅法和財務會計核算之間主要差異的分析,探索處理方法,逐漸協調二者之間的差異,提出更多具有建設性的意見,不斷完善我國稅法和財務會計核算的差異。
參考文獻:
[1]張愛芬.淺析稅法與財務會計核算的差異[J].財經界,2014,(33):256-256.
[2]王本宗.商業銀行營業收入會計核算和稅法差異探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27):55-56.
[3]何遠禎.論小企業會計準則與稅法差異基礎上的稅收籌劃策略[J].現代商業,2015,(29):146-148.